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冀入土為安,先社會小康;千斤承孝道,兩岸一江山

冀入土為安,先社會小康;千斤承孝道,兩岸一江山

更新时间:2018-10-18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冀入土為安,先社會小康;千斤承孝道,兩岸一江山


[粥會新聞中心10月18日臺北訊]今天10月18號晨起,粥翁檢出當年的老照片,回想起 先總統蔣公、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先後召見,百感交集。兩蔣移靈,萬民動心,人之常情,勢之所趨,關鍵在於,時地咸宜。奉安南京?歸葬故里?誰來當家?統一之後?太平之時?汝能作主?聊表赤膽,因而得句:「冀入土為安,先社會小康;千斤承孝道,兩岸一江山」。記者聞此訊,同掬一把淚。

昨天10月17日,農曆九月初九,重陽日、敬老節。北京粥友寶世華應景,即興詩作《戊戌重陽命筆》:「陰陽九九白青顛,九九峰回敬老天。踏雪尋梅窮九九,疏金九九種桑蓮」。復得知陸炳文,頃結束和諧之旅/浙江上海行腳,甫返臺灣又忙裡忙外,因以楹聯祝賀大功告成,概括此行功德圓滿有句:「識途策馬江山萬里終歸一統,問玉循宗天下同心大願為公」。

「中華民族敬老尊賢使能,行之數千年的傳統美德,又謂人世百行孝為先,舉凡人盡大孝便是忠。孟子嘗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此話的意思,正是讓他們,在其位,謀其職,那麼天下有才能的人,才都願意為這個時代、這個政府來效力,同時為服務百姓而入公門。

「過去兩蔣在臺灣,就是如此這般,尊敬年紀大的,或者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人。我們反躬自省,時人做到多少?所以在行前的10月10日,由我團蔣友松團長,帶領全團10員前往桃園,先至大溪陵寢祭拜蔣中正,再赴頭寮陵寢祭告蔣經國」。今日10月18號,戊戌重陽後一日,陸炳文博士對記者說。

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使者同行中山路(2018年第5梯次)活動組織者、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團(浙江上海行)執行團長、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回想11日初來乍到此行第一站、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就跟隨蔣經國之長孫蔣友松,與少數幾名隨員,沿著溪口鎮西1公里翠屏山鱗嶴步道,直奔蔣母墓道,拜謁蔣氏陵園,拾級而上,而登墓廬,恭向<蔣母之墓>(孫文題)祭拜,行禮如儀,致祭致敬,此即百家姓氏尋根問祖行首途,表達赤忱忠心永懷領袖之意,亦即針對粥會前身世界社扶道人、孫中山之追隨者蔣中正及其先祖而言。

在寶島臺灣素有“姓博士”令譽,專門研究中國姓源、廬墓、宗祠、族譜的陸炳文,於園內遍尋古跡與舊物,及其間演繹著樸素的蔣氏,擁有民間孝子高貴之情懷,很快便有了重要發現,據瞭解到是如下6個:

1、被蔣經國尊奉為老師、粥會精神導師吳稚暉(敬恒)墨蹟,額題“慈庵”的老建築,主房中堂掛蔣中正母王采玉遺像;2、室內正中石碑,鐫刻孫中山手書《祭蔣太夫人文》;3、立碑刀奏見蔣氏泣述、粥會名賢于右任謹書《先妣王太夫人事略》;4、兩壁還分嵌蔣中正恭書《哭母文》、以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慰勞蔣總司令文》;5、側室門楣上懸“懿德永昭”匾額,房中另有匾刊“慈雲普蔭”,也都出自吳稚暉手筆;6、走出慈庵,登數百階,即蔣母墓園,碑刻則系孫中山所寫,上端扇形欄刻“壼範足式”四字。

當天,全團及陪同友人近20員,尚且一起到達奉化西北溪口、蔣中正的出生地,亦長子蔣經國故裡,參觀武嶺學校、武嶺門、玉泰鹽鋪、小洋房、妙高臺、雪竇山、和蔣氏故宅豐鎬房;後者兩柱楹聯謂:「根本尊親是謂至德要道,光前裕後所望孝子順孫」,實為蔣中正手跡,堂內供奉蔣氏曾祖以下四代神主牌位。西廂房為毛氏(蔣經國生母)居處。

1937年蔣經國從蘇聯歸來,補辦婚禮,豐鎬房曾作新房。蔣氏家祠別名“報本堂”,又系吳稚暉所題;堂上“寓理帥氣”匾及跋文,乃1949年4月15日,蔣中正為蔣經國40歲生日所書。陸炳文繼而再陪蔣友松,同走溪口摩訶殿,12年前已成“蔣氏故居”名下、一個大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體恭立於<顯妣毛太君之墓>(吳敬恒題)前,獻花禮敬致祭。

中國近代史講到這裡,粥翁提及兩段軼聞:「1、抗戰勝利後的1947年,蔣經國禮請吳稚暉為自己母親,補寫了墓碑“顯妣毛太君之墓”;最初因考慮蔣夫人宋美齡的關係,經國先生想在碑上刻字,原為“蔣子經國生母之墓”。但吳稚老當即表示不妥,因為生母一般指的是小妾,而毛福梅本就是明媒正娶的原配,如果連顯妣都不敢用,簡直就是對死者的大不敬,也是對蔣經國母子之情無法交代的。於是最終拍板定案為今之字樣,落款且為“男經國敬立”。2、蔣經國母親遇難的當時,正在江西贛州擔任行政專員,接到噩耗後連夜趕回奔喪,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風水寶地,自己做主將母親安葬在摩訶殿前側,隨後手書“以血洗血”四個字,要求人將其刻碑立在母親遇難處,以示人子誓必向日軍報仇雪恨的決心。

陸炳文這次邀請蔣家第四代,同行回鄉,尋根敬祖,同心大願,循玉問宗,因此驚動到國台辦連絡局、浙江省台辦、寧波市台辦、奉化區台辦,提供必要的協助,可是堅持機票和住宿,全部由粥會自行負擔,省裡負責支援一輛大巴士、市及區台辦各招待一頓飯,特此致謝。除此之外,地方友人盛情,我們只好心領,包含其中一位臺灣的好朋友、蔣友松的老朋友,也就是奉化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寧波市民革上屆副主委、奉化區民革上屆主委葛素梅,特地用她的台甫「素.梅」二字冠首,敬撰一付七字嵌名聯,預先寫成為書法帶去,供作倆人見面時充當伴手禮。

贈葛素梅女士聯句:「素腕連緣望海峽,梅花落戶到家鄉」。上下聯用字遣詞,實因早瞭解到,她接待邱如雪的過程中,精心安排好日程,又熱心全程陪同,使人深感親切和滿意,並促成旅日華僑劉介宙,捐贈價值300萬的梅花,久已落戶溪口勝地,實現我粥賢蔣緯國夫人,在故鄉種植梅花的心願,並且引進兩蔣手跡17幅,展覽於蔣氏宗祠裡面向親同,而充實了溪口民國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