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华人头条网:被退稿不丢人 大字写不出几个才现眼

华人头条网:被退稿不丢人 大字写不出几个才现眼

更新时间:2017-02-17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华人头条网:被退稿不丢人 大字写不出几个才现眼

(来源:华人头条网 2017/02/17)

记者 李卫国 “孙如陵叹台湾文青愈少愤青愈多 自由愈多自在愈少”一文,昨天广在全球粥会官网上线传开,行动办公室则从中央日报原址、台北中影八德大楼访查相关档案下落,并顺道进国民党中央党部,向总理遗像行礼致敬后,返程就收到网友微信响应,询问全球粥会世界总会长陆炳文,你有没有被孙如陵主编的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副刊》退过稿?

陆总会长2月17日以新闻稿正式答复:我记忆中是有一次,稿子还被劝退转投,改在省营台湾新生报刊登,但套句仲父的话喻之,被中副退稿并不丢人,作者遭遇到退稿,也绝非世界末日,编辑圈内就有句老话:退稿不退人,如今少数从政同志,斗大的字都写不出几个,吹牛又不打草稿才丢人现眼。八年前编印“永怀名誉理事长孙如陵”特刊,发现仲父的审核文稿,小节不拘,大公无私,正是其文格、人格、品格的综合表现。

《孙如陵先生走了》一文作者陈薇就曾披露:原本只知其文不识其人,直到1990年6月,和文友们到中部游日月潭,九族文化村,才见到庐山真面目。先读他文章后,再见他本人,幼稚的我联想到一句:“文如其人”。文格、人格、品格,都可以从前辈的谈吐中读出来。

即使如此严谨筛选稿件,还是有大量创作涌入中副,原因在于这块金字招牌诱人。丘秀芷的《敬念孙如陵老师》文章指出:“中副”成了作家的金字招牌,谁的文章在那儿多登两篇,就扬名得快。五、六十年前写文章的人,以能在中副上见名为光荣,中央日报那时不仅是第一大报,也是海外华侨的思乡依靠。能够敲中副的大门,是年轻作者的大梦。又由于很多名家甚至党政要人,为了维持名声于不坠,也常投稿,如果文字不好,内容不佳,孙先生照样退稿。

孙如陵秉中副编政,退稿方式公开透明。黄文范的《孙公二三事》表白:他用稿明快,只要10天之内,投稿的人没接到退稿,就表示不久即会刊载了,百试不爽。中副发稿费更是痛快,文字刊出,一周之内稿费通知单就来了,所以文友都以稿件能上中副为“快”事。取稿用稿绝对透明化,即使知名作家,文字不好,尽可退稿。这一来,我们做了中副编辑,屡试不爽,反而不敢写稿自投了。

经常写稿自投罗网,却通过考验的释广元,为文《敬悼哲思湛然的孙如陵长者》证实:中副的文章,为了向读者有所交代,篇篇都必须经得起考验。纵然是编者一时眼瞎,但读者的眼睛却是雪亮的。先是逃不过“中副小简”的难关,最后还是被遗弃的。如陵长者自承,主编中副以来,因为退稿,平均起来,每天至少要得罪五个人,心中暗算,十年下来岂不怨家满天下了。

陆炳文对于中副,不但没有任何怨言,而且衷心表示感恩:恩同再造的孙如陵,重作冯妇后亲口对着我说,“真想不到,中副作者会有如此的好福利,文章竟能成为升官的工具”。这回升官由荐任调整为简任秘书,指的是长官屡次发觉拙文见报,而下条子谕示“应鼓励其在写作上多下功夫”,后来陆某更加努力从事文字秘书工作,奉命参加写作竞赛几乎囊括所有奖项,再获条谕“凡此论文比赛得隽各文,均可见其思想、文采及工作表达方面,已颇有可观”。

无巧不巧竟然在中副,未几便发生退稿事件,那是一篇陆炳文投稿,介绍中国最早的人体像,该写真作品出自镜底乾坤大,摄影大师郎静山粥贤两代表作,1928年在上海拍摄的裸女摄影《少女》,和1973年旅台的近作《抱瓮凝思》,既然中副碍于尺度,不便开放图文照登,旋即自行换了个题目,改投台湾新生报副刊一试,幸获主编杨震夷(济贤)粥友不弃,铭感五内至今难忘,又事隔十多年,孙杨陆三氏巧遇粥会,旧事重提那段处于禁忌的年代,如何巧妙避开忌讳,雅趣轶闻令人喷饭。

中副在孙氏主政的那个时代,类此退稿事例不胜枚举,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一件,直接了当退回党国元老陈立夫的稿子。然而孙如陵拔擢当年新秀、或文青始终不遗余力,受惠者有如余光中、朱西宁、司马中原、张晓风、隐地等作家,对中副这块文艺界新乐园地灵人杰,印象深刻不在话下。杨震夷的《追思孙如老》冠首嵌名诗句,足以作为代言:“孙公博学点人杰,如昊高怀醉墨田;陵谷文情开智慧,大椽笔底起云烟。方块逾百流芳远,家训无多末座传。千亿玑珠成绝响,古今懋德毕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