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炳文:士風日下上仰胡適之 人心不古今賴沈之岳
陸炳文:士風日下上仰胡適之 人心不古今賴沈之岳
[粥會新聞中心2月25日臺北訊]昨天24日,是兩位民國传奇人物的逝世紀念日,中央研究院前院長胡適之(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和法務部調查局前局長沈之岳(1913年2月18日∽1994年2月24日)。
我先是去臺北市郊陽明山公墓,向恩師沈之岳之靈前,獻花祭拜並且祭告說,敬愛的“展抱之父”、“大陳之母”沈先生:今日有10多位門生故舊,不畏風寒冒雨來致祭,不為別的,只是看到目前人心不古,世道澆漓,社會風氣日趨敗壞,端正政風已成口號,摘奸發伏徒托空言,洗冤白謗漸行漸遠,今後仍賴在天之靈,佑我臺灣長治久安,佑我中華永保太平。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24日午後下山參與林口紀念會時對記者說。
海外有些媒體上說,沈之岳曾在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前第二組、前情報局工作時,潛入澳門指揮除掉劉少奇,行動失敗後全身而退。他主持在日本粉碎“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成功策反了廖文毅、辜寬敏、邱永漢等台獨分子反正來歸。他審問過李敖,后来李敖出狱,反而寫書直誇。他逮捕過李登輝,晚年不得已要到大陸治病,經李登輝同意下,才放行去的北京。陸總會長指出,近年網路上還有不少不實傳言,全都子虛烏有,以訛傳訛,甚至張冠李戴,就連圖像均被誤置,我們無法一一澄清,以正視聽,徒呼負負,實在也是無可奈何!
陸炳文對此不願多提,只把李敖文章拿出來,讓大家從中去評評理。1965年8月3日題為〈沈之岳也不可怕〉文中,李敖稱:回想孫中山先生作臨時大總統,那時候充滿了開國氣象。孫先生在民國元年的三月一號,發表了一個「飭內務司法兩部嚴令所屬禁止刑訊令」,其中說:「不論行政、司法官署,及何種案件,一律不准刑訊,鞫訊當視證據之充實與否,不當偏重口供。其從前不法刑具,悉令焚毀,仍不時派員巡視,如有不肖官司,日久故態復萌,重煽亡清遺毒者,除褫奪官職外,付所司治以應得之罪!」李敖謂:這是多麼開明的歷史文獻多麼值得我們重視的珍貴檔!雖然在事實上,被「焚毀」的「不法刑具」還是被我們「不肖官司」多用了半個世紀。但是今天可好了,沈之岳局長為我們確定了新的「下限」,我們真該稱讚他。不但稱讚,我們還要指出:只有這種作風,才是真正的「總理遺教」的信徒,中山先生死而有知,一定會說:「之岳同志:你好!你作的對!」
至於紀念粥賢胡先生,原名嗣穈,後改單名適,字適之的方式,我是找出來10年前、2007年9月26日的剪貼簿,溫讀大陸媒體報導,以一代草聖于右任為首的在臺文壇名家、粥會名賢大師,有張大千、葉公超、胡適等的翰墨真跡,首次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隆重開展。其中胡適的墨寶,特別吸引人觀賞,一者他做過北大校長,再則他死得其所其時,輓聯及墓誌銘中,皆點出彪炳事功,士風日下的此刻臺灣,正需上仰胡適導正之。
1962年2月24日,胡適在今臺北市南港區,參加中央研究院第五屆院士歡迎酒會,講話時心臟病猝發病逝。當年國家成立中研院,正處新舊交替時代,文化與思想有論戰,道德與倫理有爭端,作為世風推移、及學術轉變的樞紐,又獨以院長之尊,自身作則為中心,機關責任重大,社會期待也大,個人壓力不小,然正值世風日下,人心多委瑣,亦心扉痛徹,欲求力挽狂瀾於既倒,自己卻志未酬而先倒下,總統蔣中正送來手書挽聯,對此有高度的概括聯句曰:「新文化中舊道德之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政府嗣將胡適在臺北的官舍,改建成為胡適紀念館。此外位於研究院附近,南港當地士紳捐地,闢建作胡適公園,也為胡適的墓地。而胡適墓誌銘,則由毛子水撰文,王壯為書寫,這兩位粥賢合作,完成的內容為:「這是胡適先生的墓,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卒於中華民國五十一年。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裏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穀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