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會慶690次約集粥友因“疫”廢食在線群聚飽覽會標
4.19會慶690次約集粥友因“疫”廢食在線群聚飽覽會標
[粥會新聞中心4月19日臺北訊]今天4月19号,4.19會慶日,台北第690次約集,粥友們因“疫”廢食,以“藝”代粥文會,改為全球在線群聚,飽覽會標藝術精神糧食。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今日為此特地摳衣請謁,歲屆杖朝的文化人士雅集大家長、全球粥會名譽總會長丁之發上將,面報指稱:
「自吳稚暉、狄膺、李石曾、于右任、沈映冬諸粥賢,1958年於臺灣,重組臺北粥會以來,迄今已進入63個年頭,由最初每月必一集,到晚近因應會務發展需要,變更為每逢1、4、7、10月各一集,合計全年4次約集,至1月份689回未曾中斷,雅集全紀錄得來不易,久已傳爲文化圈內美譚」。
頃據臺北市中華粥會公告,4月19日例會決定取消,停辦原因眾所皆知,是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嚴重,希望大家平安!粥翁當然同意,但站在全球粥會總會立場,還有必要向粥友全體表明態度,指出:「粥會在台倡復首集,始於1958年冬至日,至今從未中斷每月或每季一例會,為延續具有傳統的號次,又能顧到疫情安全性,第690次約集准予保留。
「仍將由全球總會出面,訂於4.19會慶日當天,在官方網站展開首次線上雅集,敬請各地粥友給予關注,並期待全新粥文會出现!一改自1924年上海成立粥會,過去96載的定點共鍋大啖稀飯,成為雲端網路服務新平臺飄送粥香」。陆炳文更在日前的朋友圈內預告,以〈解讀臺北粥會與全球粥會標誌〉作文題,表示:
「北京故宮博物院首仼院長(1925~1926年)、臺北粥會第二任會長(1964~1972年)李石曾,最早給臺北重組的文化人士雅集訂定會標,並且自己親繪〈88雙弓〉標誌草圖曝光,手稿已超過半世紀,僅見於臺北粥會50種刊物上,粥翁掌鍋之後,在印刷品之外,又擴大應用到旗幟、橫幅、標語等佈置物,至今依舊由臺北市中華粥會沿用。
「至於全球粥會的會標,則是2002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如意大王”收藏百品揭幕後,接納粥賢、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秦孝儀建議,以當天揭幕用紅布上,金色如意圖案倒過來,作為全球粥友聯誼組織的標誌,意味〈如意到家〉,舉凡粥會大家庭之成員、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等均一體適用,沿襲到現在也已18個年頭!今天,再次解讀這兩個會標藝術,旨在4.19會慶日前夕,懷古念舊之心十分明顯!
稍早上海粥友、著名美術設計家李薇教授,呼應發給粥翁、〈關於LOGO的短文〉謂:「中華粥會最早的LOGO,為粥賢李石曾先生親手設計繪製的“88雙弓”,這一構思採用了兩張“弓”的圖案、和阿拉伯數字88之組合(漢字八十八豎排即為米),把一個“粥”字衍化成既有視覺形象、又蘊含文化傳統、且具有想像空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粥會符號。
「而全球中華粥會的LOGO,由典型的“如意”圖案構成,在中華文化的語境中,如意吉祥物,包括具象、抽象、及無相的心中如意,不僅是寄託美好願望的物象,也是表達衷心祝福的載體,作為全球中華粥會的視覺符號,更是承載了歷代各地粥友,發揚光大和諧粥文化理念的宏圖大願」。
陸炳文藉此機會,除了感謝李教授的關注與指教,同時再三謝謝李薇,受到上海雲玉粥會方雲會長、和粥翁的雙重委託,業已提早規劃設計完成,未來4年內我們全球粥友,最大喜慶活動的精神標誌,此一粥會計畫今亦正式對外公佈,記者第一手得到的內容略以:
「訂於2024年1月13日,我國近代文化人士雅集發源地上海,隆重舉行粥會雙百慶典系列活動,統一使用會標及衍生品,設計完稿與製作物件樣品,俾便迎接台北國史館行印:〈中華民國史事紀要〉、1924年1月13日條載,粥會成立於上海將屆百歲生日,同年又逢粥會前身世界社扶道人、孫中山先生演講三民主義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