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陸炳文在2018年黑面琵鷺與自然保育研討會上的講話

陸炳文在2018年黑面琵鷺與自然保育研討會上的講話

更新时间:2018-10-21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陸炳文在2018年黑面琵鷺與自然保育研討會上的講話


一一講題: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固建設好生命共同體 主旨:基於世界大同理想,以佩小胸章、加授小天使、聽小使音為例,而從自然、生物,談到人類,再用愛護動物的心情,講到維護好兩岸關係。

大會主席陳理事長、大陸參會代表團郭團長、與會嘉賓、學者專家、記者朋友們:上午好!大家早安!
 
首先,我要代表合辦單位:全球粥會世界總會、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大中華濕地與人類和諧共生促進協會,歡迎大家的到來,特別是遠道來的,包括來自內蒙古、遼寧、黑龍江、青海、北京、香港、金門等地的同好們。今天是同性質研討會的第一次,在臺灣首善之地臺北召開,你們的大駕光臨,將繼廣東深圳、遼寧莊河之後,成为舉辦的第三屆空前盛会,我相信這是一個好兆頭,好的開始吉兆我們活動已經成功了一半。
 
我曾經在臺灣的公務部門服務過30多年,先後追隨幾位領導人走遍各處濕地,退休至今也將近20載,才有機會到過大陸幾處重要濕地,從最近的福建長樂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見到小巧玲瓏的中華鳳頭燕鷗,一直遠至吉林白河國家城市濕地公園,近距離接觸到雄偉壯碩的丹頂白鶴,當然更在去(2017)年走進遼寧莊河市海域島嶼,親炙了既熟悉又可愛的黑臉琵鷺,所以有人說我是個很有“候鳥緣”的幸運兒。
 
或許寶島臺灣的地理環境適宜,最符合黑臉琵鷺越冬地的條件,加上保育觀念啟動的早,保育工作起步又相當快,這就是為什麼一直如此,在臺灣過冬的黑臉琵鷺,全球為數最多的幾個原因。我必須負責地根據數位說話,去年1月份黑臉琵鷺,世界同步調查資料顯示,地表共有國際瀕危保護動物黑臉琵鷺3941只,臺灣幾乎占了半數,大陸也有將近400只;而今(2018)年3月最新的資料內,臺灣仍然維持高標2000只,大陸更快速進步中,才錄得744只黑臉琵鷺, 這一數字乃15年來之最。
 
因此我率先在此倡議,以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之名,重新肯定每年穿梭在台海之間,亦即大陸與臺灣地區,授予這些可愛的小生命,肩負大中華濕地與人類和諧共生、促進使命必達的700多隻黑面琵鷺,作為建構生命共同體典範之保育類、第一批珍稀鳥“兩岸和諧小天使”榮銜。今天我正裝上衣襟口,所佩戴的錫質紀念章,就是由我全球粥會王嫚文創長,精心設計打造的別針,黑面琵鷺可愛的模樣,十分有型有趣又討喜,作為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使者的我,佩此胸章剛從浙江台州,帶團參加兩岸和諧文化交流返臺。
 
這趟和諧之旅一路上,我曾攜帶黑琵章同行。期間隨身伴同小胸章,此具美麗身型的黑面琵鷺,又名小琵鷺、黑面鷺、黑琵鷺、琵琶嘴鷺,俗稱飯匙鳥、黑面勺嘴,大陸上稱之為黑臉琵鷺,臺灣賞鳥人士則俗稱黑琵,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形,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而得保育類珍稀鳥名。我途中見聞到,台州玉環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者,2017年5月間就赴約遼寧,同我一起參加了“第二屆黑臉琵鷺自然保育研討會”。
 
為了增進大家對臺灣“候鳥事”的瞭解,我在此順便簡單作一番介紹:黑臉琵鷺越冬地,全台現有14處,主要分佈在台南市、嘉義縣、彰化縣、屏東縣、和宜蘭縣,其中以台南曾文溪河口的七股、四草為入冬最大棲息地,最高統計多達700餘隻,彰化的大肚溪最多時亦有380多隻,但是總數中的三分之一強,選擇夏季飛往東北一帯避暑,黑面琵鷺也懂得倦鳥知還,這一邊若是故鄉,另一邊變成他鄉,來去都稱回鄉或者返鄉;而臺灣的大陳義胞返鄉,心情多半如同這種保育鳥類,不但回到台州椒江尋根,同時搭起兩岸保育界的橋樑,將永續漁業觀念帶回祖地,個個皆認同之可稱作共鳴,當之無愧的“兩岸和諧大使”。
 
眾所周知,臺灣叫黑面,大陸則謂黒臉,稱呼未必一致,但琵鷺就是黑琵,候鳥來去自如,始終共生共扶;兩岸中國人亦然,或許政治理念不盡相同,但追求國家統一的信念,多數異中求同,深信共存共榮。我身為兩岸和諧使者,責無旁貸,自訂命題,《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固建設好生命共同體》,在大會講話後,也要依照慣例,把寫好同題20個字的書作,待會兒就送給郭團長一行存念,希冀一起學習黑面琵鷺間的和平共處,做好人與人乃至與自然界的和諧共存;否則的話,人跟人之間都相處不好,人類與自然共處好和的奢谈,豈不成了葉公好龍。

之所以我會這麼直言無諱,是警覺到我們生活的環境不只是陷入大自然的危機,其中還極有可能起源於,人與人之間相處攸關的根本問題。過去我們自認為,人為萬物之靈,如今自我檢視,姑且讨論人類是否孤高一等,這個說法有語病,應該說是否高於他的被造物,是否可以任意濫用環境資源,破壞了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答案已很明顯是否定句,而且回答是絕對不可以。
 
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乃馬克思生態自然觀的核心,人們同自然和諧共處問題,又是地球上物種融合發展課題,為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長期謀求生存發展現實環境裡,相偎相依、共存共榮,充分又必要法則之唯一選項。環顧人類的各式各樣種活動,幾乎都直接影響到自然環境,而猶不自覺,更不說反省,不怪人自己搞破壞,只怨歎造化作弄人。中國人本性原來不是這樣,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之一,是道家的生命倫理思想,此一古老理念遠大宏觀,主要包括了崇尚自然的生命觀,保身盡年的生命價值觀,少私、寡慾、講求無為的養生觀,尊道積德和尚禮為善的達觀心態。
 
我們尚且發現老莊仙道前人,通過他們對於自然界之敬畏,再反復無私關注、觀察、與思索、思歸,分別著成《老子》、《莊子》,尤其彰顯優秀之老莊哲學,完全適用於當今世界秩序,人與自然建立之正確關係。當然關鍵還在於人們的對應,人的態度實在決定了高度,要學習做一個能夠跟自然共處、土地共生的人之前,先要學會人與人之間,如何共生共處、共存共榮的基本態度;倘若人際間,都相處不好,空談人類與自然間,共處好豈不是奢求?所以,正心、格物、致知;进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用到此處即在強調,個人心靈契合、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兩岸和平、直至天下太平,如此這般以和諧為中繼,前有契合、和睦循序,漸進 和平、終於太平,從人際 關係先做好,是有道理有依據的。這應該就是東方文化,尤其中華文化的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和人傑地靈,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真諦,與西方文化之根本差異。

至於和谐概括地說即和合,不僅是人與自然,還有人與人之間,必備之強力黏著劑,即彼此包容、融合、和諧,和合歸一,實在是相處好、好共處的必要;情況相反那就慘,成天的怨聲載道、整日的勾心鬥角、每時每刻的漫罵、侮辱、咀咒、白眼,人們這簡直在虛耗資源,虛度生命於事無補不說,連動物均明白此理,自詡高級動物的人,難道就不諳此道嗎?相信還不致於如此,只是相互間缺乏信賴,互信已不足,自信也流失。我可是信心十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人人都友好互助合作,共促人與人相處融為一體;毋失童心,恪盡天職,事事物物都平等對待,共進人類與自然和合共處。
 
最後,我引用北京粥友寶世華回應詩,《五律.賀保育論壇如期兼贊天使成章》:「兩岸護珍禽,春秋貫義忱。玄琴琵鷺愛,白翅佩華襟。好漢長城會,天然小使音。台鄉回熱土,來去可人心」。再度反映保育人士共同心聲,候鳥傳經,送寶創新。琵琶传音,穿越古今。两岸蒙熏,保育其珍。一統同心,美夢成真!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是我們的模範老師,取之,用之,觀之,賞之,大家更該珍惜之保育之,尤其值得我們去學習之,重申倡議授“兩岸和諧小天使”予黑面琵鷺,原本就要聽從小使音,師之,法之,學之,習之,期待和合建設好生命共同體,非要如此,齊心協力,天人共濟的世界大同才有指望。

(2018年10月27日在臺北開幕式上講,主講者陸炳文,美國藝術文化學院人文科學博士,吉林建築大學書法學院顧問兼客座教授,現任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大中華濕地與人類和諧共生促進協會理事長,曾任行政院參事兼第七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