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臺北粥友今約集第687次 粥翁講古3個小故事

臺北粥友今約集第687次 粥翁講古3個小故事

更新时间:2019-07-29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臺北粥友今約集第687次 粥翁講古3個小故事


[粥會新聞中心7月29日臺北訊]粥會在上海成立95周年、暨正名大中華20周年雙慶雅集,亦為臺北市中華粥會第687次例會約集,今天7月29號在臺北三軍軍官俱樂部舉行,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蒞臨指導,並在致詞中講述3個小故事,都跟粥會歷史、文化、名賢有關,在座粥友聽得津津有味。本次約集,由臺北粥會理事長王詣典中將主持,粥會大家長、全球粥會名譽總會長丁之上將蒞臨指導,另有李鐵倉中將、賴宗煙將軍、蕭士材將軍、陳克謙理事長、吳朝滄理事長、陳正娟會長、沈致中執行長等近30人與會。

粥翁陸炳文上台,講話中首先指出:國史館印行的《中華民國史事紀要》,1924年1月13日條載:「丁福保、吳稚暉等,在上海成立粥會,自此成為文化人士雅集」。後人尊丁福保為上海粥會創始人,我承乏臺北粥會之後,更敬吳稚暉為粥會精神導師,且奉軒轅黃帝為粥祖,根據《周書》上,記載:「黃帝始烹穀為粥,初教民做糜」之故。同時在嗣後粥會活動,併採黃帝紀元來紀年、今歲公元2019年、實即粥曆5012年。

昨(28)晚間,經與西安友人聯絡後再確認,我們與陝西黃帝陵基金會等單位,合辦的<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海峽兩岸名家書畫第5屆赴台巡展>,也決定8月下旬在臺北舉行,他們將組成17人的粥友參展團,來台展開民間的藝文交流訪問。由此可見黃帝子孫的我們,承先啟後延續五千多年粥史,投入弘揚中華和諧粥文化,是頭上頂著祖德宗功的榮光、肩上又負著責無旁貸的重擔。

陸博士接著說第2個故事,關於粥會文化的軼聞雅趣。話說中華民國在臺灣的紀年,最近有人建議一勞久逸,改採孔子誕辰年來起算,其實此議早就有人提出,遠在123載之前的、清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即西元1896年1月,梁啟超等人在所辦的《強學報》,開始使用了孔子紀元;康有為《禮運注.序》中再提出,以孔子降生之年當作紀年,如戊戌年(1898)為“孔子降生2475年”。

但這種紀年方法,後來因為國民革命成功,推翻帝制而束諸高閣,未被採用誠相當可惜。果能如此,今孔子紀元2570年起,摒棄西元或公元紀年,等於自我回歸華夏文明史,誠中國人文化自信的表現,亦中華文化復興具體表徵。退而求其次,孔曆與公元紀年併用,既不影響我們跟國際的接軌,又能幫助傳承我們的核心價值,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呢?

今日午間茶餘粥前,陸炳文講古還提到:粥會名賢吳稚暉生前,1944年8月27日在重慶白粥之會上,閑話家常<孔子的生平>時指出:司馬遷作<孔子世家傳>,說是「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後人有許多誤傳;其實所謂野合,是未盡六禮的意思,就是沒有訂婚即結婚。與孔子說子路「野哉由也」,及「後進於禮樂,野人也」的野字,同一個意義,並不是亂七八糟的。粥翁主張,我們東方經典上述的野合,遇上西方聖經提到的苟合,正常與否完全不可以混為一談,苟合才指男女之間不正當結合,這是有此必要,為之澄清一下。

此外,粥賢孔德成,是孔子第77世孫、末代衍聖公、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一出生即為遺腹子,充滿了傳奇色彩和神秘感,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話說孔德成的生母、王寶翠懷胎時的1919年,生父即第30代衍聖公孔令貽,人在北京忽傳病危,寶貝“小聖人”臨盆之际,為防狸猫換太子歷史重演,有人偷換嬰兒或出現意外,北洋政府甚至派軍隊,包圍了產房,到處設崗布哨,形同重兵壓境。

當場由一位將軍坐鎮孔府,時任山東省省長屈映光,與顏、曾、孟三氏的奉祀官,一併請到現場監督,再由顏回第76代嫡長孫、顏子奉祀官顏世鏞具體負責。孔府則把血緣關係最親近之12府,所有長輩老太太全部請來,在前堂西廂靜坐監產待命。及至通報小公爺誕生,曲阜全城燃放鞭炮相告,政府亦於城內鳴禮炮13響,以誌聖裔不輟之慶,兼祝聖教不息之賀。

北京粥友寶世華,一直十分關注粥史、粥文、和粥賢,尤其注意到粥翁,為此三粥兩岸奔波之艱辛、與夫三天两頭穿梭之勤勞,頃得<時運新聯第百九六>,鼓勵有句:「粥熱隨時,兩岸恩施,涵養善;翁勤篤步,六和情系,救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