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陆炳文朝拜昭应宫为祝天上圣母1057年诞辰

陆炳文朝拜昭应宫为祝天上圣母1057年诞辰

更新时间:2017-03-26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陆炳文朝拜昭应宫为祝天上圣母1057年诞辰
[李 卫](来源:全球粥会微信公众号 2017/03/25)


3月24日,为恭祝天上圣母1057年诞辰,特地赶上信众祝寿活动噶玛兰班车,台湾地区中华妈祖俗信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全球中华粥会世界总会长陆炳文,到达宜兰昭应宫,又叫妈祖庙、天后宫朝拜,相对于同一天中台湾的妈祖绕境,东台湾这里算是清凉地,完全没有排场、没有仪仗助阵、没有锣鼓喧天扰民、没有爆竹震天价响、没有朝野政治人物凑热闹、没有湄洲祖庙特使壮声势,有的只是心香一瓣、合掌一双的虔诚意,有的只是陆总会长发自内心的两年来,万众同拜妈祖庙大行动,持续进行了277座指标型的宫庙。

位于宜兰市中山路上的昭应宫,即清代噶玛兰厅的中心点上,已有210年的历史沿革,是宜兰县唯一妈祖庙被列为三级的古迹,也是邻近居民的信仰及聚会中心。主祀妈祖的昭应宫,从祀观世音菩萨与水仙尊王。

昭应宫始建时在嘉庆十三(1808)年,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庙内正殿除了主祀天后妈祖外,后殿还供奉道光年间,开兰名臣杨廷理、翟淦、陈蒸三位先人的木雕像,民众在今日所见三进式建筑内,岁岁年年四时祭祀,展现出宜兰人的淳厚民风,崇尚谚语所谓吃果子拜树头。

昭应宫当初是宜兰最早兴建的妈祖庙,初建时位置在今庙的对街,方位依照传统为坐西朝东、面向大海,取妈祖保佑讨海人之意。清道光十四(1834)年,传说为改变当地的文运,才将原本坐西朝东,面向大海的天后宫,将整座庙搬到对面,改成为坐东朝西,并加以扩建,全台罕见的面山妈祖庙,正殿格局高敞、简洁而且疏朗,透显出祭祀空间的庄严肃穆,之后在同治七年(1868年),宜兰果然出现首位进士杨士芳。

改向改置后之昭应宫,原址则改建为一戏台。1968年左右,戏台拆掉改为目前的商店,已和原来面貌不大相同。陆炳文曾在这附近生活过7年,从中山国民小学二年级,到省立宜兰中学初中二年级,就看到过庙貌改变前后,的确有显而易见的不同,而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

昭应宫的建筑,属于台湾早期长形寺庙的型式,面宽三开间,从庙埕、三川殿、中庭、大殿、后天井至后殿,深达60多米。前殿由花岗石雕刻的蟠龙檐柱,柱身除了刻有龙饰之外,还雕有蝙蝠,是全台罕见的蝙蝠蟠龙柱。本宫存藏古物甚多,石刻木雕尤为出色,因而有此一说,昭应宫是一座风华绝代的雕刻圣殿。

昭应宫历史已久,香火因缘,香客众多,大功德主亦多舍得,是故历来留存古物,不但为数相当的多,艺术价值及意义亦极高,更是见证兰阳开发历程的文物。有如:大殿上的“泽覃海宇”匾额,为道光年间的文物,也是庙中最古老的一方匾额,相传是道光皇帝御笔所赐;殿内神案前的另一个木制香炉,高约40厘米、宽约70多厘米、正面刻有“嘉庆庚午杨廷理制”,似乎应是嘉庆年间,首任通判杨廷理所赠;铸于咸丰年间的古钟;开兰名宦杨廷理、翟淦、陈燕“三大老”的木雕像,都是值得保存的历史文物。

这座庙宇自从创建以来,始终受到常民百姓欢迎,长期为当地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场所,政治与文化气息又特别浓厚,相传日据时期的文忠协会,还曾经在庙里举办文化讲座,宣扬进步思想,而宜兰籍的抗日领袖蒋渭水,也在后殿设置读报社,交由乃弟蒋渭川来主持,一直是当地文化传播重镇、宜兰市一处观光旅游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