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誰來揭開調查局的頭蓋及中統局的神秘面紗?

誰來揭開調查局的頭蓋及中統局的神秘面紗?

更新时间:2019-07-25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誰來揭開調查局的頭蓋及中統局的神秘面紗?


[粥會新聞中心7月25日臺北訊]再過一個月的8月23號,正好是我上展抱山莊、即法務部調查局幹部訓練所,調查班第七期受訓50周年慶;換言之,亦為我投效恩師沈之岳先生,足足半世紀值得紀念的日子。而今年又為調查局由中統局、即前身中央調查統計局,成功改制7O周年之際,凡我離退休同志無不振奮,我們少數7、8位、兩局老同志代表,今天7月25號,在沈先生夫人、師母沈徐露女士號召下,約聚於臺北天母振興雅集,緬懷先烈先賢犧牲奉獻精神,藉表弟子由衷之情,以報老師調教之恩。

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約集上細說辦理的原委,表示小型紀念粥會意義:40載之前,我有10年時間,在調查局工作期中,包辦局本部總理紀念月會、動員月會的司儀,每年時逢3月29日,必然隆重舉行紀念會,追懷歷年兩局(指中統、調查局)殉職殉難同志,我作為大會司儀,對程序倒背如流,記憶最為深切,印象尤其深刻,由於事先已經做足功課,對於兩局間的延續關係、也就是調查局沿革知之綦詳,甚至可以說是了若指掌。

更何況曾受命於恩師,主筆撰寫過17萬字的《情報戰研究》,深知基於革命進程中,特種組織的需要,當初階段性任務下,存續機關的必要。中國國民黨前革命實踐研究院講座教授,國家安全局安全幹部研究班原教官,國軍莒光日電視教學節目教授,也先後受邀到調查局幹訓所、憲兵司令部、警備總部、復興崗、成功嶺、蓉石園等神秘地方,教過特殊機密課程,有如<統戰與反統戰><危機管理學>的陸炳文,如數家珍地娓娓道來,調查局的前世與今生,等同揭開該局的頭蓋、及其前身的神秘面紗:

此一大話題,得從頭說起。如今臺灣調查局的祖師爺,追根問底即昔日國民黨cc系,乃100多年前黨內,非常厲害的一個派系。因派下領袖,兩位都姓陳,一為陳立夫,另一陳果夫,陳氏昆仲,英文字母首拼音是c,而習慣性被稱為cc。早在1927年,CC系首開風氣之先,由核心成員組成了,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到了1931年,陳立夫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及至1935年,黨務調查科升格為、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處。1937年,黨務調查處併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第一處,仍由CC系徐恩曾擔任處長。

1938年3月,在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經蔣中正提議,以軍統局第一處為基礎,另行成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局”)。中統局局長,則由國民黨秘書長兼任,而由副局長負實際責任。陳立夫、張厲生、朱家驊等,先後擔任過局長,徐恩曾、葉秀峰、顧建中、鄒學峻、季源溥等,前後任副局長。中統以國民黨各級黨部為活動基地,在省市黨部設調查統計室,在省以下黨部設專人負責“調查統計”,在文化團體和大專院校、重點中學廣泛建立了“黨員調查網”,進行各種特種勤務活動。

1938年4月,朱家驊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長、兼黨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暨中央調査統計局局長,徐恩曾任副局長。1939年至1944年間,中統局曾與英國情報機構,在共同抗日基礎上進行技术合作,交換情報,開國際合作交流之先河,頗具成效。1944年11月,朱家驊接替陳立夫,轉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1945年1月,蔣中正任命葉秀峯,接替徐恩曾主持中統局的全面工作,葉秀峯回任副局長暫時並非正銜;朱家驊旋即辭去兼任的、中統局局長職務,葉秀峯得以代局長佔缺,數月後始真除為局長。

1947年4月17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撤銷中統局稱號。嗣後該局更名為、國民黨黨員通訊局(簡稱“黨通局”),局長仍是葉秀峰。為減輕國民黨黨部機構膨脹、黨費開支過大,黨通局的領導機關、和黨派調查室,留在各級黨部內,其他單位名目移編至、各政府部門當中,諸如: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第六、七科、內政部第四處、經濟部特種經濟調查處,但實際作為上,還是由黨通局統一指揮。

1949年5月,黨通局主要職能部分,改入內政部調查局(簡稱“調查局”),隸屬於中華民國行政院內政部,以符合行憲之後的憲政精神;然而事實上,調查局仍屬國民黨中央掌控。首任局長為季源溥,副局長張益民。國民政府遷來台北後,內政部調查局於1954年10月,改組為司法行政部調查局,1980年1月,司法行政部易名為法務部,調查局亦隨之成為法務部調查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其職權工作重點在於:維護台灣地區安全、和打擊社會重大犯罪活動,用專業術語講,也就是始終站在反惡化、反腐化兩條戰線上工作。

陸炳文強調: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局或中統,為黨內最早的主要情報機構之一。1949年機構組織系統重整,任務編組改隷內政部調查局,即今法務部調查局的前身,屈指一算正好7O個年頭,所以我們才有今之調查局由中統改制7O周年雅集粥會。再者恩師沈之岳先生,從1964年開始主持調查局,首創吸收大專畢業生、招考進入調查局,又把局務工作精神,呈現在新“局徽”、和“我們的標竿”上,沈先生到了1978年,榮調中央社會工作會主任。在1964~1978那14年間,調查局擦亮金字招牌時期,追隨過的幹部依舊尊恩師為“調查局之父”,個人寧願叫一聲“調查員之父”或“展抱之父”,師恩浩蕩浩大,恩同再造父母。

沈之岳一度受命於蔣經國,同擁9個職務常駐大陳島,直到數萬軍民安全撤退來台,還自始至終照顧生活與工作,曾有近百人引進調查局服務,今天雅集就有一位優秀子弟在座,他們是一群秉持“民族大義.義胞大陳”之在台異鄉人,也敬愛大家長而尊稱“大陳人保母”。今日調查局的存在,就時代意義上而言:法制化進程,由黨的機噐、到國家組織、而人民力量,順應世界潮流,代表著一種革新進步。就歷史使命感來說,民主化過程,經軍政時期、至訓政時期、而憲政時期,符合行憲程式,象徵了建構逐漸完善。沈之嶽之首功不可沒,功在國家人民和社會。

在台灣地區,與這一脈相傳、相關的人士,少說活著的,至少還有數千人,怎麼面對這個關頭、值得紀念的一年,似乎以無動於衷者居多。考察其原因,諒有五大類:一為、不恥之輩,自以為是,自命不凡,恥與兩局前輩為伍。二為、無恥之徒,忘恩負義,見異思遷,撇清關係自取其辱。三為、無知之流,缺乏知識,欠缺常識,殊不知其實很落伍。四為、不智之士,不夠聰明,自視甚高,聰明反被聰明給誤!五為、以上皆非,不明不白,無從歸類,脫離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