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炳文:中國雙親節日有待一統共迎兩岸和平統一時
更新时间:2018-06-18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陸炳文:中國雙親節日有待一統共迎兩岸和平統一時
陸炳文還當眾唱誦即興新作《謁女媧祠探女媧洞反思母親節隨感》:「母親節是舶來品,何以推崇超女媧。華夏文明起源處,二皇連袂辦家家」。旋即補充說:我出席紀念伏羲文化節活動前,特地率先提出母親節一事,與其說是用心良苦,不如說是樂在孝親,故拙作七絕詩,從現在我們過的母親節,是外國人的節日說起,引伸出美國人所紀念的人物,怎麼能和女媧相比呢?進而以傳說中伏羲、女媧既為血親,又為夫妻,均為一家人,列入三皇時,有時兩個人都選中,有時只選一人作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的典故,用最通俗的話語“辦家家”,來提示中華母親節,實在應該選在媧皇誕辰。
隔空唱和的全球粥會副總會長、江蘇鹽城粥會會長董峰也吟誦,《步韻陸炳文會長倡議以女媧誕辰日為中華母親節》:「中華文化源頭在,人類母親推女媧。從此無須聞鼻息,且將洋節退回家」。董副總會長以此詩作為呼應,從女媧是人類之母、與大地之母的身分談起,直截了當的提出不過洋節,呼籲中國人要設立自己的母親節。六、七千年前大地灣新石器時代,產生華夏文明史上第一位偉大母親,據《秦安縣隴城鎮誌》載:「相傳女媧氏風姓,生於風台,長於風谷,葬於風塋。
——《甘肅敕封修通志》。女媧廟在州北40公里秦安縣,在縣東北龍泉山,建於漢代以前。國朝乾隆初龍泉山崩,廟移隴城城東門內。水逼城廟又移東山坪。同治初回亂廟毀,重建于鎮城南門內。——清《甘肅新通志》」。
今日歲時且為端午,此詩題為《戊戌浴蘭節詠得端字》,乃董峰應時即景之力作:「人需站著影方正,頭頂山巔王者風。更有浴蘭存瑞氣,長須飄逸品行崇」。同時籲請同行者,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品行高尚又能服眾的正人君子。全球粥會副總會長、上海雲玉粥會會長方雲,同日亦適時發表專文,公開指出:《說文解字》之端午的端字,左為站立的人,右為頭戴山型器(王冠)飄有銀鬚的長者,應理解為品行高尚、又能服眾的王者君子;午:古字為太陽最烈的正午。五月初五為自然界五毒蠢蠢欲動的時節,古人借用天人合一的寓意結合雄黃酒,艾草等純陽之物,達到祛邪保健的作用,祈願天下蒼生和順安康。古已有之的端午節日,中國人借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樂天知命做頂天立地之人,以純陽之物鎮五毒,祈福蒼生平安;以龍舟激發鬥志,通過憑弔屈原、曹娥等義士,抒發忠孝節義的崇敬之情。恭祝粥友端午安康吉祥!
另為昨天6月17日,很多人不明究裡,以訛傳訛過“父親節”,長時間以來粥翁陸炳文,曾多次予以糾正,然而言之鑿鑿,聞者聽之任之,依舊我行我素。上海雲玉粥會副會長王小璣,不隨波逐流而作文題《1945年吳雅暉就提出8月8日為父親節》,在群組上以正視聽,強調6月17日並不是中國父親節,文中考據說:「關於所謂“父親節”的文章開始刷屏了。實際上許多人連這個日子,是咋回事也沒弄明白,只是跟著追風。不知道這個美國的父親節,什麼時候被中國人磕了頭,弄成自己的節日了?只能說,西方文化實在太具有入侵性,1972年美國總統才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全美的父親節,至今不過40多年時間,就成為許多沒頭腦的人,稀裡糊塗跟風要過的洋節之一。
「要知道中國早在1945年,就正式設立全世界最早的父親節,在今天卻被很多國人遺忘了,這是中國人的悲哀。相較于美國父親節的設立,我們中國原有的父親節,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正式設立時間也比美國更早。中國父親節是每年西曆8月8日,又稱為“八八節”,諧音“爸爸節”,在1945年就由國家正式宣佈設立,是世界上最早正式設立父親節的國家。中國父親節具有如下文化意義:1、紀念文化的意義:1945年8月8日,全民抗戰勝利的曙光已經悄然來臨,上海的有志之士吳稚暉、丁福保、潘公展、杜月笙等人,為了紀念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爸爸們,以及爸爸為孩子們,特地提出父親節的構想,戰爭勝利後由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明定“爸爸”諧音的8月8日為父親節。
「2、文字文化的意義:八月八日的兩個“八”字重疊在一起,經過變形就成了“父”字,文字發音的諧音“爸爸”,八八節即爸爸節,“88” 即八十八,又象形“米”字,米壽尚寓意長壽,既有創意又順口,簡單好記又響亮。3、中華孝文化意義:上下五千年的中華孝文化一直彌漫、浸潤在中華大地;孝之思想、理念、實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8月8日且與中國悠久傳統的敬老節日“99”重陽節也遙相呼應。展示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敬老傳統,紀念長輩老人,讓中國自身的文化傳承走進人們的生活,並充滿生機地走向未來,令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更加豐富多彩、意蘊深厚。是我們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就如古人所造的“父”字,象形解釋即為父親之角色定位:肩披蓑衣、邁開雙腿奔波做事的人。由此可見,千年傳承的中華道德文化內涵,不會以節日符號而轉移。希望將早在1945年,全民抗戰勝利前夕確定的,每年8月8日的中國父親節,正式確定為國家節日,讓我們兩岸同胞、連同全球華人,共同慶祝我們自己的父親節,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這應該是民族偉大復興中,文化復興的重要內容」。粥友單正法頗有同感,《父親節》同題結語絕句:「中華本有父親節,八八發音爸相仿。盲目崇洋學別人,不如舊法複修強」。
[粥會新聞中心6月18日天水訊]今天6月18號、歲次戊戌五月初五,中華民族端午節,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中華民族融合發展基金會董事局主席、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臺灣中華伏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全球華人華僑藝術家聯誼總會會長陸炳文博士,偕同中華粥會演藝長、中華民族融合發展和諧文化交流大使淩蕙蕙等20餘粥友,前往甘肅天水市秦安縣隴城鎮,參拜女媧祠(又名女媧廟),參觀女媧洞途中,向全球華人及粥友,祝賀端午佳節快樂!闔家安康喜樂!拜謁摶土造人女媧時,陸博士更鄭重宣示:華夏萬年基業心靈契合、民族融合觀念的指引下,如果中國雙親節日一統了,也就是說父親節改訂在8月8日、母親節明訂農曆三月十五媧皇誕辰紀念日,則為同胞有待共迎海峽兩岸和平統一時刻到來。
陸炳文還當眾唱誦即興新作《謁女媧祠探女媧洞反思母親節隨感》:「母親節是舶來品,何以推崇超女媧。華夏文明起源處,二皇連袂辦家家」。旋即補充說:我出席紀念伏羲文化節活動前,特地率先提出母親節一事,與其說是用心良苦,不如說是樂在孝親,故拙作七絕詩,從現在我們過的母親節,是外國人的節日說起,引伸出美國人所紀念的人物,怎麼能和女媧相比呢?進而以傳說中伏羲、女媧既為血親,又為夫妻,均為一家人,列入三皇時,有時兩個人都選中,有時只選一人作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的典故,用最通俗的話語“辦家家”,來提示中華母親節,實在應該選在媧皇誕辰。
隔空唱和的全球粥會副總會長、江蘇鹽城粥會會長董峰也吟誦,《步韻陸炳文會長倡議以女媧誕辰日為中華母親節》:「中華文化源頭在,人類母親推女媧。從此無須聞鼻息,且將洋節退回家」。董副總會長以此詩作為呼應,從女媧是人類之母、與大地之母的身分談起,直截了當的提出不過洋節,呼籲中國人要設立自己的母親節。六、七千年前大地灣新石器時代,產生華夏文明史上第一位偉大母親,據《秦安縣隴城鎮誌》載:「相傳女媧氏風姓,生於風台,長於風谷,葬於風塋。
——《甘肅敕封修通志》。女媧廟在州北40公里秦安縣,在縣東北龍泉山,建於漢代以前。國朝乾隆初龍泉山崩,廟移隴城城東門內。水逼城廟又移東山坪。同治初回亂廟毀,重建于鎮城南門內。——清《甘肅新通志》」。
今日歲時且為端午,此詩題為《戊戌浴蘭節詠得端字》,乃董峰應時即景之力作:「人需站著影方正,頭頂山巔王者風。更有浴蘭存瑞氣,長須飄逸品行崇」。同時籲請同行者,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品行高尚又能服眾的正人君子。全球粥會副總會長、上海雲玉粥會會長方雲,同日亦適時發表專文,公開指出:《說文解字》之端午的端字,左為站立的人,右為頭戴山型器(王冠)飄有銀鬚的長者,應理解為品行高尚、又能服眾的王者君子;午:古字為太陽最烈的正午。五月初五為自然界五毒蠢蠢欲動的時節,古人借用天人合一的寓意結合雄黃酒,艾草等純陽之物,達到祛邪保健的作用,祈願天下蒼生和順安康。古已有之的端午節日,中國人借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樂天知命做頂天立地之人,以純陽之物鎮五毒,祈福蒼生平安;以龍舟激發鬥志,通過憑弔屈原、曹娥等義士,抒發忠孝節義的崇敬之情。恭祝粥友端午安康吉祥!
另為昨天6月17日,很多人不明究裡,以訛傳訛過“父親節”,長時間以來粥翁陸炳文,曾多次予以糾正,然而言之鑿鑿,聞者聽之任之,依舊我行我素。上海雲玉粥會副會長王小璣,不隨波逐流而作文題《1945年吳雅暉就提出8月8日為父親節》,在群組上以正視聽,強調6月17日並不是中國父親節,文中考據說:「關於所謂“父親節”的文章開始刷屏了。實際上許多人連這個日子,是咋回事也沒弄明白,只是跟著追風。不知道這個美國的父親節,什麼時候被中國人磕了頭,弄成自己的節日了?只能說,西方文化實在太具有入侵性,1972年美國總統才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全美的父親節,至今不過40多年時間,就成為許多沒頭腦的人,稀裡糊塗跟風要過的洋節之一。
「要知道中國早在1945年,就正式設立全世界最早的父親節,在今天卻被很多國人遺忘了,這是中國人的悲哀。相較于美國父親節的設立,我們中國原有的父親節,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正式設立時間也比美國更早。中國父親節是每年西曆8月8日,又稱為“八八節”,諧音“爸爸節”,在1945年就由國家正式宣佈設立,是世界上最早正式設立父親節的國家。中國父親節具有如下文化意義:1、紀念文化的意義:1945年8月8日,全民抗戰勝利的曙光已經悄然來臨,上海的有志之士吳稚暉、丁福保、潘公展、杜月笙等人,為了紀念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爸爸們,以及爸爸為孩子們,特地提出父親節的構想,戰爭勝利後由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明定“爸爸”諧音的8月8日為父親節。
「2、文字文化的意義:八月八日的兩個“八”字重疊在一起,經過變形就成了“父”字,文字發音的諧音“爸爸”,八八節即爸爸節,“88” 即八十八,又象形“米”字,米壽尚寓意長壽,既有創意又順口,簡單好記又響亮。3、中華孝文化意義:上下五千年的中華孝文化一直彌漫、浸潤在中華大地;孝之思想、理念、實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8月8日且與中國悠久傳統的敬老節日“99”重陽節也遙相呼應。展示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敬老傳統,紀念長輩老人,讓中國自身的文化傳承走進人們的生活,並充滿生機地走向未來,令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更加豐富多彩、意蘊深厚。是我們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就如古人所造的“父”字,象形解釋即為父親之角色定位:肩披蓑衣、邁開雙腿奔波做事的人。由此可見,千年傳承的中華道德文化內涵,不會以節日符號而轉移。希望將早在1945年,全民抗戰勝利前夕確定的,每年8月8日的中國父親節,正式確定為國家節日,讓我們兩岸同胞、連同全球華人,共同慶祝我們自己的父親節,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這應該是民族偉大復興中,文化復興的重要內容」。粥友單正法頗有同感,《父親節》同題結語絕句:「中華本有父親節,八八發音爸相仿。盲目崇洋學別人,不如舊法複修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