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會慶日4.19陸炳文豪語碗是圓的914天內夢圓中國

會慶日4.19陸炳文豪語碗是圓的914天內夢圓中國

更新时间:2018-04-20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會慶日4.19陸炳文豪語碗是圓的914天內夢圓中國


[粥會新聞中心4月20日臺北訊]4月19日這一天,陸炳文發豪語,因為碗是圓的,鋦瓷粥碗必圓,914天內搶灘必成,我們中國夢必圓;換言之,數字中有密碼,有《兩岸秘密檔案》,4.19適逢會慶日,粥翁回顧1924年,成立於上海的文化人士雅集,粥會60載以前又在臺北倡復,如今時異勢遷,未來則自期許,2020年底之前,異軍突起的同心圓文創大軍壓境,率先大舉強渡臺灣海峽登陸福建,回歸地點長樂閩江河口濕地附近,就是在百榕園旁建立一個橋頭堡,將作為全球粥友集體從事文藝創作交流新基地,亦即藝術文創融媒材聚合作品生產示範園區,務希通過創作成品傳佈民族融合發展大勢所趨,共促我中華傳統文化光大昌盛與民族偉大復興。


19號是個春光明媚的好日子,我國近代文化人士雅集粥會,具有94年歷史的會慶日,我特地約集粥友同工,齊聚臺北阿金文創沙龍,實即粥會同心圓文創基地,此行調研啜粥目的不言可喻,要為近期兩件大事預作準備:其一、5月25日起一連4天,首次組團考察澳門及廣東深圳文創產業;其二、6月9日前後,參加福建廈門第10屆海峽論壇同名村心連心交流活動,真要辛苦了我的家人們了。面對同心圓文創團隊小嫚、倩玉、麗真、簡世傑、庭年、悅臣、秀鳳、雅蓁、淑卿共10名夥伴,及渠等藝術文創融媒材聚合作品,陸炳文博士直截了當地表明心跡。

在這浪漫4月天,還真是個粥會月、文創月、鋦瓷月,因為從9日的中天電視與廈門衛視,在臺北聯合採訪了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同心圓團隊初試啼聲,同時亮相了文創成品鋦瓷杯;到11號攜帶這一隻殘而不廢的補丁瓷杯,登陸北京《兩岸一家》新聞發佈會;至16日中天電視再來錄影,于臺北粥友第482次雅集;17號又由陸博士陪同前大法官、前修憲國民大會代表、中華粥會名譽理事長董翔飛教授,為廈門衛視將連續播放一周,假座中天電視臺北演播間專訪,鋦瓷既是話題也就上了鏡頭,剪輯入《兩岸秘密檔案:粥會與吳稚暉》節目中,紀錄片在台錄製完成殺青後,擇吉於海峽論壇期間隆重播出。

為此臺北的中央網路報,稍早用了頭條醒目標題,<兩岸/米水交融 鋦瓷無縫 寓海峽兩岸中華民族一家親>,新聞內容結尾指出:為祝賀《兩岸一家》活動的成功舉辦,鹽城粥友董峰作詩《賀粥會同心圓文創概念登陸北京》:“同心圓半徑,公約數融和。文火熬稠粥,靈魂契合歌”。這首的主意講兩岸同心圓的最大半徑,是兩岸融和的公約數,只能通過文火熬粥的過程,讓文創來達到靈魂契合,為配合陸會長那篇文章所作。陸炳文和詩《詮釋董峰副會長“文火=文創”詩意》:“文創如文火,傳承水米和。同心途不遠,共譜未來歌”。

後來又見媒體報導,<鋦瓷可補破,碗破有補釘,大碗公啜粥,往來無白丁>,董峰接著填詞牌名,《生查子•由鋦瓷看兩岸融和》:“鋦瓷能再生,巧手傷殘攏。破漏已無蹤,從此承新用。        分而未裂心,共築融和夢。粥會聚賢才,付諸是行動”。 臨川粥友方偉也興起,詩和董峰《由鋦瓷看兩岸融和》:“鋦瓷補損煥新生,盛粥溫心寄滿情。台岸分居祈合旺,竭融促統見言行”。 陝西粥友筆名陽光明媚的丁彩玲,回應《鋦瓷可補破》得句:“大碗公有補釘,往來無白丁,寓意很深刻,渴望心圓同”。

有鑒於各地粥友反應熱烈,粥翁陸炳文更是深信:國者人之積,兩岸人一家,有如鋦瓷碗,終究歸一統;粥乃聚合劑,八寶粥一鍋,恰似鋦子釘,勢必攏成桶,旋即感賦:“鋦瓷盛粥碗,血脈聚心台。國者人之積,連緣福祉來”。[陸注]我們是粥會大家庭,當然在粥言粥,破碎的瓷片,經過粥友鋦瓷,始成有用的碗來盛粥,把血脈凝聚到一起來,這需要所有人無私奉獻,尤其是政治家們摒棄一己之利,保有一顆赤子純淨之心;國家是由人民構成的,兩岸連緣一體,共進雙嬴局面,則為全體炎黃子孫的福祉。

北京粥友寶世華,亦作詞《生查子.和韻董峰 由鋦瓷看兩岸融合》:“國萃興複生,勤儉騰龍種。破罐碎徒扔,鋦好便無縫。      初心不裂分,踐夢金甌統。妙諦拯雄台,握鑽金鋼頌”。[略釋]瓷器為中華國粹,因而鋦技亦為中華國粹,民間素有"小爐匠"鋦盆鋦碗鋦大缸,使得那些不小心碰破的陶瓷器重修故好;於是民間廣為流傳著:"不能破罐破摔","沒有金鋼鑽別攬瓷器活", 這些醒世警句。今粥翁良機再現,以此勤儉之德,展示合和契心兩岸,用意何其良苦。拙和董峰韻生查子,並攝乙禎收藏鋦瓷乾隆年、清花龍紋大盤圖照,為證此識不虛之外,仍要號召有志一同者,共同譜寫兩岸的大發展、融合成為中華一家之歌。

常言道:「打破砂鍋問到底」,這裡所謂的砂鍋,其實也就是鋦瓷、亦即鋦釘之意,俗語還叫釘碗,如今這種獨門手藝,全國各地幾已失傳,唯獨粥會獨鐘於此,同心圓文創團隊粥友,善於補破的壞的鍋碗瓢盆杯盤壺,才得以傳承保留下來,甚至加以發揚光大,俾免臺灣傳統技藝,漸趨後繼無人之歎!破碗破補為惜物,鋦瓷早已成非遺,值得我們去珍視的,尚且不只如此而已,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無數的故事、與人事破成的碎片。除了有心人又會有誰?能幫著撿拾這些珍貴的碎片,再用一個個鋦釘拼合起來,我們即將忘卻的美好,以及無可替代的記憶。

4月18日戊戌三月初三,記憶中乃傳統上巳節,1700多年前王羲之,設曲水流觴雅集,成就《蘭亭序》鉅篇,而成千古流傳佳話,陸炳文卻通過空中傳遞,集成鋦瓷粥碗詩近10首明志,寶世華粥友三作以殿后,《七律.贊粥翁示鋦以明好和之志》:“爐火純青煉鋦紅,華章不斷鼓新風。珍瓷修好和諧用,鑽孔欣然妙竅通。兩岸金橋文化道,一灣玉水啟明中。拈花信手如來是,巨匠堪行救國功”。同日,金門粥友送來老件鋦瓷,福建雙喜牌大茶壺乙把,壺身連底打上15個補釘,樸拙感加上年代味,更讓陸博士動心的,恰恰就是滿身裂紋,顯現殘而不缺的美,一種古老的金屬與瓷器碰撞,所形成的民間工藝鋦瓷之奇美,也像失和家人的重逢與難得聚合,所形象914天內中國夢圓之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