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關師道尊嚴的杏壇秘辛:78叟揭密首次捉刀半世紀
一件事關師道尊嚴的杏壇秘辛:78叟揭密首次捉刀半世紀
[粥會新聞中心3月17日臺北訊]「對我而言,粥會也好,陸炳文會長也好,同樣是結緣很早」。已辭世10個年頭、中華粥會前名譽會長潘振球,距今18載之前,替陸炳文編印《中華粥會名賢追懷錄》(2002年10月31日出版,粥文叢刊003,共376頁)、乙書署名所寫的序文,開篇第一句話如此言。
今(17)日78叟、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找出這本書並重新溫讀、〈潘序:見賢思齊.承先啟後〉,感激涕零之餘還想,揭開一段未曾公布的文壇秘辛,亦從未語之任何人的杏壇絕密,尚且此事關乎師道尊嚴,而又涉及個人首次捉刀!誠如“潘公”(民國政要對他的尊稱,粥翁则一直習慣叫“潘伯伯”)序言,開宗明義指出,两人結緣於1960年代之初,他時任臺灣省教育廳廳長,小陸則是一名大三學生,潘振球卻自述半世紀前,發生在臺北市和平東路上台師大、操場聆聽長官講話演出的那一幕:
「我尚且主持省教育廳,應邀前往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向在校師生演講,題為〈教育工作人員之任務與使命〉,紀錄人便是陸會長,當時他猶在學,卻己得到全校寫作競賽、以及全國孔孟學說論文比賽的雙料第一,所以,拿給我過目的紀錄稿,幾乎是在未改動一字的情況下定稿的」。潘振球為序文強調。
陸炳文今天就必須坦白承認,上述部分內容與事實有落差,其間差別在於3個地方足以佐證:1、我擅自修改了長官親筆稿,潘廳長演講稿是陸同學擬的,經台師大呈報教育廳後,廳長到校講話竟“未改動一字”,〈潘序〉來稿全部予以陳述,陸老師事“潘伯伯”幾十載,後生晚輩豈敢膽大妄為招認,在改與不改之間權衡許久,最終自作主張還原歷史真相。
2、僅只存在兩人間的小秘密,又心照不宣了好多年,歷經我於2002年2~3月間,在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迎吉納福:如意菁華百品展》, 邀請到“潘公”蒞臨指導;嗣後同(2002)年5月23日,還接受他電話召喚,前往金山青年活動中心,向全台高中以上學校退休校長,專題演說〈喫粥常樂又長壽,兼談危機管理先驅:粥會精神導師吳稚暉〉,我都充滿危機感,而守口如瓶如初。直到有那麼一天,兩人不期而遇於,大安森林公園步道上,總算才答應“潘伯伯” 好意,等待時過境遷半世紀,再來個說明白也不遲。
3、當初的台師大仍為臺灣省立,力邀廳長蒞校講話實屬大事,杜元載校長交代畢輔會找我,草擬一份講演稿提供參考用,萬萬想不到連過好幾關,均“未改動一字”,到了“潘公”手中,到了演講會當天,陸同學負責當場作紀錄,對照原稿核實一字不差,而倍感輕鬆而全文照錄,至於庋藏多年兩頁原稿,用老式打字機複寫列印,一式3份分別留由學校、省教育廳和我各自保管,如今時過情遷改朝換代,恐怕前二者早已付諸闕如,受命捉刀代筆之作原始件,粥翁者一時之間也找不到,只好留待疫情過後下功夫,瀚海終有水落石出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