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一國行兩制 两岸差一年 祝媽祖1058歲生日快樂!

一國行兩制 两岸差一年 祝媽祖1058歲生日快樂!

更新时间:2017-03-26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一國行兩制 两岸差一年 祝媽祖1058歲生日快樂!


[粥會新聞中心3月26日臺北訊]海峽兩岸各地参拜“海上和平女神”的習俗,特別是閩臺兩地大致相同,但聖誕或羽化升天年,演算法相差了一載,大陸依實足年齡满周歲,臺灣則按虛歲第幾年計,在信俗上,一國早行兩制,兩岸已差一年,如同今起,大陸紀念媽祖誕辰1057周年,臺灣恭祝天上聖母1058年聖誕。中華媽祖俗信文化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全球中華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定居寶島臺灣將近70年,随俗為祝天上聖母第1058年誕辰,特地趕上媽祖信眾祝壽活動噶瑪蘭班車,3月24日午前,到達宜蘭昭應宮朝拜。

昭應宮又叫媽祖廟、天后宮的祝壽當天,相對於同一天中臺灣的大甲媽祖遶境,東臺灣蘭陽大平原這裏算是清涼地,完全沒有排場、沒有儀仗助陣、沒有鑼鼓喧天擾民、沒有爆竹震天價響、沒有朝野政治人物湊熱鬧、沒有湄洲祖廟特使壯聲勢,有的只是心香一瓣、雙手合十的虔誠意,有的只是陸總會長發心兩年來,萬眾同拜媽祖廟大行動,持續進行了277座指標型的宮廟。

位於宜蘭市中山路上的昭應宮,即清代噶瑪蘭廳的中心點上,已有210年的歷史沿革,是宜蘭縣唯一媽祖廟被列為三級的古蹟,也是鄰近居民的信仰及聚會中心。主祀媽祖的昭應宮,從祀觀世音菩薩與水仙尊王。

始建時在清嘉慶十三(1808)年的昭應宮,當初是宜蘭最早興建的媽祖間,廟內正殿主祀天后媽祖,民眾在所見三進式建築內,歲歲年年四時祭祀,展現出宜蘭人的淳厚民風,崇尚諺語所謂吃果子拜樹頭,義無反顧地祈求媽祖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昭應宮初建時,位置在今廟的對街,方位依照傳統為坐西朝東、面向大海,取媽祖保佑討海人之意。道光十四(1834)年,傳說為改變當地的文運,才將原本坐西朝東,面向大海的天后宫,將整座廟搬到對面,改成為坐東朝西,並加以擴建,全台罕見的面山媽祖廟,正殿格局高敞、簡潔而且疏朗,透顯出祭祀空間的莊嚴肅穆,之後在同治七年(1868),宜蘭果然在聖母保庇下,出現首位進士楊士芳。

改向改置後之昭應宮,原址則改建為一戲台。民国五十七(1968)年左右,戲台拆掉改為目前的商店,已和原來面貌不大相同。陸炳文曾在這附近生活過7年,從中山國民小學二年級,到省立宜蘭中學初中二年級,就看到過廟貌改變前後,的確有顯而易見的不同,因此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

昭應宮的建築,屬於台灣早期長形寺廟的型式,面寬三開間,從廟埕、三川殿、中庭、大殿、後天井至後殿,深達60多公尺。前殿由花崗石雕刻的蟠龍檐柱,柱身除了刻有龍飾之外,還雕有蝙蝠,是全台罕見的蝙蝠蟠龍柱。本宮存藏古物甚多,石刻木雕尤為出色,因而有此一說,這是一座風華絕代的雕刻聖殿。

本宮歷史已久,香火因緣,香客眾多,大功德主亦多捨得,是故歷來留存古物,不但为数相當的多,藝術價值及意義亦極高,更是見證蘭陽開發歷程的文物。有如:大殿上的「澤覃海宇」匾額,為道光年間的產物,也是廟中最古老的一方匾額,相傳是道光皇帝御筆所賜;殿內神案前的另一個木製香爐,高約40公分、寬約70多公分、正面刻有「嘉慶庚午楊廷理製」,似乎應是嘉慶年間,首任通判楊廷理所贈;鑄於鹹豐年間的古鐘;開蘭名宦楊廷理、翟淦、陳燕「三大老」的木雕像,都是值得保存的歷史文物。

這座廟宇自從創建以來,始終受到常民百姓歡迎,久為生活中的重要場所,政治與文化氣息又特别濃厚,相傳日據時期的文忠協會,還曾經在廟裏舉辦文化講座,宣揚自由民主思潮,而宜蘭籍的抗日領袖蔣渭水,也在後殿設置讀報社,交由乃弟蔣渭川來主持;自此一直是地方文化傳播重鎮,宜蘭市一處觀光旅遊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