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中山堂修復小記 * 饒世中
福州中山堂修復小記 * 饒世中
因為孫中山先生,上世紀20年代初唯一一次來福建時(編按:待考,似有两次),就在其內發表了重要演講,對東南地區的民主革命進程,起到了有力的推動。因此,在民國初該建築,就被確定為福州中山堂,門口的路,也同時改名為中山路。
民革福建省委前後任主委,如曾經的福建省政協副主席、民革福建省委主委陳家振先生、及當時的省政協副秘書長、民革省委專職副主委史柄(編按:待考,似為炳)奇先生等,都曾為該事付出了許多的辛勞。
王良漙副省長在一次再到中山堂看過後,就帶上我和他的秘書,直接前往會場,找了當時正在開會的時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家坤先生(除了協助省長外,他還分管省內的財政工作),反映了中山堂急需修復的情況。張副省長當即答應先撥付給50萬元的緊急搶修資金,另外要求我們按正常程序,再報省財政列入專項經費申請。
同時,我們也開始了鑄造孫中山先生銅像的工作。幾經調研,決定福州中山堂外廣場上的孫中山先生銅立像選用南京中山堂原設計的銅像(該銅像南京方,當時也贈送了一尊給臺灣,就立在臺北的中山紀念堂前)。在民革江蘇省委、和南京中山堂韓館長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和原設計者及其單位的協商,他們免除了我們所有的設計使用費,並幫助我們代委託南京某機械廠為我們進行銅像的加工製作,費用記得大約近10萬元人民幣。
期間我幾乎每隔一二個星期,就飛赴南京,跟進這二座銅像的製作進度。有一次甚至我和鑄造師一起,直接拿起電動刀具對銅像進行了磨制,當時不小心,銅屑竟濺入並刺痛眼睛,經緊急趕到醫院進行了處理,還好沒有造成大的傷害。
當時交通狀況遠不如今,許多路段崎嶇不平,走夜車又逢傾盆大雨,而且沒了椅子,護送人員都只能坐在墊護銅像的泡沫板上。單次只能運送一尊銅像,往返行程二千多公里,得整整五天時間,運送二尊跑了二次,其中辛苦自是難言。
另外,修復中山堂需要換掉建築內腐朽嚴重的八根十幾米高、直徑在五、六十公分以上的大圓柱,當時福州附近並不找得到這樣的大木料。幾經打聽,我們瞭解到省內的莆田市有一些這樣的大木料,於是我們逕直找上門去,一接觸才知道,原來木料是一位臺胞企業家專門從國外進口來的。
在中山堂進行修復的同時,我們還在努力爭取,成立中山堂管理機構的編制,在省主要領導的關心,以及省編委和省人事廳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得到了成立一個處級事業機構、及相應人員的編制批復,我还有幸曾经兼任了一段时间的福州中山堂法人代表。
2001年修復後,煥然一新的福州中山堂,成立了中山堂管理處,劃歸民革福建省委管理。該年迎來孫中山先生誕辰135周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福建省幾套班子的領導、以及省有關部門、黨派负责人都來到福州中山堂,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35周年活动及福州中山堂修復落成典禮。其後福建省每年的孫中山先生誕辰、逝世及相關紀念活動,就都在中山堂舉辦了。
(備註:因為事情已過去二十餘年,有些記憶或許有誤,敬請原諒並訂正。中山堂修復後不久,因為王良漙副省長因病去世,我也很快調另一個部門工作,就不再接觸中山堂的事務了,所以,手頭不一定有關於中山堂的照片,我要找找看。)[編按]作者饒世中,曾負責修復福建孫中山紀念堂,並擔任過中山堂法人代表、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現在還是福建省饒氏委員會常務副會長。感動於台灣知名人士陸炳文先生,長期致力“两岸同走中山路”行動之堅持,9月19日又特地向第12屆海峽論壇組委會,捐贈世上最大尊孫中山瓷像,真覺彼此間很有緣分,而受到鼓勵完成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