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親歷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及澳門大學體驗“一國兩制”

親歷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及澳門大學體驗“一國兩制”

更新时间:2019-01-08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粥會新聞中心1月8日臺北訊]2019年第一梯次海峡两岸和諧文化交流使者同行中山路16分隊,徐新生、謝啟大、武之璋、王鏡宇、施澤淵、葉慧珊等一行人,由中華民族融合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吳漢博士擔任領隊,1月4號親歷港珠澳大橋的澳門口岸、以及澳門大學珠海橫琴島的新校園,身臨其境體驗口至實惠的“一國兩制”,20年來成功的澳門方案足資借鑒之處。當場很多人自省,两岸要不要統一?答案只有兩個:如果是要統一,就會和平統一;不要統一的話,恐將遭受武統。又有人進而自問?希望在什麼情況下統一?答案也只有兩個:其一、一國兩制,現在兩岸的狀況,實際上正是兩制;其二、倘若一國一制,未來的那一制,不會是我們這一制,再補充上一句話,一制必定是武統一途。

中華民族融合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董事局主席)、中華民族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長、中華共促海峽兩岸社會融合團體聯合辦公室負責人、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今日1月8日對記者說:中華民族融合發展基金會名譽董事長、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進益博士,日前在兩岸和諧文化交流使者同行中山路上,詳細介紹1992年兩岸兩會商談得的結論,後來被冠以“九二共識” 名詞。

陸博士又出示邱博士送的書《肺腑之言:我的臺灣情與中國心,邱進益回憶錄》(時報出版,歷史與現場258),見之於第121頁內文,就曾有言:「基於我在過程中親身參與其事,我的瞭解當年五個結論,其中有同有不同,即所謂agree to disagree,謂之“共識”,不若稱之為“九二諒解”較妥(可惜無諒解備忘錄)。由於此一“諒解”,1993年4月才能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該書著者自序即楔子,也證明此言不虛:「自“辜汪會談”後,我與兩岸事務結下不解之緣---。我退休至今,繼續進行穿梭與溝通,努力建立兩岸互信與“諒解”」。

陸炳文從1月4至7日,偕2019年第一梯次和諧使者同行中山路,實即“和諧之旅191/澳門廣東行”,其間中華民族融合發展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臺灣地區陸委會前主任委員張京育博士,和大陸國台辦原主任、海協會原會長陳雲林先生,一度不期而遇,這兩位老朋友很有緣,在1997年1月至1999年1月,整整有兩年的時間,分別於臺北和北京,各自主政過兩岸事務,當天巧遇中,寒喧十分熱絡,閒話家常之外,話題必然離不開當前兩岸的關係。

好友懇切交流,彼此相談甚歡,張京育從臺灣2018年地方選舉講起,點明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的路徑與前景;陳雲林則介紹北京舉辦《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對台重要講話,環繞在主題臺灣九合一選後新形勢、與兩岸關係融合發展新展望。邱進益,陸炳文,國台辦原副主任、海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等在場,也就很自然地加入交談,王在希和邱博士進益同樣看重未來兩岸關係的走向。陸博士有感于〈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紀念會上,“習五條”特別提及兩岸民間教育文化交流的重要趨向,兼談建設金門成為兩岸融合發展先行先試區的可能性。

陸炳文還以〈聽習近平先生對台五條感懷〉為題助興,詠詩:「老叟古稀憂國事,疾呼融合一年前。欲平波浪興華夏,和統徽標聚眾賢」。尚且吟誦了全球粥會副總會長董峰填詞,〈水調歌頭•兩岸心靈契合蘊情真〉,有句:「融入心靈處,契合蘊情真。和諧呼喚、紅線堅守出迷津。待遇國民同等,成果率先分享,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變作一家人。    血同源,文同脈,好兒孫。和平統一、拋棄成見撫傷痕。認祖歸宗浪子,天下歸心福祉,落葉要歸根。九九終歸一,萬里共歡欣」。 

大家經過短暫懇談,張主委以高雄粥會會長陳銀河畫作一幅,當場惠贈陳主任存念;陸炳文也用高雄粥友、助選義工周惠齢提交的10隻韓國瑜特供礦泉水瓶各地界別友人留作紀念,代表水可載舟,亦可煮粥寓意,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大發展,同文同種心靈契合已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