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如何让中國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是一个亟侍解决的问题

如何让中國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是一个亟侍解决的问题

更新时间:2017-08-30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如何让中國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是一个亟侍解决的问题


[粥會新聞中心8月29日臺北訊]今甫成群結組的鹽城粥會微信上,討論相關議題,正熱衷於議論詩韻,這是很好的現象,也是各地十幾個粥會群組中少有的,包括大陸的微信、以及台灣與海外慣用的LlNE上,原因很簡單,因為只有鹽城粥會群成員當中,十之八九是詩人,且多為傑出的詩詞名家,這給我很大的啟發,互相包容十分重要,這樣大家才能和諧共處,彼此學習並成長。中國詩詞發展到現在,大體上格律詩的韻腳,有平水䪨與中華新䪨之分,特別是並存於大陸,但據說為數不少的中華詩詞學會資深成員,很少用新韻寫詩的,而新韻則在北方和年輕人中容易推廣,都是事實,各有所好,沒有對錯或好壞,並行不悖之下,相安無事才對。

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接著說:何況在華人詩界亦即騷壇,一向原本就有傳統詩與現代詩兩大區塊,也就分古典詩與新詩兩大領域,楚河漢界,壁壘分明,河水不犯井水,也就相安無事,彼此鮮有交流。然而在世界詩歌界,可不管我們漢詩如何分法,中文翻譯成英文,覺得好聽有韻味的,就會認為是首好詩,就能揚名立萬於國際詩歌學界,就能夠像桂冠詩人余光中博士詩作,早就在世界文學界佔有一席之地,如果不是多產作家,兼有譯作推向全球,又如何打動外國人的心?因此如何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是一個亟侍解決的問題,希望粥友們在這方面多做些有益的探討。

近年粥會的職志所在有愛三加一行動,已成文人雅集無可取代的粥海神針,仁愛孔子周遊列國2510周年,慈愛民族幼苖保護神陳靖姑1250歲誕辰,前身以博愛孫中山為扶道人的世界社回歸中國大陸110周年,和平女神大愛媽祖祖廟金身巡安臺灣20周年,粥會名賢於右仼創辦神州日報110周年、創建標準草書社85周年,狄膺倡複臺北粥會第60年,這些大事記對陸總會長來說,今歲粥賢鍾鼎文逝世5周年獲得其在美國創立、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藝術文化學院頒發榮譽人文博士學位證書,恰恰有七件事的巧合,不也是另類的七巧嗎?

昨天8月28日適為七巧節、乞巧實即中國情人的日子,家國情懷重於兒女私情之粥友特有感,陸博士尤其是重七惜:惜健康、惜平安、惜快樂、惜伴你一生的、惜常相左右的、惜永留心中的、最應該愛惜自己!全球粥會世界總會副秘書長董峰因而賦新詞,<丁酉七夕陸會長髮來今年粥會七件事有吟>,句曰:「七巧添緣新七惜,當先四愛四方來。粥賢種下濃陰樹,結果殊榮博士才」。身兼江蘇鹽城粥會會長的詩人董副秘書長,更在情人節有情有義為鹽城粥會微信開群,立即獲得超過60人的熱烈響應與引發詩興,粥長陸炳文隔海稱讚有加,並以身作則加入群組助陣。

今日29號,陸博士借著群友國順發問,粥會跟粥真的有關嗎?是一個什麼性質的組織?雖說董峰業已再三重申,「上次世人和睦交友節、及一帶一路歌唱和時,曾向眾詩友文友介紹過」,但陸炳文仍不厭其煩,細說分明:粥會當然跟粥有關連,而且關係密不可分的。我們這個粥集文會,乃1924年創立于上海,創始人丁福保居士,當時正在編纂<說文解字詁林>,便定期在今滬上虹橋的詁林精舍,約集同道啜粥雅聚,席間佐以幾碟小菜,開山之祖還有吳稚暉、孫科、于右任、張大千等,同尊孫中山為扶道人,久而久之想取個會名,惟常客中有詩人、作家、書畫家、社會活動家等,就不好單叫詩社、書法或畫會等,因此才以粥會名之,取其水米融合之意,大家一鍋粥,才有和諧可言;


粥會自此93年以來,成為文化人士之雅集,它並非社團,更無門派、類別之爭,只關心家國事,卻從不談政事,一直奉始烹穀為粥、初教民做糜的人文初祖、黃帝軒轅氏為粥文化始祖,迄今全球類此文人雅集,已經累至160個以上,各自約集例會,以粥會友、粥以弘道,以文會友、文以載道,以友輔仁,友以行道,所行的道,就是仁道正道、世界和平之道、天下為公大道;我們這裡不賣粥,也不只是吃粥,而以粥為載體,啜粥旨趣端在:閒話家常、笑談古今,自由自在,自然結合,有愛同心,有志同行,共促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進中華文化的宏大昌盛,現階段首要工作,則在增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兩岸和平、天下太平,至盼群組內諸位詩友、文友、粥友們,團結協力,共勉互勵,各盡所能,促其實現。

經此解釋原委之後,群組內均瞭解淵源,亦普遍認同理念,咸信未來大有可為,為了有助於和諧文化基因的傳承、儲備和發展,為了有益於良種傳播的能量、不斷地擴充,我們沒有理由不支持,共同宣導此一粥文化。弘農楊氏率先回應,以文為媒,粥友天下。董峰補充,我們各地例會,唯一主食為粥,用以懷念當初發起人,第一次約集時,吃粥的滋養、素雅與淡然情景。澳門郭大昌有感,而發為詩句:「水流縱有萬千旅,歸向無米乾隆粥。雲卷雲舒付與地,道出一片滋養酬」。郭君尚有另句:「鹽合粥予交,原汁粳米匙。同稀釋稠密,不離地親療」。

至於寶世華君,旋即脫口出句,<十六字令三首《粥》>:「粥。綿密香稠適壽柔。天下穀,以沫粒心熟。粥。鳳吮龍端膳陸遊。和諧態,益統養民悠。粥。八寶和合慶裕收。今薈萃,細品膾文秋」。同時又表示,追隨和諧文化,願嘉穀盈粥,繼絕以往,以詩為膳,與君共用。董副秘書長感而和之,句云:「粥。始自軒轅營養饈。文明史,跨越五千秋。粥。創會申城逸事留。家常話,今古笑談稠。粥。九秩添三聚未休。同攜手,聲譽動全球」。

董峰最後作兩首結詩,其一題<酬張慶陽先生祝賀鹽城粥會群成立>:「粥會大家庭,建群聯繫好。天涯在手機,滿眼皆芳草」。附全球粥會顧問張慶陽原玉:祝賀鹽城粥會群成立:「情憑故里濃,人是家庭好。同飲粥饘鍋,和諧詩韻草」。其二名<酬高盛晨先生賀鹽城粥會群始創>:「取材含五穀,文火長熬熟。噴噴誘人香,相逢一鍋粥」。

尚有四位同道接力稱讚:一是、高盛晨的原創,行車口占——古絕•賀鹽城粥會群始創:「秋出新稲穀,粒粒皆稔熟。聞香必煮熬,稠稠一鍋粥」。二是、王永目標鹽城粥會群建立:「中華粥會入詩鄉,翰墨情緣讀董郎。兩岸子孫同血脈,一輪明月照炎黃」。三是、程太芳的鹽城粥會建群有感:「中華粥會遠名揚,九十三年雅集香。兩岸詩文同始祖,鹽城群建更輝煌」。四、邱明星的晚歸兼詠粥會:「琴棋筆硯本同源,粥會精神繼古賢。白鹿書聲飛雨露,東林風氣洗雲天。因逢世上出塵月,才有人間驚客篇。磊落情懷生放曠,解得詩味任翩然」。

再據記者從群組中瞭解,其實成員平均素質頗高,對於粥會粥賢的認識頗多,有如寶世華可為代表,証之其詩《懷中華粥會開山之祖吳稚暉先生》:「秋夕翌日吊暉恒,宿佬鬻文自晚清。奉化恩叨唯率表,斥官投狀慣瘋名。自嘲笑騙終揚善,憾事狹腸損正能。篆跡仍期周鼎沸。金門命灑煮鄉情」。作者加註:吳敬恒字稚暉,大才濟世,倡文立憲,為民國時期宿儒,生不為官,死不留骨。早期創立粥會,取其清廉淡泊、和諧濟世之心態託名,孫中山等名流偕願以隨。吳先生雖有主義功過爭議,但憑生克執操守,敬畏真善,無奴顏媚骨,中華文人之表帥也。是記以澄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