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客觀看待8年抗戰取得勝利 銘記日本無條件投降75周年

客觀看待8年抗戰取得勝利 銘記日本無條件投降75周年

更新时间:2020-08-16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客觀看待8年抗戰取得勝利 銘記日本無條件投降75周年


[粥會新聞中心8月16日臺北訊]今(16)日什麼時候?日本無條件投降75周年次日,亦為近代粥集創始人丁福保居士130歲誕辰辦理紀念會粥後17年翌日,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同以《教我如何不想他》,想到的人,竟然有4位:蔣中正、于右任、丁福保和何應欽;想到的事,昨天就已見諸朋友圈及各個群組。

8月15日,是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75週年紀念日,粥翁78老叟豈能無感,尤不可假裝無動於衷,先找到粥賢于右任相關作品,兩件三首分享複雜心情如下:


[中呂] 醉高歌.聞日本乞降作:「一:萬家燈火通宵,人類祥光乍曉。百壺且試開懷抱,鏡裡髯翁不老。二:自由成長如何,大戰方收戰果。中華民族爭相賀,王道干城是我。


[雙調.殿前歡]題《全面抗戰大畫史》:「噪昏鴉,中原滿地逞胡笳,沿江各口窺胡馬。切莫嗟呀,看神州,放異花!   一戰收功也,把血史,爭圖畫。更高呼:『中華萬歲!萬歲中華!』」


是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宣言、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八年烽火起蘆溝,一紙降書落芷江」。歷時八年艱苦抗戰,全國軍民同胞團結一致站出來,承受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的種種暴行,付出了慘痛的民族犧牲,經過了長期的浴血奮戰,造就了壯闊的抗戰史詩。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詩詞作家們滿懷憂憤之情,以詩抒懷並銘志,哀悼破碎的山河、祭奠逝去的先烈、抒發勝利的喜悅。抗戰詩歌,是一部具體而微的抗日戰爭史,亦為一部民族心靈的壯大成長史。


今天,炳公謹以于右老代表作,精選出抗戰詩歌一組,配上湖南芷江受降、日本第一起投降儀式歷史照片,讓我們在閱讀中重溫、同時銘記那一段血淚史,銘記勝利與和平的來之不易,毋忘此一國恥!毋忘死難同胞!


全球粥會副總會長、江蘇鹽城粥會會長董峰,也就作詩以題《抗戰勝利75年有感》,醒世文曰:「當年浴血平倭寇,今日豪情鬥霸淩。千萬英魂齊呐喊,脊樑挺直莫為藤」。


以下再引用全球粥會另一位副總會長、上海雲玉粥會會長方雲一段文字,來描述此一聖戰的勝利之意義: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75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國裕仁天皇通過全日本廣播,宣告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9日9時,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日本遣軍參謀長小林淺三郎代表日本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甯次正式向代表中華民國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呈交投降書。(見照示第四)、(照示第五為何應欽將軍肖像畫)、(照示第六為降書複製品)


抗戰的勝利是無數中國人前仆後繼、浴血奮戰、艱苦卓絕,用幾千萬人生命的代價取得的最揚眉吐氣的完勝 ; 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第一次在自己的國土上接受外國侵略者卑躬屈節的繳械投降。何應欽上將有幸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總代表、第一人,人逢其時,事逢其人,躬逢其盛,夫復何求?

照示1--7,為位於貴州興義市泥氹(dang)古鎮的何應欽將軍故居,及陳列館中的抗戰史料輯選。


照示8、9為滇黔公路"二十四拐"段,於貴州黔西南州晴隆縣縣城南郊1公里處,盤旋曲行於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脈和磨盤山之間的陡坡上面,也稱為史迪威公路。


二戰時期二十四拐是中緬印戰區交通大動脈,美國的援華物資經過滇緬公路到達昆明以後必須要經“二十四拐”的滇黔線才能送到前線,承載著國際援華物資的運輸任務。


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惟有犧牲的決心,才能博得最後的勝利。----蔣中正」


今天陸炳文在最後,總結8年抗戰的勝利,客觀地拿出昔日敵人首腦,對國軍的正確評價,實即第一次長沙會戰大捷後,日本侵華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給日軍大本營的報告《關於迅速解決日華事變作戰方面的意見》中,毫不避諱,坦白承認:


「敵軍抗日勢力之中樞,既不在於中國四億民眾,亦不在於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於包括若干地方雜牌軍、在內之二百萬抗日敵軍,而只在於以蔣介石為中心、以黃埔軍官學校系統的青年軍官為主體的、中央直系軍隊的抗日意志。只要該軍存在,迅速和平解決,有如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