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粥會第二任會長李石曾留法開「中華飯店」救中國
更新时间:2020-10-16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臺北粥會第二任會長李石曾留法開「中華飯店」救中國
2004年,第一批赴法勤工儉學人士李石曾的外孫女朱敏達(左)和法方官員迪帕蒂為以李石曾名字命名的十字路口揭牌。(新華社)
給法國人喝「中國奶」
1902年,李遠赴法國留學,自幼立志要還我河山,把列強驅逐出神州,原本想學習軍事,卻因為身體不夠強壯,於是改讀農業科學,改用另一種方式救國。後來,他更考入巴黎大學,攻讀生物化學,專攻大豆研究,於1907年,出版了以法文寫作的《大豆研究》一書,之後,再出版了中文版的《大豆》一書。
李沒有把自己藏於象牙塔,他運用了自己專業所長,煮出豆漿給法國人喝,並稱之為「中國奶」,結果大獲好評。這點燃了他的雄心,於是1919年在巴黎市郊興建了「巴黎中國豆腐工廠」,以機器大量生產豆腐,更從中國老家聘來150多名工人,成為近代史上,中國留法創業第一人,更獲稱為「豆腐博士」。
當時一次大戰剛結束,法國正百廢待興,物資仍極為短缺,牛奶成了奢侈品,而豆漿價廉物美,營養豐富,李大力宣傳,豆漿是牛奶極佳的代替品,逐漸受到巴黎人接受,而中國豆腐、豆漿和其他豆製品,亦透過法國這扇窗,流傳到歐洲其他地方。
這間豆腐廠,更獲當時法國總統蒞臨參觀,並親自品嚐所出產的豆腐,更讚不絕口,說李為法國人的餐桌上增添了美味。
除此之外,李還把財富用來資助很多公益事業,除了成立圖書館和書局等,還推動中國青年到法國勤工儉學的運動,結果留法學生中,便出了周恩來和鄧小平,還有其他共和國開國元勳如陳毅和聶榮臻這些大人物。這裡且順帶一提,被稱為香港「民主之父」的李柱銘,其爸爸李彥和,當年也是留法學生,與周恩來甚至有同窗之誼,在法國里昂大學取得藥劑學博士,但回國後卻投筆從戎,成為國民黨將軍。
所以當李石曾得享高齡,92歲去世時,卻已經變得兩袖清風,實在十分可敬。
原標題:李石曾留法開「中華飯店」救中國──從餐桌看政治(六)
(*作者蔡子強,本文選自《大人們的餐桌‧中華篇》,提供者〈時報出版〉,轉載自2020/10/15〈時報.新聞網〉,來源為粥會之友施澤淵)2004年,第一批赴法勤工儉學人士李石曾的外孫女朱敏達(左)和法方官員迪帕蒂為以李石曾名字命名的十字路口揭牌。(新華社)
給法國人喝「中國奶」
說回中國人在巴黎賣豆腐,但其實周、鄧兩人卻並非第一人,而是另有其人,那就是民初愛國志士,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人稱「豆腐博士」的李石曾,四大元老另外三位是蔡元培、張靜江(又名張人傑)、吳稚暉(註:這四位亦被稱為國民黨四大頂柱,也是粥會前身世界社發起人)。
1902年,李遠赴法國留學,自幼立志要還我河山,把列強驅逐出神州,原本想學習軍事,卻因為身體不夠強壯,於是改讀農業科學,改用另一種方式救國。後來,他更考入巴黎大學,攻讀生物化學,專攻大豆研究,於1907年,出版了以法文寫作的《大豆研究》一書,之後,再出版了中文版的《大豆》一書。
李沒有把自己藏於象牙塔,他運用了自己專業所長,煮出豆漿給法國人喝,並稱之為「中國奶」,結果大獲好評。這點燃了他的雄心,於是1919年在巴黎市郊興建了「巴黎中國豆腐工廠」,以機器大量生產豆腐,更從中國老家聘來150多名工人,成為近代史上,中國留法創業第一人,更獲稱為「豆腐博士」。
當時一次大戰剛結束,法國正百廢待興,物資仍極為短缺,牛奶成了奢侈品,而豆漿價廉物美,營養豐富,李大力宣傳,豆漿是牛奶極佳的代替品,逐漸受到巴黎人接受,而中國豆腐、豆漿和其他豆製品,亦透過法國這扇窗,流傳到歐洲其他地方。
這間豆腐廠,更獲當時法國總統蒞臨參觀,並親自品嚐所出產的豆腐,更讚不絕口,說李為法國人的餐桌上增添了美味。
由於豆腐味道偏淡,不易讓吃慣起司、奶油的法國人懂得欣賞,為了推廣普及這種素食,李在1914年於巴黎開了第一間中國餐館「中華飯店」,並推出各種豆腐佳餚,如沙鍋豆腐、麻婆豆腐、涼拌豆腐、豆腐絲、豆腐乾等,讓「重口味」的洋人也較易欣賞豆腐。
國父吃素喜歡吃豆腐
不單止法國總統,就連孫中山也到訪過豆腐廠,國父吃素,尤其喜歡吃豆腐,據說這也和李的大力推介有關。
除此之外,李還把財富用來資助很多公益事業,除了成立圖書館和書局等,還推動中國青年到法國勤工儉學的運動,結果留法學生中,便出了周恩來和鄧小平,還有其他共和國開國元勳如陳毅和聶榮臻這些大人物。這裡且順帶一提,被稱為香港「民主之父」的李柱銘,其爸爸李彥和,當年也是留法學生,與周恩來甚至有同窗之誼,在法國里昂大學取得藥劑學博士,但回國後卻投筆從戎,成為國民黨將軍。
所以當李石曾得享高齡,92歲去世時,卻已經變得兩袖清風,實在十分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