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崇仙氣下接地氣的中國書法 * 欒建利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豐富,馬路邊、廣場上、公園裡,時常會看到以地為紙,以水為墨進行大字書寫的的愛好者,這種在公共場所展現的書法活動就是所謂的地書,這正越來越被大眾所喜愛。關於地書這一新興活動是好是壞,褒貶不一,聚訟紛紜,很多專業書法家甚至認為這是一種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活動。本人認為,這是一個涉及書法藝術本質深度與書法傳播廣度的問題,書法專業人士與社會大眾愛好者僅僅從單方面比較,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不須非此即彼抑或厚此薄彼。
我本人是書法專業出身,隨著書法技法學習和理論學習的深入,越來越感覺書法藝術之深不可測,歷代書賢書藝之高不可攀。書法是一種傳統文化,在社會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自硬筆風靡以來,其實用功能已經比毛筆具有極大優勢,擁有幾千年傳統的毛筆書法,並沒有消失,反而在藝術領域佔據一席之地。毛筆逐漸脫離社會實用功用,而其藝術價值卻逐漸得以彰顯。國際藝術大師畢卡索先生對中國書法和中國國畫情有獨鍾,1956年,已經60多歲的畢卡索邀請張大千去巴黎,與張大千長期交流後,他說過,“假如生活在中國,我一定是個書法家,而不是畫家”。雖然他未必全部理解中國書法,但可以肯定,他從中國書法中得到了極大的啟發。從全世界看來,其他國家的文字書寫在我們看來,本質上是一種美術書寫,而只有中國的書法成為一門真正的藝術。這是因為,中國書法具有其特殊性,這是由漢字的特殊性和書寫的工具材料的特殊性造成的,書法藝術不僅僅是寫字這麼簡單。
毛筆的構造非常奇妙,能表現豐富的筆墨層次,在書寫者筆下還可以造就奇妙的形態,甚至在高手眼中,一眼便能看出其人文素養、藝術素養和氣息格調。廣場書法的地書,所用海綿筆外形接近毛筆,但實際上更接近硬筆,書寫效果更重視字形結構等外在形態。而書法藝術最重要的是筆法控制下筆劃線質的內蘊、表現力和審美效果,更強調內功。高手筆下的一根筆劃線條有可能是普通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做到的,可以說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另外,在書寫時,地書具有瞬間的即時性,有比較好的舞臺效果,可以引起觀者強烈的現場感,不足之處在於難以保存,在筆墨內蘊和審美效果深度方面具有先天劣勢。
但從另一個方面看,書法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在古代,它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具有廣大的受眾基礎。但在現代社會,書法缺乏實用功能性基礎,正在逐漸受到冷落,用書法、懂書法的人越來越少,逐漸成為少數人自娛自樂的小眾藝術。書法這一東方代表性的傳統文化,香火的傳承和發展逐漸受到挑戰。正如陸炳文先生所說,地書的書寫環保節約,既能省錢又能鍛煉身體,修身養性,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愛。更重要的是,這種具有開放性並具有舞臺式表演的活動,不同于清高文人小書齋內的孤芳自賞,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所謂“旁觀者”關注,進一步成為日常交際的一個話題,很多的“旁觀者”就很有可能成為其中的參與者或推動者,甚至也可能進步成為書法領域的佼佼者。所以,這能推動書法藝術的普及和普通大眾基礎水準的提高,大眾的審美水準也就隨之提升,貌似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書法家的藝術作品,也才能更好地被社會大眾接受和欣賞,不用擔心曲高和寡而妄自空歎知音難覓。如此一來,水漲船高,對書法傳統的弘揚和提高,書法藝術傳播大有裨益。
所以,有人從藝術本質上看,地書在專業深度方面有所不逮,但從社會傳播來看,在書法推廣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若能逐漸普及,對中國書法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和傳播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大力推廣,何樂而不為呢?(作者欒建利,為全球序列第188號文化人士雅集:山東濟南中華粥會會長,臺灣明道大學書法博士生,廣東潮州韓山師範學院書法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