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劉銘傳昔為臺灣現代化奠基也替祖國統一厚植礎石

劉銘傳昔為臺灣現代化奠基也替祖國統一厚植礎石

更新时间:2019-10-13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劉銘傳昔為臺灣現代化奠基也替祖國統一厚植礎石


[粥會新聞中心10月12日訊]「我個人秉持歷史觀,很簡單就是三句話:一、尊重歷史文化,必要便利融合,引領時代前行;二、還原歷史真相,必須放棄成見,應許自我覺醒;三、記取歷史教訓,必然忘記仇恨,迎向民族復興。所以,我每天都在關注著,〈歷史上的今天〉,發生的人物事跡,產生的事件影響,衍生的事說新語。今日自然沒有例外,晨起所做第一件事,就是一再地去翻找,史上今天歷桑留痕!」晨鐘下的陸炳文,今(12)日定省自覺。

歷史上的今天、1885年10月12日,清廷在臺灣建省,劉銘傳為首仼巡撫。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對於這段史事,早已瞭若指掌,但直至2017年新正,追隨全球粥會名譽總會長丁之發上將,偕副總會長董峰等,去過他的老家安徽合肥,參觀過鄉賢劉銘傳舊居、及其後人所蓋的紀念館,才知道家鄉人評價這位臺灣巡撫是:「推動臺灣現代化建設的先驅者,有臺灣洋務運動之父、和臺灣近代化之父之譽」。

於今臺灣設省134周年紀念日,陸博士重返台北新公園(即228和平紀念公園),重睹老火車頭和大潛亭等景物,重温劉銘傳建設臺灣的史跡,重新給劉銘傳下個歷史定位,「昔為臺灣現代化奠基者,更替祖國統一厚植礎石」。陸炳文基於個人史觀、與客觀事實讚頌話語,敢於重新定位淮軍將領、劉銘傳巡撫的治台功績,乃根據其諸多事功而來,絕非一己直覺觀察而已。我們先跟著粥翁腳步,巡禮一下台北新公園,便可發現定性此話,具百分之百正確性。

走進偌大公園的蛋黃區,首先映入眼簾的5座涼亭,古色古香中國式亭閣,是1960年代初,由臺北市政府建造,1963年始竣工,分別為紀念國父孫中山之“翠亨閣”,及4位開台先賢:鄭成功之“大木亭”、劉銘傳之“大潛亭”、丘逢甲之“滄海亭”、和連橫之“劍花亭”;還特別邀請名人名家8位,來為亭閣命名題寫聯句,交工鐫刻,1964年元旦擇吉張掛;而題名撰聯者,有如于右任、梁寒操、阮毅成、李漁叔、林熊祥、螘碩、劉太希、許世英等,無一不是粥會名賢。

其中,就劉銘傳之名諱,居裡命名為“大潛亭”,此一八角亭柱勝蹟楹聯,則出自《許世英台北新公園》撰句,並請劉太希書法作曰:「水深魚樂民咸阜;雲起龍驤劍有花」。句中,水深、魚樂二詞,形容逍遙自在,後福無量。雲起龍驤,如雲湧升,如龍騰起;比喻英雄豪傑,乘時而起,有起有落,有為有守,知所進退,名標青史。

此一名聯呼應史上,以劉銘傳抗法保台、策劃建省、開發建設臺灣等,歷史事件為用詞遣字主旨,刻劃出寶島在140載之前,那段歷史中的風雲變幻,回向推估如今海峽兩岸,同胞共氣呼喚民族團結,和諧共促追求民生樂利,渴望祖國和平統一的心聲。當年,劉銘傳在台灣率領民眾,同甘共苦驅逐侵略者,建設台灣美麗新家園,又把這裡蛻變為一個、我國現代化的行省,這段歷史過程、這幅名聯成句,兩岸的中國人,都應牢牢記住。

陸炳文看過老火車頭、以及斑剝大潛亭景象,追念開台名賢劉銘傳,在任台灣巡撫的6年當中(1885~1891年),為宇內創造了6大建設之最:1、最早採用西式裝備和操練方式;2、最早上奏摺倡修鐵路;3、最早在一省範圍內推行全面改革並取得成效;4、最早獨立營運的郵政局;5、最早一條實際運行的鐵路;6、最早的經濟特區規劃(基隆煤礦承辦章程)。

儘管劉銘傳很了不起,台灣現代化的奠基者,現代化在台的執行者,但終因滿清末年積弱不振,台灣最後的的確確很不幸,被推入日本帝國主義者手中;所幸後來在全國軍民同胞,歷經浴血抗戰取得淒美勝利,才讓臺灣重回到祖國懷抱,始建設成為三民主義模範省。然而晚近島內情勢有了逆轉,執政當局大搞特搞“去中國化”,逐漸導致“台獨”傾向加大加劇,識者如粥翁等有志一同者,有鑑於此一逆流擴大渲染,遂提出反制的“再光復台灣大行動”,以正視聽並大舉對逆勢撥亂反正。

這四段歷史經驗與教訓,都再三告訴和啟發我們,只有國家強大民族強盛,我們蓽路藍縷以啟山林,承先啟後辛勤建設成果,才不會為外力所撕裂,甚而至於被外國所兼併。陸炳文今日特此透过游園強調:劉銘傳昔曾為臺灣現代化奠基,同時也替祖國統一厚植下礎石,兩岸同胞原本是手足兄弟姊妹,只有在同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的、既有良善共識以及良好基礎上,始終保有堅定不移的民族自信,共同實現和諧富強偉大中國夢,才無負於開台先烈先賢們所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