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革命實踐研究院募款成丐幫 舊址成廢墟 國民黨漸成泡影

革命實踐研究院募款成丐幫 舊址成廢墟 國民黨漸成泡影

更新时间:2020-05-01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革命實踐研究院募款成丐幫 舊址成廢墟 國民黨漸成泡影


[粥會新聞中心5月1日臺北訊]4月30日,根據臺北媒體的消息指出: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院長羅智強,找來前主席洪秀柱助陣,盼向廣大海外僑胞,籌募1000萬元政治獻金作為目標,號召全球100個城市協力募款,讓各個城市成為國民黨新興的「海外興中會」;洪秀柱到場竟自嘲,國民黨已經變成了丐幫,不只黨主席就是丐幫幫主,現在羅智強也是幫主之一。


具有57年黨齡、却已失聯20年,陸炳文今(1)日聞訊,無限感慨,徙呼奈何,無能為力,愛莫能助!如今中國國民黨,在島內募不到錢,企業受制於現實,想要伸出援手,相助困難重重,早在預料之中;而改向海外求奧援,為革實院找財源,恐怕亦未可樂觀!革命實踐研究院募款成丐幫,陽明山莊舊址又成廢墟,國民黨逐漸形成泡影中,但願不要成為下一個泡沫政黨!


4月26日,全球中華粥會陸總會長,參觀陽明山中山樓,途經陽明山莊廣場,隔著冒煙的溫泉日月池、又叫做牛奶池,遙望屋頂掀開的介壽堂,接近嵌鑲黨徽的升旗台,只留下兩張口罩照片;無法進入路口掛牌區、〈軍事重地,禁止入內〉,便逕自驅車打道回府,搜索網上相關的對照組圖片,欲哭無淚之下寫了一篇短文,附圖文題〈曾在這裡重振黨魂如今魂飛魄散〉寄語:



這裡,北臺灣、臺北近郊,有一座名山,日本人叫草山,光復後改為陽明山。山中有一塊風水寶地上,岀現全世界唯一蓋在火山口、中國宮殿式大型建築、著名之中山樓左下方林間,隱藏一處神秘的軍事用地,一度歸國防部管轄的青邨:後備軍人訓練基地;2007年之後,改撥文化部,納編列為閒置空間,等待處理中的蚊子館,卻已荒廢多年,乏人聞問久矣!任令荒蕪,呈破落相,存心擺爛,居心叵測!過去中興氣象,早就蕩然無存。



這裡,曾經是中國國民黨中央,作為研究及教育訓練場所:革命實踐研究院所在地;曾經有8萬國民黨精英、黨政軍工商優秀幹部;陸炳文前亦其中一份子,多次去練就好身手,矢做國家建設尖兵,從這裡培訓深造岀來,抱持重振黨魂,再造輝煌之心,一展抱負,走入社會,走出臺灣,走向世界,開展宏圖大業及大愿,把臺灣經驗帶到全球,把中華文化弘揚光大。



粥翁心痛,曾幾何時,這種精神,魂飛魄散,這些成就,逐步流失,一一消退,化為烏有,目睹眼前,一片廢墟,不勝唏噓!如欲恢復舊觀,或將遙遙無期!翻岀證書,回想當時,意興風發,1991年3月22日,自革實院研究班第34期,光榮結束泡湯100天,證書碼累至457949號;再往前追溯泡温泉史,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最初以文藝工作者身分,參加革命實踐講習班受訓,就兩次上山接受革命洗禮,親身感受領略,革命實踐精義:革命必先革面洗心,實踐就是身體力行。



之後在90年代黃金歲月中,陸炳文第3度上陽明山荘,搖身一變成了〈本院講座〉,前後數年間於各種講習班,分別向調訓的海外留學生優秀青年同志,及交通、生產等事業黨政工作研討會,不同對象與班期同志,卻應聘講授同一課目《處理》,直至本職工作異動,旋被過調經濟部,分身乏術而後止,現在檯面上人物,已無上過此課者所以不能加以苛責無知,管理不好當前危機事件。



既然曾是革實院講座,粥翁因此得以如數家珍。爰於1949年10月16日,本黨創辦本院於陽明山,此一階段總裁蔣中正自兼院长,同期還短暫與國防研究院、實踐學社(白團)、圓山軍官訓練團、石牌訓練班等機構,合署開班授課於同一處所,稱之為中興大任革命搖籃並不為過。



陸總會長恩師沈之岳就在1950年,奉派至蔣經國主持之革命實踐研究院石牌班,擔任副主任兼訓導組長,嗣又改派石牌二分班,委以主任重任主持班務;沈主任個人尚在1962年,自國防研究院第4期畢業,同期80位學員與總裁合影,及學員通訊錄局部均如圖,沈之岳學號則為14077。



1953年7月另於木柵中興山莊,成立革命實踐研究院分院,1959年7月陽明山本院,搬入木柵與分院合併,1975年革實院再搬回陽明山青現址;1987年革命實踐研究班第26期,時任國貿局長蕭萬長、外交部次長章孝嚴,都擔任本院講座上山,課後和29位學員合影,皆著清一色米黃色之、短袖青年裝或長袖中山裝,整肅端莊儀容中猶略顯青澀。



到了1994年1月,革實院始日落西山,遷回木柵沒落後,已不可同日而語;2000年易名簡稱國發院,規模及格局實大不如前;今(2020)年更等而下之,雖改回沿用71載的本名,似無法期待找回黨德,據以重振昔日的黨魂,再光復臺灣重返執政。



陸炳文今天回頭看,30年前和29位學長,來自四面八方,會聚陽明山莊,換上統一的藏青色中山裝,集中住宿於舜水樓(以明代大儒朱之瑜命名),每人一個房間都有書桌,隔壁梨洲樓(以中國過去民主思想的一個偉大代表黃梨洲命名),是我們上課的地方,併班授課就去圓講堂;每日晨起升旗、做早操及打拳,日月池畔必到;結業前夕依例,跟黨主席合照,地點為大禮堂,即介壽堂二樓,主席兼院長辦公室。


每天晚餐之後、晚自習前的共浴時間,集體去洗溫泉浴,亦為日課之一,大家都能袒裎相見,加上彼此肝膽相照,很快就打成一片,這就沐浴下產生、深厚的革命情感;我們這一期結業至今,多數還經常保持連絡,不時有聯誼餐會雅集,建立同學會萊茵群組,交換資訊並互通有無;粥翁稍早甚至邀約過,部分學長同行中山路,力行革命實踐,沿途辛勞備至,唯路遙知馬力,均經得起考驗,感情不減反增,殊為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