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陸炳文選定崖口召開粥會雅集紀念孫中山之雙重意義

陸炳文選定崖口召開粥會雅集紀念孫中山之雙重意義

更新时间:2019-07-08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陸炳文選定崖口召開粥會雅集紀念孫中山之雙重意義


[粥會新聞中心7月8日澳門訊]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粥會前身世界社扶道人孫中山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世界社中華同志會總召集人陸炳文博士,今天7月8日結束{和諧之旅第201回/澳門廣東中山行},在旅次下榻處金皇冠中國大酒店,向記者公開透露,此行之時代與歷史雙重意義,才選定7號午間,於中山市南朗鎮崖口村的,崖口人家中山廳召開粥會雅集,以紀念孫中山奉安90周年暨中華粥會成立95周年。

陸炳文指出:「就地點言,眾所皆知,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母親楊氏(1828~1910),乃香山縣崖口鄉隔田村(今之中山市南朗鎮崖口村)人,這裡的前兩大姓氏,正是我們陸姓和楊姓;日前的崖口人家雅集,因此意義已不言而喻。1895年10月間,中山先生策劃廣州起義,流產後被迫逃亡海外,而在翠亨村崖口同鄉、興中會會員陸燦的護送下,孫母楊氏與元配孫夫人盧慕貞、獨子孫科、長女孫娫等,一同走避檀香山,依靠孫中山的大哥孫眉。1907年,孫眉又結束在茂宜島經營的農場,楊氏隨之遷居香港九龍。

「1910年4月,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得知母親病危的消息,自己卻無法赴香港探望,便先催促孫眉之妻譚氏等,儘快返回香港見楊氏一面,自己也在同年7月上旬,由美洲到日本,乘日輪赴南洋,途經人蛇雜處的香港,無奈因為港英政府,拒絕孫中山上岸,只好叫人把母親楊氏,抬到船上見到最後一面。109載之前的7月19日,楊氏在香港九龍病逝,享年83歲。再就時間來說,11天之後的19號,就是孫母楊太夫人,逝世109周年紀念日,之前謁崖口人家召開粥會,絕非偶然的臨時動心起念」。

中山忠實信徒陸總長炳公,這回攜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使者,2019年第4梯次同行中山路、同拜媽祖廟系列活動,參加者計有胡良,秦文杰,張正中,戴立寧,林石根,曾坤地,周曉天, 干毓慧,許秀鳯,李組瑩,江杰一,李玲慧,林瑞典,王桂明,林瑞雲,李美慧,陳慧鳳,吳廷華,程原愛等20餘人。一行人自澳門前往中山的車途中,適逢陸博士主講的、新廣播節目《民國人物在台歲月》,開講<風華絕代蔣宋美齢>首集,在遊覽車上當眾播放,根據截圖顯示,當時有1206人,打開軟體收聽,其餘微信轉發,微博,上開的收聽量,尚不計入在內。

陸博士此次同行中山路活動,7月7日第23回,專謁中山市的孫中山紀念館,終於如願以償親眼看到、並且親手觸到開了花的“孫文蓮”。皇天不負苦心人,而令曾兩度為“孫文蓮”,專程去日本尋根探源,總算在一年之內,由京都府宇治市萬福寺,找遍傳言中分株到、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國父紀念館,而通過上回5月初,已來孫中山紀念館,都只見到未開花的“孫文蓮”。昨日有幸在中山故居,宣教部主任張道有陪同下,緣於紀念館左側找到了,旋即大水盆前留影存念,矢志要把“孫文蓮”,奉為愛蓮心緣,聯通世道橋樑,連結世人紐帶,一起來對和平大業,積極作出巨大獻替。

3日甫抵澳門的同行者,首站參觀澳門國父紀念館,向扶道人孫中山行禮致敬,接著到路環高頂馬路上之、天后宮與媽祖立像瞻仰,這是啟動同行中山路、同拜媽祖廟3年以來,從未中斷的實際景仰大行動。原因正如官宣《澳門的博物館》所推介,澳門國父紀念館,原是偉人孫中山先生家人,也就是元配盧慕貞、粥會名賢孫科的寓所,臺北粥會在台復會同年,即1958年才闢為國父紀念館。

該館迄今仍屬臺灣擁有之資產,館內陳設有中山先生在澳門行醫、及廣州出任大元帥時用過的傢俱和用品,還珍藏了一些遺留的真跡、革命烈士的合照,以及廣東中山翠亨故居、臺北國父紀念館的畫作;陸炳文甚至在多年前,對館方捐贈了一幀珍貴粥照,實即國父哲嗣孫科夫婦在臺北粥會,啜粥後留影於新店碧亭的簽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