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拜諸神仙佛庇護蒼生同為全球疫情解除祈福行腳啟動
敬拜諸神仙佛庇護蒼生同為全球疫情解除祈福行腳啟動
[粥會新聞中心3月16日臺北訊]基於紀念陸姓先祖放翁逝世810周年考量,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3月15日拜謁了臺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及鄰近的大稻埕慈聖宮,同時啟動敬拜諸神仙佛、庇護普天之下蒼生,一起為全球疫情的解除,展開新一梯次祈福行腳,也廣邀國際社會大眾,踴躍加入此一義舉行列,共同參與祈安祝福行動,來替受苦於新冠肺炎病毒的人,早日恢復眾生身體和心理健康!再向廣大的醫護人員,擁有菩薩心腸而致敬,並祈請神明護佑有加!
至於只隔著一條街、附近的霞海城隍廟,則屬多神教,為道教及台灣民間俗信中的城隍信仰,該廟除了主祀霞海城隍外,早在首回重修廟貌時,便已供奉天上聖母,左右龕內與供桌上,亦同祀城隍夫人、月下老人等諸多神仙佛祇;此外,廟內容納600多尊各式神像,更是宮廟最大的特色之一。
陸炳文至此地朝拜兩宮之後,6年來所發起同拜媽祖廟行動,已經累計到了404座宮廟;而現在完成了階段性任務,行走至大稻埕霞海城隍廟,讓原籍福建古田縣(今歸寧德市管轄)的粥翁,聯想到陸氏先祖、宋朝官場詩壇兩棲名人、陸游的《寧德縣重修城隍廟記》。
是日在現場筆墨侍候下,粥翁完成一件書法作品,力表支持家鄉親同感,借用陸游〈示兒〉詩句,揮毫寫到:「王道一統中華日,家祭勿忘告放翁」,充分表達對華夏文明、延續發展的信心十足,尚且期望承繼前一年、也就是2013年11月10日,以“紀念陸游初仕855周年”為主題的、第2屆宁德城隍文化藝術節活動精神,還要把王道正統思想,光大弘揚到宇內全境。
另悉,陸游處在宋徽宗的那個時代,推出新政上用白話文有所謂「為低收入戶人家、身心殘障人士、和生病患者提供慈善福利」,全民健康保險事業之倡議,而創辦了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等,3大前朝從未有過的社會福利機構,分別提供的又是3大健康保險:1、根本生存保護,2、基本醫療保障,和3、人本安葬之地、也就是現今公墓保證;其中2之安濟坊收容隔離病人,頗有防範瘟疫流行的機能。
即使從今天的專業角度來看,800載之前這3大機構開辦,也稱得上先進又獨具創見;然而相當遺憾的是,這些作為似乎事與願違,並未給百姓帶來多大真正的實惠,反成了兩宋之交有識者攻擊的標靶。有如陸游的評論中,引用了當時的流行語,就說這3大政績的背面,實質上乃指向那陰暗面:「不養健兒,卻養乞兒;不管活人,只管死屍」。對照古今社会的狀况,客倌可有比較與想法?!
講到由來已久的瘟疫、及其必要的防疫措施,真的是無巧不成書,約莫3、4年前網路上,出現一部古代言情創作,名叫《回到宋朝當陸游》,作者吳名是一名大學生,用筆名“真趣”發表,家住浙江紹興市,亦故事情節發生地,而轟動一時,原因在主人翁陸游和唐婉身上;如今舊作新讀推荐文片段,對比疫情仍未受到控制,卻因“瘟疫”一章逼真目前現況,穿越時空的文筆描寫,更傳誦兩岸。
接下來便是交代男女主角,唐婉心事重重連忙否認道:「誰說我是放心不下三少爺啊?我是不忍心,看那些百姓受瘟疫之苦,能幫他們做點什麼?就做點什麼!多積些陰德吧”。女主角到了陸府,此時陸游正在和某某、以及負責治理瘟疫的典吏正,一起研究著防治瘟疫的方子。大家紛紛獻言,有人率先發言:「現在,我們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全縣已設立了幾個大的、確診者安置區,病患也基本上集中起來了。但我們後面的情況,還很嚴峻,還需要大家繼續努力。下面請大家各抒己見,談談自己遇到的困難、和有什麼好的建議」。
「這個嘛,我剛剛從先人的藥方上,找到治瘟疫的妙方:用……,共搗為丸如彈子大,時時燒之,可免時疫不染;凡遇瘟疫行時,出入可食薑蒜,或以塞鼻;雄黃研細末,水調,多敷鼻孔中,與病患同床,亦不傳染,神方也。這些藥材都是些常用的藥,我們可以馬上去採購。我相信大家沒有了後顧之憂,就會有人自動加入到,我們救災的隊伍中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