徐澤漢:炳公文章中提到的尊重及包容 我是感同身受
更新时间:2021-03-27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徐澤漢:炳公文章中提到的尊重及包容 我是感同身受
原標題:水公伯公炳公三公大會串於中正堂及國父館再自然不過
[粥會新聞中心3月27日臺北訊]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院長、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院長陸炳文博士,今天3月27號正要岀門,應邀去參加〈辛亥革命110週年學術研討會〉,巧合接到北京粥會會長、海諧會副會長趙志偉,微信電話:「炳公,您早!正上飛機,⋯⋯」。陸博士沒等趙會長講下去,便打斷而開口說:「請別再這樣,喊我炳公了,以免有人觀感不佳,甚至讓人感到肉麻」。
趙:「不會有人無聊,竟把肉麻當有趣,除非,⋯⋯。如此尊稱您,當然是自然親切,更加是敬重敬佩!」陸:「謝謝你的誇奬,抬舉並如此叫我、炳公至少15年了!」趙改用短信留話:「您的人格魅力、淵博才氣、和為人處事之道,“炳公”之稱呼,當之無愧!真不是誇獎!真的是敬仰!正在萬米高空,飛往古都途中,就不多留言了,到了西安再講」。隔了一會兒,剛落地西安,趙又續完句:「整整18年了!炳公,你是我敬重的長者,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也是我的好大哥!」
趙志偉想必是,頃在故都北京,看到中文網.中文百科, 臺灣新生報上載一文、《陳國華為有關高爾夫球一文尊重與包容致陸炳文的公開信》,呼應叫陸炳公,有什麼好奇怪?那些年在臺北,因為炳公牽成,先後於中正紀念堂的〈兩岸將軍書畫展〉、及國父紀念館的〈两岸于右任法書展〉,分別跟許水德、及吳伯雄等會面,不就是“水公”、“伯公”、“炳公”,三公兩堂大會串,再自然不過之事。
旅美展抱子弟、高球高手徐澤漢,今天淩晨也在“展七班”萊茵群組上,公開表示:「我是省政府中興新村高爾夫球場的會員,100元新台幣就可以開打,有多年的打球經驗;《陳國華⋯⋯致陸炳文的公開信》文章中,提到的尊重及包容,我是感同身受,太瞭解了!⋯⋯,那根沈師(展抱之父沈之岳先生,外人通稱“之公”,老調查員則尊稱“先生”)用的推桿,最有記念價值.,另一根一號鐵桿,可是全世界僅有的。炳公珍藏的文物甚多,可設立一個博物館,供同學們參觀」。
受人尊敬的澤漢學長,陸炳文懂得,敬人者人恆敬之道理,而輸誠以對,「那些官不太大、官僚習氣重的人,根本不必在意,不必一般見識!他們多半,如井底之蛙,坐井觀天久了,與其說目中無人,不如說目光如豆,還沒見過世面,不知天高地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如同當年,學長在臺灣省政府,工作表現佳,人際關係好,卻為了愛打球,受到同僚奚落;不理他就對了,不把他當東西,他就不是東西。陸某人亦這樣看待,對於叫我“某人”者,孰可忍孰不可忍?但我選擇寬大容忍,尊重他的無知,包容他的無情!」
至於昨日,友人鴻文,《陳國華⋯⋯致陸炳文的公開信》,開宗明義:炳公仁兄,拜讀《尊重與包容是做人價值與美德》一文,對您的能力、嗜好、情操,弟甚敬佩。兄或許誤解弟之心意,在親睹貼出有關高球乙文,頓然燃起對高球的看法,向您述說。主要在感慨,臺灣高球場對水土環境的破壞,故認不宜提倡,而個人是屬體育專業人員,一向採知行合一之行,不觸高球久矣!此舉並不表示,鄙視從事人員。不好意思,尚祈見諒!2021年3月26日午後,弟陳國華 於台大
《尊重與包容⋯⋯》原文如下,敬愛的台灣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陳教授國華吾兄如唔:日前您在萊茵私聊中,提到高爾夫球運動,是中老年人很好的休閒活動,跟我的想法和做法一致,有知音如您,而感到相當的高興。至於您寶貴的高見,不該提倡乙節,雖然不完全同意,但是尊重您的見解!
另外,對您一生從不從事此項運動,我沒有任何意見,更何況,您我都一樣,自幼運動員出身;我天生有運動細胞,四肢發達,頭腦不簡單,深知尊重是做人處世的價值、以及包容為人際交往的美德。
因而小學開始打棒球起家,中學再改乒乓球,大學又換成籃球,不是校隊就是系代表,偶爾打過省運、區運會,或出國友誼賽,還忝為中華奧運代表團一員。我直到出社會後期,才因工作需要,接觸了高爾夫,卻極少下過場,甚至最近有廿年,未再碰上球桿,不是我不喜歡,而是打不好之故。
這一年來,在球友招朋下,偶恢復上菓嶺,總共不到十次,從不提倡此道!然而我懂得包容,體諒熱衷此道者,似乎不宜用大道理:自然環境保護、或社會人情風尚,扣上大帽子來反對之。日前上傳相關文章:《正確肢體協調增加揮桿流暢度》,僅就個人揮桿中,悟出的人生大道理,提供淺見,就教高明,同時分享球友,絕非鼓勵、亦非排斥,大家樂打高球!
如此這般,每月一回,打高球健身,既包容下球友,又尊重不打者,這樣低調到不行,豈不甚符您的主張,尊意又如何?在此聯想起,小時打棒球,隊友暱稱我“小陸”,及長多改呼“老陸”,後來出現“陸老”,晚近習叫“炳公”,我依然故我,球技未長進,稱呼卻一改再改,只是年歲變大了,什麼老、什麼公,玩笑中帶些許敬意罷了。耑此敬回,至盼見覆!順祝身體健康,闔家吉祥安康!愚兄 陸炳文敬上
原標題:水公伯公炳公三公大會串於中正堂及國父館再自然不過
[粥會新聞中心3月27日臺北訊]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院長、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院長陸炳文博士,今天3月27號正要岀門,應邀去參加〈辛亥革命110週年學術研討會〉,巧合接到北京粥會會長、海諧會副會長趙志偉,微信電話:「炳公,您早!正上飛機,⋯⋯」。陸博士沒等趙會長講下去,便打斷而開口說:「請別再這樣,喊我炳公了,以免有人觀感不佳,甚至讓人感到肉麻」。
趙:「不會有人無聊,竟把肉麻當有趣,除非,⋯⋯。如此尊稱您,當然是自然親切,更加是敬重敬佩!」陸:「謝謝你的誇奬,抬舉並如此叫我、炳公至少15年了!」趙改用短信留話:「您的人格魅力、淵博才氣、和為人處事之道,“炳公”之稱呼,當之無愧!真不是誇獎!真的是敬仰!正在萬米高空,飛往古都途中,就不多留言了,到了西安再講」。隔了一會兒,剛落地西安,趙又續完句:「整整18年了!炳公,你是我敬重的長者,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也是我的好大哥!」
趙志偉想必是,頃在故都北京,看到中文網.中文百科, 臺灣新生報上載一文、《陳國華為有關高爾夫球一文尊重與包容致陸炳文的公開信》,呼應叫陸炳公,有什麼好奇怪?那些年在臺北,因為炳公牽成,先後於中正紀念堂的〈兩岸將軍書畫展〉、及國父紀念館的〈两岸于右任法書展〉,分別跟許水德、及吳伯雄等會面,不就是“水公”、“伯公”、“炳公”,三公兩堂大會串,再自然不過之事。
旅美展抱子弟、高球高手徐澤漢,今天淩晨也在“展七班”萊茵群組上,公開表示:「我是省政府中興新村高爾夫球場的會員,100元新台幣就可以開打,有多年的打球經驗;《陳國華⋯⋯致陸炳文的公開信》文章中,提到的尊重及包容,我是感同身受,太瞭解了!⋯⋯,那根沈師(展抱之父沈之岳先生,外人通稱“之公”,老調查員則尊稱“先生”)用的推桿,最有記念價值.,另一根一號鐵桿,可是全世界僅有的。炳公珍藏的文物甚多,可設立一個博物館,供同學們參觀」。
受人尊敬的澤漢學長,陸炳文懂得,敬人者人恆敬之道理,而輸誠以對,「那些官不太大、官僚習氣重的人,根本不必在意,不必一般見識!他們多半,如井底之蛙,坐井觀天久了,與其說目中無人,不如說目光如豆,還沒見過世面,不知天高地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如同當年,學長在臺灣省政府,工作表現佳,人際關係好,卻為了愛打球,受到同僚奚落;不理他就對了,不把他當東西,他就不是東西。陸某人亦這樣看待,對於叫我“某人”者,孰可忍孰不可忍?但我選擇寬大容忍,尊重他的無知,包容他的無情!」
至於昨日,友人鴻文,《陳國華⋯⋯致陸炳文的公開信》,開宗明義:炳公仁兄,拜讀《尊重與包容是做人價值與美德》一文,對您的能力、嗜好、情操,弟甚敬佩。兄或許誤解弟之心意,在親睹貼出有關高球乙文,頓然燃起對高球的看法,向您述說。主要在感慨,臺灣高球場對水土環境的破壞,故認不宜提倡,而個人是屬體育專業人員,一向採知行合一之行,不觸高球久矣!此舉並不表示,鄙視從事人員。不好意思,尚祈見諒!2021年3月26日午後,弟陳國華 於台大
《尊重與包容⋯⋯》原文如下,敬愛的台灣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陳教授國華吾兄如唔:日前您在萊茵私聊中,提到高爾夫球運動,是中老年人很好的休閒活動,跟我的想法和做法一致,有知音如您,而感到相當的高興。至於您寶貴的高見,不該提倡乙節,雖然不完全同意,但是尊重您的見解!
另外,對您一生從不從事此項運動,我沒有任何意見,更何況,您我都一樣,自幼運動員出身;我天生有運動細胞,四肢發達,頭腦不簡單,深知尊重是做人處世的價值、以及包容為人際交往的美德。
因而小學開始打棒球起家,中學再改乒乓球,大學又換成籃球,不是校隊就是系代表,偶爾打過省運、區運會,或出國友誼賽,還忝為中華奧運代表團一員。我直到出社會後期,才因工作需要,接觸了高爾夫,卻極少下過場,甚至最近有廿年,未再碰上球桿,不是我不喜歡,而是打不好之故。
這一年來,在球友招朋下,偶恢復上菓嶺,總共不到十次,從不提倡此道!然而我懂得包容,體諒熱衷此道者,似乎不宜用大道理:自然環境保護、或社會人情風尚,扣上大帽子來反對之。日前上傳相關文章:《正確肢體協調增加揮桿流暢度》,僅就個人揮桿中,悟出的人生大道理,提供淺見,就教高明,同時分享球友,絕非鼓勵、亦非排斥,大家樂打高球!
如此這般,每月一回,打高球健身,既包容下球友,又尊重不打者,這樣低調到不行,豈不甚符您的主張,尊意又如何?在此聯想起,小時打棒球,隊友暱稱我“小陸”,及長多改呼“老陸”,後來出現“陸老”,晚近習叫“炳公”,我依然故我,球技未長進,稱呼卻一改再改,只是年歲變大了,什麼老、什麼公,玩笑中帶些許敬意罷了。耑此敬回,至盼見覆!順祝身體健康,闔家吉祥安康!愚兄 陸炳文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