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于右任蠅頭小楷首“握手”兩岸攜手融合一統兆頭

于右任蠅頭小楷首“握手”兩岸攜手融合一統兆頭

更新时间:2019-04-07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于右任蠅頭小楷首“握手”兩岸攜手融合一統兆頭

[粥會新聞中心4月7日臺北訊]今天4月7日,陝西咸陽涇渭茯茶公司茶藝師劉瑞,針對涇渭茯茶新包裝上,印有《望大陸》加註解析,通過微信傳給粥翁,大意再經陸炳文親身體認,稍早在日本京都難得有的因緣際會,沐手後還載上手套,獨自輕撫觸摸著它,粥會名賢于右任先生日記本,中華民國五十一(1962)年1月24日那頁,寫下感情真摯沉鬱的此一詩文,遺命之作全文分三小節,聲聲切,句句嘆,描述了于右老想像辭世後,孤獨站在臺灣的高山頂上,向西遙望着中國大陸、望我故鄉的心情寫照。

原來“于右任誕辰140周年 明光粥會”雅集,5號在西安于右任故居博物館約集,送給與會者的結緣品正是小包茯茶,包裝紙上就印著《望大陸》詩句50餘字,這件未曾之有禮品的硧禮輕情義重,其重依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院長陸炳文博士,深入觀察還在以下3方面:

1、粥賢乃咸陽市三原縣人,茯茶可是來自故里的茶,生前也甚為喜愛飲用此茶,我們才有意透過這方小小的茶磚,希望寄託遊子“思鄉之情”,以告慰于先生在天之靈!2、茯茶是1368年左右,由咸陽當地人發明的茶葉品種,一種必經特殊工藝加工始克完成,故又叫“官茶”,是絲綢之路上,長期以來最大宗的官控貿易商品。3、茯茶在過去,有“三不能制”之說,即:「離了涇渭之水,不能制;離了咸陽的氣候,不能制;離了關中人的技術,不能制」。 典故涇渭分明,詞意在此,可比喻茯茶、與其他各種茶,界限很清楚,誠哉斯言,不可混為一談。

西安雁塔區的于右老鉄粉呂東國,今在朋友圈瘋傳《紀念于右任誕辰140周年》一文,即日前西安於館活動記實,該文一再強調“特殊”稱:「2019年4月5日,各路大俠雲集,參加于右任故居博物館、和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共同組織的《人書融通:于右任誕辰140周年紀念座談會、暨淵源堂雅賞集之名家書法品鑒酒會》,為了忘卻的紀念。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今天是清明節,再過六天(4月11日),于右任(1879~1964),國民黨的元老、國際著名書法大師、有情懷的愛國詩人、著名的報人活動家、教育家誕辰140周年。

「這是一個特殊的場合。這是西安于右任故居博物館,位於古城西安南門內書院門,是西安最具文化氣息的地方。來了一群特殊的人群。台灣地區前副領導人、行政部門前首長蕭萬長的原內務長陸炳文先生,于右任老人家侄孫兒于大平先生,成都汲古堂創建人周錫光先生等等,這一些人不遠數千里來到古城西安,他們是有故事、有歷史、有文化的一群人,組織了一場特殊的活動。于老先生兩件早年作品,時隔將近了一個世紀,在于老故居博物館“握手”。一件是上世紀20年代,于老用工整的小楷,抄寫的金剛經(共6張)。另一件是上世紀30年代,于老難得一見用流暢的行楷,抄寫宋人姜夔(白石道人,1155~1221)詩詞歌曲的6頁蠅頭楷字。

「于老卻是標準草書創始人,他的字向以草書著稱,而這兩件逸品,字體清秀工整,實乃傳世之作,世面上很少見到,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收藏的價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件書品中,一件來自祖國寶島臺灣,由海諧會會長陸炳文先生庋藏中;一件則在古城西安于右任故居博物館收藏。兩幅于書首度在此“握手”,為海峽兩岸人民的“握手”,通過紀念于右任老先生,我們期盼祖國早日統一,兩岸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紀念座談會中,陸會長指著展示桌上,于右老遺留故居之物,夾在古文評註書裡,充當作書簽用的那頁,中華民國三十(1941)年4月11日案曆,正好為他72歲生日當天,象徵意義十分明顯,從于書兩件首度“握手”合體,隱喻兩岸人民“握手”合作,在兩岸文化社會融合發展勢頭上,將是兩岸攜手融合一統的好兆頭。

昨天6日,陸炳文15年來第20回,造訪了于右老故里三原的于館,也就是今之于右任書法博物館,才由舊名于右任紀念館升格而成,一探究竟即將在18號開幕的、《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里特展》預展,該館館長王天喜、副館長張偉、金牌解說員周麗萍等,在場接待並作導覽,民革陝西省委員會秘書吳小兵等陪同。陸炳文一行人,在館內兩處駐足甚久,其一處為粥翁第2回蒞館,時在2007年4月1日,與首任館長張應選的合影,另一處是仔細端詳館藏品,僅有的兩塊“農專.于磚”。

同日午間托同行者的福氣,逛街走進三原城隍廟前、蔚姓老闆開的古玩店,陸總手氣極佳,碰到一塊品相極好之小號“于磚”,店家在毫不吝嗇情況下,願意割捨它而與識者結緣。同時又從收藏同好口中,瞭解到了14載之前緣,兩塊5面鐫有于右任手書的奠基青磚,在楊凌示範區張家崗小學(前身即于右任1934年創辦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現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附屬小學,始建於1935年5月),拆除舊房時始被發現一批。

另悉,不同於一般所見之,此類奠基用大小磚,這兩塊大號的“于磚”,5面都留下于書的磚,青磚正面均有“農夫萬萬年”字樣,左右側面為“農專萬年”,上下側面則是“金滿山”和“銀滿田”;殊不知其中一塊,如今已磚落陸家,併同前所擁有,合計兩位數字,這些磚聞將用做兩岸和平統一堡壘的奠基石,兼充構築牢不可破的“反獨促統”防護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