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粥翁發表華人纏足史略與“東亞病夫”汙名洗刷之史證

粥翁發表華人纏足史略與“東亞病夫”汙名洗刷之史證

更新时间:2020-03-11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粥翁發表華人纏足史略與“東亞病夫”汙名洗刷之史證


[粥會新聞中心3月11日臺北訊]108載之前的今天、1912年3月11日,民國大總統孫中山先生,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在此大解放令文中明白指出,臚列勸說禁止理由,洋洋灑灑200多字:「夫將欲圖國力之堅強,必先圖國民體力之發達。至纏足一事,殘毀肢體,阻閼血脈,害雖加於一人,病實施於子孫,生理所證,豈得云誣?至因纏足之故,動作竭蹶,深居簡出,教育莫施,世事罔問,遑能獨立謀生,共服世務?以上二者,特其大端,若他弊害,更仆難數。曩者仁人志士,嘗有天足會之設,開通者已見解除,固陋者猶執成見。當此除舊佈新之際,此等惡俗,尤其先事革除,以培國本。為此令仰該部速行通飭各省,一體勸禁,其有故違禁令者,予其家屬以相當之罰」。

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昨先已預告新聞的方式,以〈108年前的今天誰解放纏足?〉,在朋友圈上傳一則短文,作為今發表華人纏足史的引言,同時提出“東亞病夫”汙名、近百年來成功洗刷之佐證,俾增強我民族自信、及文化自信之要件。


在過去有不少西方洋人,自視甚高又蔑視華人,叫我們是“東亞病夫”之時,總以中國男人的長辮子、和中國女人的小腳來做文章,作為愚昧、落後的象徵。當初粥會前身世界社扶道人、中山先生下令解放纏足大行動、也就是不准再裹腳了,已成為小腳的女人,則要求被復原到、亦即至少五代十國前,所崇尚的天足。此舉正當性十足,對於恢復國民身心健康,還我民族榮譽名聲,洗刷“東亞病夫”汙名化,進而提高國際地位,不無宣示效果、以及實質成效。


陸炳文開始研究這個課題,初步找到答案早在15年前、也就2005年3月25日、吳稚暉141歲誕辰紀念粥會上,首次公映粥會精神導師《吳稚暉傳》,拍攝紀錄片取景可是遠赴南京總統府、實為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4月1日),其間約一百天辦公和居家的地方,現成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的一部分;該影片出品人粥翁、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孫氏邀約吳氏入府,民元那4天3夜,共商國是更胝足而眠,不應該只談一件公事、敦請出任教育總長,似乎還會討論到不少、大大小小百廢待興者,其中之一正是查禁纏足。


因此就在孫中山去職前20天,倉促下達新指令要求全國遵行,革除惡俗培固國本的禁小足令;所以陸炳文也根據此時空背景,給自己研究課題設定5個子題,換言之15年以來繼續窮追不捨、5個跟纏足、又稱裹腳、纏小腳、裹小腳、縛跤(閩南)、紮腳(廣東)相關的問題?第一、孫中山此令內幕為何?第二、評斷貴婦標準在何故?第三、民國名人態度多如何?第四、古代人纏足始於何時?第五、清末民初劇變又奈何!


粥翁自問自答如下:第一、孫中山此令內幕為何?與其說穿為事件內幕,不如話內心深刻痛處!原來在吳稚暉辭出總統府之初,曾語之友人與孫先生促膝長談三晝夜,有云中山言及見其姐(孫)妙西女士苦於纏足,懇太夫人釋之;太夫人稱:則人以為客民矣!其時粵中客家人的女子,多為天足,故太夫人有此語,這時中山才七歲,尚不甚了然!我最近3年多次帶領粥友,拜謁廣東翠亨村孫中山故居,右前方山腳下,別有一口偉人童年取水井,人湮罕至之處,便是當年小腳的孫妙西,踩著3寸金蓮,潛藏一段幫忙做家事、攜乃弟去挑水的軼聞,如今鮮有人知道此情此景。再探究真實原委後肯定為,國父對解救小腳婦女權益、這一件看似小事的大反應,是針對改造的第一回努力,後來動用了政治上的勢力,才會通令廢除此一不良風俗!但孫中山在總統府內,西花廳二樓之起居室,聽過吳稚暉那一席話,有感於甲午戰爭失敗,舉人們公車上書搞變法,康有為調門最高,吳慕名前去拜會,說起中國之病,公推八股、鴉片、和纏足,是為三害!故掃除社會的時弊,惡習諸如婦女纏足、抽鴉片等的消滅,民元百廢待舉,實已刻不容緩!文化上的二次革命有待繼起,國父旋即去職不失催化作用。

     

第二、評斷貴婦標準在何故?當權者移風易俗理所當然,近世上溯自明清時代以降,纏足逐漸普及於一般階層婦女,各地婦女幾乎都有纏足的習俗,清末民初對女性審美、評斷貴婦標準依舊在,其裹小腳程度令人滿意否?甚至需要愈小愈美愈高貴!西方開放思想濃厚如孫中山,同樣苦於家人猶多不免流俗!別人家就不去提她,早歲最親密的元配、被歷史遺忘了的盧慕貞,一位始終無言的正牌國母,帶著舊社會無奈的陪嫁品,18歲的纏足裹小腳新嫁娘,19歲的孫中山默默地迎娶;胸懷大志的青年,逐漸無法去承受、舊式妻子那一雙腳丫子,被白布裹成密密實實的,這哪是能和一代革命家?共同奔走天涯的夥伴啊!1884年5月新婚燕爾,孫中山便離家出走求學,後來又走上漫長革命路,聚少離多的孫夫人、盧慕貞守貞到晚年,嘗向獨子粥會名賢、孫科(哲生)心平氣定回憶說:「我常識不夠,更不識英文,又是個纏腳,行動也不便,怎可以幫到你父親呢?」我專謁過20餘回的澳門國父紀念館,二樓盧慕貞終老的起居室內,壁掛孫科生前在臺北碧亭,粥後偕夫人留影簽名照,彌足珍贵文物屬於個人捐贈,另外樓梯間玻璃櫃裡面,擺放3雙布鞋同框陳展,有女主人自已穿過的金蓮,更有替夫婿縫製一雙新鞋,懷想她又默默地倚在大門口,無言地看著良人離去的身影,就是舊社會小女子的宿命啊!


第三、民國名人態度多如何?粥翁試舉臺灣兩位粥賢,胡適和林語堂大師,對纏足的見解為例:其一、眾所皆知胡適、江冬秀這對夫婦,廝守了一輩子,或許還有人並不知道,胡夫人卻是小腳女人,從小受封建禮教影響,但不像其他人那樣羞怯、膽小、深居簡出,她性格潑辣,有魄力,有才幹,遇事能決斷,具有男子漢氣概之下,反而使胡適之成了PTT、怕太太俱乐部最大頭目,固雖追求老公的人,多到能排到法國去,始終如一可不容易!然而胡適女友一堆,也是世上公認事實。相傳適之一位情人,芳名正好叫做徐芳,自称胡適的白話詩,好比:「一個纏過腳後來放大的婦人⋯⋯,未能盡脫文言窠臼」,不過,「頭一個放腳人的功勞,對於後來的影響是深而且大的」;還大膽放言,何止是新詩,「胡適的頭腦,也像女人被裹纏過,又放開了的小腳,頭一個放腳人的功勞很大,畢竟他的腦留下了,曾被裹纏過的傷殘」。 胡適自己也坦言创作,如同「裹了幾十年的小腳,一朝放大,還是不能恢復天足的。這種扭扭捏捏的改變,好比小腳放大沒有放好」。其二、林語堂生性幽默,文學風格特點在有幽默感,自然不在話下,而獲得幽默大師封號;演講也十分風趣精彩,常常贏得滿堂喝彩,最經典的一句名言,認為演講可別像裹腳布,必須「像女孩子穿的迷你裙一樣,愈短愈好;千萬不要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老實講大師引此話屬地方俚語、俗諺並不是大陸各地都可通用。所謂老嬤嬤的裹腳,又臭又長這種比方,指舊日時婦女們,從小就開始裹腳,時興腳越小越好看,謂之“三寸金蓮兒”;再者裹腳用的纏布,兩寸多寬,長度丈把,用後頗有臭味難聞情况,一般用來諷刺某某人的文章、或講話太長太囉嗦,又不精彩討人嫌棄。

第四、古代人纏足始於何時?至於中國女子,追求小脚之風,這種舊社會習俗,傳說由来已久,古代漢族女性,相沿成習成風,只是確切年代不可考,開始的時候說法不一,較常見的一說,已經到了五代十國。據了解到,南唐後主有宮女嬪娘,纖麗善舞,乃命作金蓮,高六尺,飾以珍寶,網帶瓔珞,中作品色瑞蓮,令嬪娘以帛纏足,屈上作新月狀,著素襪行舞蓮中,迴旋有淩雲之態。以後,此一風氣漸流行,從宮內傳向宮外,嗣後有人據以認定,這是女子纏足之始。

第五、清末民初劇變又奈何!翻開中國近代史,百年興衰劇變之大,早見孫中山前一諭令,足足再早上10年,慈禧太后力推“新政”中,最初的幾項改革事項,其實就包括1902年2月1日發佈手令,業已提到官員可以勸止纏足,只是強制性並不足,禁令又不出紫禁城,結果效力無法彰顯。綜觀慈禧一生作惡多端,卻在晚年做了一件好事,可惜氣數已盡,終歸回天乏術。可別看小腳放大、芝麻綠豆的小事,可大可小,可小可大;獨婦喪失皇權事小,事關滿清遭到推翻,大革命成功,改朝又換代,小老百姓改用腳投票,忍痛一拐一拐走路,不經殺出一條血路,照樣改變歷史軌跡,無可奈何繁花落去,乃史上罕見一大鮮事。回顧南唐距今一千多年華人纏足史實俱已,所幸百年“東亞病夫”汙名洗刷史證俱在!

值此新型肺炎流行未退之際,外國人重提“東亞病夫”舊事,痛入心脾於事無補,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粥翁依據連日時事,聯想傳統中醫藥方,過往竟然有裹腳布當偏方解藥,經查用裹腳布洗下來的汁液,主治病症傷寒溫熱反復發作,摀鼻一飲而盡而見藥效,且悉裹腳布是越髒越好,最好是等今夏劇烈運動後,脫下來發酵過了那臭酸味!及今久已不見人纏小足,又去哪裡找到裹腳布?既然前人姑妄言之,吾等不妨姑妄聽之!至少博君一笑,去痰消津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