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臺灣橫貫公路開通一甲子 粥賢詩文影畫作典藏故事

臺灣橫貫公路開通一甲子 粥賢詩文影畫作典藏故事

更新时间:2020-07-02 来源: 发布:李衛國 浏览:

[粥會新聞中心7月2日臺北訊]全球中華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今(2)日在臺灣中部橫貫公路東端台中入口、也就是東西橫貫公路谷關風景特定區牌樓前說:中橫開通一甲子典藏許多故事,粥賢接力創造詩文畫影藝作品,為開路先鋒大時代故事描述中,文字用眾多血汗所編寫而成的,影像以鋼鐵般堅強意志凝鑄的,情節採取冒險犯難精神串聯的,路就一步一個腳印開通出來了!

日前,陸炳文業已在各群組朋友圈預告,將分享挖掘谷關橫貫公路老故事:所謂東西橫貫公路、或叫中部橫貫公路,簡稱中橫,是台灣第一條串聯東部與西部的公路系統,與南橫公路、北橫公路,並列為台灣三大橫貫公路。這一條全台最老的橫貫公路,1956年7月7日開工,歷經近四年,1960年5月9日完工通車,今年開通一甲子,它曾經風光無限,卻也傷痕累累,硬稱人定勝天,畢竟面臨考驗。

粥翁挖掘中橫陳年老故事,原欲攜家人沿老路走一趟,但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6月初先到花蓮從秀林入,經太魯閣牌樓東進稚暉橋止,明(7月1)日再由台中路段,東勢往谷關牌樓西進主線,總算完成橫貫公路東西行,大學畢業旅行未竟之宿願。

此次行腳堪稱頂級豪華版,搭乘高鐵自臺北岀發南下,台中烏日岀站合租車兩輛,逕赴最高檔之下榻處星野,展開為時兩天輕鬆自由行,一探60載間開路先鋒艱辛,兼容高貴時尚漢和風味中,概念始於原住民狩獵古道,還不忘泡溫泉洗掉俗世塵。

中橫則跨越太魯閣國家公園,是台灣地區的第4座國家公園,大部分位於台灣東部,穿越中央山脈,地跨三個行政區,亦即花蓮縣、南投縣、台中市。園內最大特色,為峽谷和斷崖。多少騷人墨客,為它作詩吟詠;更多的攝影師,留下寫真照片。

還有無數知名畫家,專程來此寫生作繪;歷來最為經典画作,乃岀自粥賢劉延濤、姚夢谷、黃君璧、張穀年、傅狷夫等人,合繪之巨幅山水畫《橫貫公路》,響應充作義賣、獻禮或贈送,是至今仍然常見的、公益慈善藝文活動。

陆炳文還特别指出:繪過這條橫貫公路,粥賢粥友畫作選輯,內容精要很有看頭。一甲子以來在臺灣,粥會名賢及粥友畫家,繪過橫貫公路沿途風光者,實不計其數,也難以盡收;今特各選一位代表作,也就是張大千及周澄,一共3件極品之作,先於網上陳展公示,以饗國畫愛好人士。

其一、張大千的《太魯閣》,立軸,設色紙本,1959年作。題識:「故人為說太魯閣,競何秀何似山陰山,我來正值三月暮,艷冶不減秋妝殷。台灣太魯閣為世界奇勝,此寫入山第一處,日長春祠者」。大千居士爰中華民國四十八年春來遊。

其二、周澄的《魯閣幽峽》,橫幅,設色紙本,2006年作。題識:「昔日原住民與日軍對抗,有一段淒美故實,更值一述,因圖其境並記之。丙戌初秋,於居山堂,蓴波周澄」。鈐印:琢磨。周澄。蓴波。闢渾沌。

其三、周澄的《燕子口.九曲洞》,橫幅,設色紙本,1997年作。題識:「台灣中部橫貫公路,燕子口九曲洞一般最讓人流連忘返。丁丑清夏,寫於小雪樓,蓴波周澄並識」。鈐印:周澄(白)、蓴波平懷(朱)。

識者認為,中國畫以山水著稱,張大千尤擅此道;有緣於1959年4月,應邀暢遊台灣橫貫公路,此工程開山鑿石所到之處,有不少新奇的自然風景,留連忘返,三日方歸。寫生之作第一幅,為遠望太魯閣座落峽谷之中的場景。

在此《太魯閣》畫中,見一陡直峭壁,聳立於畫面上,左側三分之一處,其後伸出黃瓦牆的、太魯閣為中景,雲霧氤氳,千重瀑布層層跌宕,氣勢恢宏,畫面遠景群山連綿,層巒滴翠,前景右下處,又以一角松石,平衡畫面,作者用心,頗耐人尋味。

至於《魯閣幽峽》,創作者周澄,將綠水古道視為自清代、日據至光復再到現代,太魯閣具象徵意義的地景;臺灣橫貫公路,由太魯閣至天祥,一段景觀最佳,其中有長春祠、燕子口、九曲洞、慈母亭等,峽谷急流,名聞遐邇,而綠水古道,峭崖壁立,小徑如腸。

粥友以陡峭的山壁、及湍流不止的溪水,與細小蜿蜒的古道對比,創造出太魯閣、大山大水的印象,並以遠處墨綠色層疊的山峰、及近景山壁上靈星分布的樹,凸顯中部橫貫公路,縱貫中央山脈,造成道路兩側,連綿不絕山峰,層疊景色,魯閣幽峽,創意境界生焉!

以上僅僅是國畫部分,至於詩文影之部如下,粥翁各舉一例為于右任、余光中、和郎靜山。他们3位用不同形式,描述同一時期1960年,位於中部的橫貫公路通車,成為首條串聯東部、與西部的公路系統;此一重大道路工程,動用1萬多名退伍老兵,前後耗時3年9個月,而承擔艱鉅主其事者,乃時任退輔會主委蔣經國。

當代書聖于右任,1962年詩詞之作,草書《橫貫公路頌》鏡心。鈐印款識:題識:「蔣經國、林則彬立石。中華民國五十一年九月。印文:右任」。釋文:「橫貫公路頌。于右任。橫貫公路工程之艱巨兮。人與天爭之成就,是我軍民學生合作之表現兮。更是我總統偉大精神之所授。歌且舞成合奏,舞且歌成合奏。看山川煥彩。草木華滋,人民福壽」。

影藝大師郎靜山,1962年完成,攝影作品《東西橫貫路》。題款:壬寅,集錦照片,還有送給「經國先生」的題款。是年,郎老以中國攝影學會理事長身分,獲邀參觀並拍攝橫貫公路,充分發揮從中國書畫領悟,而得的集錦攝影技法,將橫貫公路190公里的美景,精華盡收於此作《東西橫貫路》中。

文學大師余光中,2014年3月13日,發表在聯合報一文、標题《太魯閣朝山行》,把東西橫貫公路,比作一把刻骨的雕刀,絕情地向陡坡的筋骨,挑剔出來的穴道。該文中段略以:車到錦文橋,紅柱高擎的牌坊下,車隊首尾相銜,東西橫貫公路便從此西去,而潺潺奪路的立霧溪,上下游落差一千公尺,日夜不休,正向東瀉來。

鴻文又稱:從此西去,海拔愈來愈高,地勢愈來愈險,岩石愈益托大,天空愈益縮小,正是古代畫家夢寐以求的奇景絕勝。光有石還不算,得有活水來激發太古元始的靜趣。王思任的警句:「天為山欺,水求石放」,用來形容太魯閣險中寓美之奇,再真切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