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王漢國將軍:我與沈之岳先生的一段師生緣

王漢國將軍:我與沈之岳先生的一段師生緣

更新时间:2019-02-22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粥會新聞中心2月22日新北訊]「我們的恩師沈之岳先生,歷任法務部調查局局長、中國國民黨中央社會工作會主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要職,更重要的是桃李滿天下,其中受業門生最多的是調查局幹部訓練所、展抱山莊最初10幾期共千餘人;此外石牌二分班共結業4期,前3期受教的年輕學員全赴疆場,因效命捐軀,倖存者幾稀,下場最為淒慘;另在復興崗學院前身政工幹部學校,也就是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深造,碩士班的同學則最幸運,畢業之後出路好,前途佳而令人羨,前政治作戰學校副校長、佛光大學教授王漢國將軍,正是當中佼佼者且屬一位儒將,還取得美國北德州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

今天2月22日,粥翁陸炳文在新北市新店區中華路上,法務部調查局局本部附近約集,幹部訓練所展抱子弟、調查班第7期結業50年餐會中,講話時對著21位同期學長,刻劃出師長以上的深刻描述,讓人知道沈前局長兼班主任,生前長期栽培後進的重視與成效。值此恩師逝世25周年紀念日前夕,粥翁特地披露了一篇文情並茂之作,《我與沈之岳先生的一段師生緣》,亦即得意門生之一王漢國近日感言,此一代表作內容寫實精彩無比,樂於各班期同學分享全文如下:

為響應全球粥會世界總會會長陸炳文博士之盛情邀約,特撰寫這篇紀念沈師之岳先生的文字,文中所述說的已是近半個世紀前的往事,心中自不免有著「乍念翻疑夢,猶如在夢中」的深切感觸。坦言之,早年做為沈師的導生,是有沉重壓力的,它既來自須直面國家重要情治首長的忐忑,又和個人初履學術生涯的生澀有著密切關係。1972年秋天,我因考取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班第5期深造,為期兩年,而暫時離開了陸軍基層部隊。當時的政研所由任卓宣教授(即葉青先生)主事,所內設有三民主義、國際共黨和政治作戰三個研究組。

我被分發至政戰組進修後,為研習「政治作戰六大戰」(陸註:情報戰、組織戰、謀略戰、心理戰、群眾戰、思想戰)理論和策略,便開始接觸到沈之岳老師親授的《情報戰研究》課程,同時也參與了他所安排的一些專題講座或校外參訪活動。回憶起沈師當年講課的情景和特色,可說是歷歷如繪,令人難忘。一、教學認真、材料豐富。記得有許多影印材料都是當天隨堂才分發的,因此在閱讀和吸收上的壓力委實不小。二、思路清晰、條理分明。沈師授課,旁徵博引,娓娓道來,不論是對學理分析或個案解讀,都會一再地要求相互比對,反覆驗證,以求其正確無訛。三、重視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學以致用」,是他經常叮嚀我們的一句話,而當年有許多精彩的「情報祕聞」,相信都是沈師為了印證學理之需才透露出來的。

次年8月間,在當時政戰組主任馬昌宗教授的安排下,獲得沈師同意擔任我碩士論文的指導教授。對於這樣的規劃和安排,內心的惶惑不安,自不在話下。因為,以沈師時任調查局局長之尊,位高權重,公務繁忙,竟然願意接納一個27歲初出茅廬、少不更事的年輕人,實在令人難以想像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這是當我有機會跟沈師近身接觸之後的真切感受。嗣後,在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曾數度向他當面請益。沈師指導論文的方式是,先由學生主動提出研究問題,或者質疑某一方面的學術觀點,或為進一步求證某些事件的真相之後,再由他不厭其詳的作解析說明。

也正因為得到他的指點迷津和殷殷提示,才讓初學的我,在不斷摸索中體認到情報人員的修為和情報工作的典範,攸關國家安全與社會安定至深且鉅。撰寫論文,材料當先。因此,沈師特別交代允許我使用調查局第四處下轄的資料室蒐集素材。彼時,對中共檔案的保管十分嚴密而慎重,既不許外借也不能影印,只好以卡片方式抄錄,進度相當緩慢。尤其,每次要搭乘公路客運往返於北投與新店之間,舟車勞頓,費時費力,十分不便,但每周至少要去報到三次。記得當年新店的寶橋路一帶都還未開發呢!我的畢業論文研究主題為《中共情報戰》,其內容包括中共情報戰在不同時期的組織體系、人事動向分析及活動概況…等等。

這時才又發現沈師竟有如一部活字典,記憶力特強,他對許多研究資料的出處,不但十分重視其正確性,更講究其客觀性。正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我常聽他這麼說道。1974年初夏,在沈師和馬起華教授、馬昌宗教授、王宗漢教授、張念鎮教授、繆全吉教授及徐精一教授等師長們的共同見證下,通過了口試,並順利完成碩士學程。這一段師生緣,時間雖然不長,卻讓我領悟不少,且終生受益無窮。「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雖然,當今的時代環境不同,人文丕變,有許多珍貴的傳統價值已被顛覆破壞。可是早年跟沈師結下的師生緣,極其難得。尤其是從他身上所見證到的「集中精神,專一心志」的工作榜樣,及「以高為尚,見賢思齊」的人格風範,更是永銘不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