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孫中山1900年首次蒞台開啟中山路同行經國濟民大道
國父孫中山1900年首次蒞台開啟中山路同行經國濟民大道
[粥會新聞中心3月21日臺北訊]歷史上的今天3月21,中華民國發生兩件大事紀,其一在1940年的尊稱孫中山為民國國父,其二是1984年的蔣經國當選第七任總統。全球中華粥會世界總會長、粥會前身世界社扶道人孫中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陸炳文博士,今(21)日則把這兩件民國大事紀要記住,早於120載之前的1900年這個時候,孫中山先生避難首次蒞臨臺灣,就已經開啟了天下為公經國濟民大道,此為近年來粥友同行中山路的起始點。
陸炳文今天話分兩頭說,其一先講1940年3月21日,由林森領銜的12位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在第143次中常會中提案,並經與會同志一致決議:尊稱本黨總理為國父,以表尊崇。根據該次決議〈擬請尊稱總理為中華民國國父案〉之案由稱,國民政府以孫中山先生,宣導國民革命,首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於4月1日明令全國自是日起,尊稱總理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
國人景仰中山先生的尊稱國父,若言文字記錄的確如此已80個春秋,然而黨史上記載更早於95年前、1925年3月30日即出自蔣中正之口;按事發在蔣總司令率黃埔子弟,東征途經廣東興寧城北門外提出的,是日場合乃追悼孫中山、及東征陣亡將士大會上,蔣慷慨激昂發表演說,始尊孫中山為國父。史料指出,蔣中正登高一呼曾說:「我們總理為中華民國國父」。
蔣中正在孫中山逝世之後,自稱矢為忠誠門徒和弟子,並尊稱中山先生為國父,這是一種尊前敬上的表現。由於此一隆禮崇德稱呼,既符合國情民之所欲,又親切更富有人情味,所以廣為人民所接受,到了1940年4月1日,終於成為定制而流傳;可借時至今日的臺灣地區,把國父孫中山當回事的人,越來越少甚至全無聲無息,粥會推出同行中山路活動,試行喚起國人牢記國父偉功大德,策勵立定承先啟後救國救民大志。
其二再講1984年3月21日,蔣經國在臺北陽明山中山樓,當選中華民國第七任總統,粥翁由國民大會秘書長何宜武,公函借調去國大擔任科長,或許是碩果僅存的在場見證者,可謂親眼目睹那歷史性的一刻,同時破除相傳已久的一條謠言。當年大時代背景是這樣的,總統和副總統選舉方式,為國民大會代表(一般簡稱國代、或代表)參與投票的間接選舉,投票選舉地點千挑萬選,並非國大秘書處日常辦公的、臺北市內中山堂,而是市郊的中山樓。
回首之前的第六任正副總統選舉,蔣經國是搭配謝東閔參選,及至第七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究竟又由誰來搭檔蔣?作為國民黨提名候選人,當時依例必須先經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人選;陸炳文也有機會奉調國民黨全代會,以專門委員名義上山辦事,這個山同樣是陽明山,辦公處所依舊為依山而起、依勢而建的經典中國宮殿式建築中山樓。
該主樓之結構,呈現層層疊疊,經傳出之謠言,卻顯奇奇怪怪,說是正聲廣播公司新聞部經理郝士英,在中山樓廁所親耳聽講:「你等一會」(李登輝的諧音)出線,事後證實耳語純屬子虛烏有,不過蔣經國生前做過唯一錯事,看走了眼而所托非人則為事實。粥翁依稀記得很清楚:那年的3月21號,眾望所歸的蔣經國,高票當選續任總統;翌(22)日,李登輝亦搭上便車,順利當選了副總統,也順便禍害了黨國(借用黨籍記者語)。嗣由國大總統選舉大會主席、粥會名賢孔德成,及副總統選舉大會代理主席、我的世伯郭外川,在何宜武陪同下,分別向兩位當事人,致送正副總統當選證書。
陸炳文接著回憶說:基於康樂科長職責所在,我策籌在36年前的3月4日,特地商借臺北國父紀念館大會堂,由國防部總政戰部協助下,動員了陸軍的陸光劇隊、海軍的海光劇隊、空軍的大鵬劇隊、聯勤的明駝劇隊等,軍中4大國劇隊,聯合演出經我設定之,寓意一片祥和、一樁良緣、一統大業等3個,美好祝願的3齣京戲(即平劇)。
後來的1990年第八任正副總統選舉,國大何宜武秘書長又要粥翁去幫忙,創辦服務中心並首仼總幹事,始終未曾缺席臺灣領導人選務事;直至1996年3月間,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總統公民直選,也是動員戡亂時期結束後的第一次總統大選,所產生的民選國家元首,於同(1996)年5月20日,在臺北總統府舉行就職典禮,宣誓中告訴全民完成國父遺教,矢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為職志,如今重聽錄音相當刺耳更是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