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獨留“于袍”罩凡間 從此粥間再無主 長照物主留餘溫

獨留“于袍”罩凡間 從此粥間再無主 長照物主留餘溫

更新时间:2019-04-11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獨留“于袍”罩凡間 從此粥間再無主 長照物主留餘溫


[粥會新聞中心4月11日臺北訊]今天4月11號,中國當代草聖、粥會名賢于右任先生140歲誕辰紀念日,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院長、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翻出去(2018)年9月中旬,到日本京都拍攝的照片中,去尋覓于先生留在日本的遺物,包括生前穿過的長袍服、用過的毛筆和硯台、書法真跡、日記、記事本及其他文物等,陸博士記得很清楚,值得紀念的那一天9月19日,正是粥會前身世界社,在法國巴黎成立112周年的日子,在中山中華粥會牽成下,適時於京都于右任研究會館,首回一次就見到如此多的“于物”,粥間睹物思人,倍感難能可貴。

在上個世纪60年代,于右任辭世后不久,這一批珍贵“于物”流离失所,即被已故的右老長子于望德,托付給日本友人西出義心等,請妥善保管庋藏於京都于館,直至2014年10月4日,第一次赴于右任的故鄉陜西展出;同年11月10再巡展右老“第二故鄉”台北,同為紀念于右任逝世50週年所舉辦。然而這些展品,內含長袍服、用過毛筆、鋼筆日記、經典法書等文物,依例都只能看,而不可能觸碰,陳展已經大快人心,兩次皆成最大亮點,成功展畢又物歸原址珍藏,陸炳文去年成行京都,乃首位有幸觸及庫藏逸品者。

今逢于右任先生誕辰140周年,如何紀念的有高度兼有溫度?陸博士選擇了回想這一段殊勝和幸運,尤其是得以親炙過那一件、藏青色幾乎全新的長袍,姑且名之為“于袍”,猶喜不自勝地向記者津津樂道:不要說是用手觸摸著,感受它那些許餘溫很難;就連有緣近距離看到,它酷冷模樣都很不容易,口戴口罩、手戴手套,屏息凝視,以待溫存!上下左右細端詳,古今中外全思量,隔著一層棉布,均能感受到,于先生熱力四射之人格溫度、以及其超凡入聖之性格高度。

再沒有第二個于右老,也不會有另一襲“于袍”!在陸炳文心目中,斯人已乘黃鶴去,獨留長袍罩凡間。粥翁還在想像中,右老和“于粉”成莫逆之交,甚至算相識的交集之緣,斯人已乘黃鶴去,徒留後生小子歎、天妒英才的惆悵;所以,聽說那裡有“于書”會展,就會一次一次慕名趕去朝聖,以解《望大陸》的思緒,留得《鄉愁》成絕響,書香長留粥友間,長照物主留餘溫。

據瞭解,受託妥為保管右老遺物的日本友人,卻不幸於去年11月5日也走了,竟然是在于右任逝世日前5天,老人家等不及紀念文物原主,靜悄悄地留下“于物”和“于粉”,獨自去另一個國度單會右老,莫非猜想着物歸原主好主意。陸博士沒想到,斯人又乘黃鶴去,從此粥間再無主,孤守空屋護“于物”,對照于老生前不同年代的長袍著裝,“于袍”愈益顯得有家歸不得之嘆。

陸炳文有鑑於此,認為老人家的家人,是可以密不發喪,可是作為在台知情的知心友人,可萬萬不能沒有任何表示,除了得知遠走消息當下,先在臺北遙祭日本友人之外,今歲2月中旬,特地抽空再跑了一趟京都,就地祭拜同為“于粉”的物主,鐵粉祈謝責任已了,于老庇佑一路好走,天人一方,魂歸西天,物回原鄉,雙雙夢圓。

粥翁夜有所夢,日有所想得詩,《憶昔赴日見“于袍”今有感》:「長袍罩影暖人心,睹物京都慷慨吟。一曲遺歌望大陸,情牽社稷感恩深」。(註:《望大陸》別名《遺歌》、或《遺命詩》)。江苏鹽城粥友董峰,旋即回應隔海传唱,《和陸炳文先生〈憶昔赴日見“于袍”有感〉》:「海峽那能蒙住心,草山峰上響歌吟。“于袍”流落他鄉日,歲歲望歸顏色深」。(註:于右任之墓,在台北市郊的陽明山,原本名草山,70年前改名,所謂陽明者,王陽明也)。

台北粥友黃友佳另作,《為粥翁在日接觸于右老長袍感賦廿八字》:「一襲“于袍”惹陸思,緬懷草聖誕辰時。何如故物歸鄉里?總勝他邦遭失遺?」北京粥友寶世華唱和,《七絕.步黃友佳韻吟粥翁撫昔觸右任公袍亦感》:「一撫玄襟觸往思,滄黃右老望鄉時。斯生每顧親人好,痛哭之書已立遺!」寶世華意猶未盡,再撰十三字長聯兩對抒懷:其一、《祭右任于公誕辰一百四十周年叩奠》:「玄袍赤膽,京都草聖恒魂望大陸;絕筆長髯,臺北斯人駕鶴留鄉愁」。其二、《紀念于右仼誕辰一百四十周年敬撰以奠》:「報國髯公玄袍,囊括精神延教化;拋家右任命筆,彪彰勁草誕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