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翁今呼籲為兩岸同胞謀求共同福祉而一起來“喬”
[粥會新聞中心1月25日臺北訊]頃據臺北記者報導,立法院前院長《橋─走近王金平》、與前總統馬英九《八年執政回憶錄》,二人事前並未經過“大喬特喬”,兩本新書就不約而同先後出版,後者書中又再透露,當年所謂“馬王政爭”,馬前總統一度拋出和解方案,國民黨內大老連戰、及吳伯雄也曾居間幫“喬”,但王前院長認為,該方案內容偏心眼兒,容易引發外界關說質疑,只好讓他們吃了閉門羹。由此可见,凡事必“喬”固然很重要,修“橋”更形充分且必要;粥翁陸炳文試作打油詩:「大喬小喬都算喬,有喬勝過沒人喬;喬來喬去喬不動,所托非人因沒橋!」寶世華特作〈七絕.步粥翁打油喬橋諧和〉,詩句:「今“喬”故我曲臺胞,並在南方高木嬌;和氣雲標文粥炳,真如水火塑金“橋”」。(詩經: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末句,指代粥經歷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加持)。
今天1月25號一大早,華夏經緯網、臺灣新生報、工商時報、香港中華時報等海峽兩岸三地媒體,連夜大舉報導了粥會成立95周年、暨中華將軍書畫院創設10周年雙慶的相關消息,都提到“橋”與“喬”二事。瀋陽粥友寶世華讀後,率先撰寫〈粥會九五賀誕“喬”聯奉念〉,句云:「鋪路修“橋”自古功勞事,流觴粥會新春慶德驕」。上海王小璣特別有感,則得句:「粥翁架“橋”為統一,真情呼喚民族義;抵制分裂反台獨,民主協商同治理;兩岸關係冰消融,九二共識舟共濟;同根同脈同宗心,攜手共創幸福利;一國兩制“喬”相連,親情暖遍中華地!」
上開“橋”與“喬”,二字音同形似,在溝通管理學上講,其間字義也近。通常“橋”泛指溝通管道、及協調平臺;而“喬”則通稱溝通技巧、和協調方式。如果有溝通危機,就得用危機溝通,總是希望任何疑難雜症問題,通過切實又有效的溝通協調,最終能“喬”出圓滿的解決方案。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20多年前寫過“公關危機溝通三書”,曾被媒體譽為“臺灣公關溝通教父”的陸炳文博士,元月24日在臺北三軍軍官俱樂部,主持文化人士雅集粥會在上海成立95周年慶、暨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臺北創設10周年慶,亦即歲次戊戌尾牙雅集時說。
陸博士指出:歷史上的昨天、1924年1月24日,粥會前身世界社扶道人孫中山先生,下令籌辦陸軍軍官學校、也就是史稱之黃埔軍校,並任命蔣中正先生為該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之日;當時對於委員長的人選,可望成為校長的意見很多,在多方勢力角力之下,蔣先生能夠脫穎而出,不能說不是被“喬”出來的,“喬”事情、“喬”政治,只要為公原本都不是壞事,若其結果是為了私利,任何人貪圖自己利益的事,就絕對不會是件好事。
接下來,陸炳文補充:抗戰軍興,重慶成了陪都,1943年8月間,國府主席林森因車禍辭世,眾議宜由隱居山城陋室、粥會精神導師吳稚暉繼任,蔣中正還登門敦請出山,就是不得要領,再請蔣宋美齢出來“喬”,無奈也不成事,始由蔣先生勉為其難出長艱巨;吳稚老卻樂得清閒,1944年1月13日,以思念淪陷區上海粥會倡始人丁福保等粥友安危為由,重開粥集文會於山城,此一重慶白粥之會,參加的知名人士有:外交才子顧毓琇、時任民航局長的丁福保之侄丁錦等。
《橋─走近王金平》作者李靜宜,寫此書目的也是搭一座橋,正確認知公關溝通的技巧“喬”,進而引領讀者跨越既有定見的鴻溝,認識與人們想像不同的“喬王”。1月21日在臺北鎮江會館,陸炳文見到了臺灣“喬王”王金平,同時獲贈新書《橋─走近王金平》;換成別人看此一廣受矚目的書,一定專注于揭露馬王政壇兩次對壘幕後秘辛,陸博士竟與眾不同,只瞧書中僅見關於“喬”的篇章。在43年的立委生涯裡,王前院長始終堅持藍綠合作、藍綠和解,雖然被部分藍營人士批評他是“藍皮綠骨”,還被外界喻為“喬事大王”“喬王”。但他認為,自己是“藍皮台骨”,以己身搭“橋”,對他來說,能夠協調藍綠,讓事情有好的結果,利益眾生,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王金平首部口述之作,暢談從政以來心路歷程,他“喬”事的行事風格,那是在理與利之間,找出一個平衡點來,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倘若於法不容,神仙也喬不來。閩南話說“喬”,別有意思,不同于擺平,抑或去搓湯圓、攪和稀泥,因為認知有所誤解後,一旦找錯人出面而誤事,無異是成事不足而敗事有餘。假如幫忙“喬”事情的人很夠力,而且他願意出大力為你“喬”,那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增,反之反效果愈幫愈忙,很可能就“喬”不動了。老實講,沒有人“喬”,光靠吵架、對罵、扔鞋子,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外界封他“喬王”,王金平欣然接受,更喜歡你叫他“臺灣公道伯”。王金平臉書「臺灣公道伯」,也發文表示「既然厚..新書都叫橋」、「就來給大家介紹幾座,臺灣在地“橋王”來瞧瞧」,圖文並茂地細數臺灣的“橋王”,當然亮點在最後一座,“橋王”就是王金平本人。「公道伯」臉書点出第五座「政壇橋王」撐起公道的橋,圖片則放上王金平雙手雙腳貼地,撐起不少人的趣味圖。介紹特色為:曾是臺灣史上首位最年輕立委、國會任期最長的院長,善用柔軟的身段化解不必要的衝突,並幫助協調各界紛爭,讓每個歧異能夠圓滿落幕。公道伯點評:凡事圓滿,處事圓融。
陸博士在臺北福華七賢廳,同日會見了蔣經國長孫、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名譽會長蔣友松,為2019年第2梯次兩岸和諧使者同行中山路,3月8至11日和諧之旅192/澳門及廣東中山行,召開的行前會議,其實也是“喬”事的約集,要“喬事情”包括成員、行程諸元,其中考慮的人選,除了要看合群、威望等個人條件,以及對社會貢獻、影響力大小等因素,會議結束時鹹信,這正是“喬”的圓融。
實際上,很多人或許並不知道,人際間久已存在著,需要互相“喬”的事情,如果沒有貴人明的、暗中幫著“喬一喬”,那麼事情往往都很難辦到,如人所喜所願的順利圓滿。人的一生,任誰能不搭橋?誰又沒喬過事?舉凡地方調解,家族排難,社區解紛,朝野協商,商貿談判,國際調停等等,只要有人挺你、出面支持你,願意出來幫你“喬”,那事情就很容易功成行滿!
話講回來,你如果具有這種能力、兼備同樣條件,有機會幫人搭座橋、助人喬個事,成人之美,何樂而不為呢?粥翁陸炳文期待,人人搭橋之外,今天更期待,這是一個開始,呼吁大家一起來,“喬”成功兩岸的和平统一。北京ASAP特別感慨萬千,直說:「王金平“喬”的是島內藍綠,陸叔叔“喬”的是海峽兩岸,為兩岸同胞謀求共同福祉,陸叔叔你比王金平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