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被中副退稿不丢臉 斗大的字寫不出幾個才丟人現眼

被中副退稿不丢臉 斗大的字寫不出幾個才丟人現眼

更新时间:2017-02-17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被中副退稿不丢臉 斗大的字寫不出幾個才丟人現眼


[粥會新聞中心2月17日臺北訊]「孫如陵歎臺灣文青愈少憤青愈多 自由愈多自在愈少」一文,昨天广在全球粥會官網上線傳開,行動辦公室則從中央日報原址、臺北中影八德大樓訪查相關檔案下落,並順道進國民黨中央黨部,向總理遺像行禮致敬後,返程就收到網友微信回應,詢問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你有没有被孫如陵主編的國民黨機關報《中央日報副刊》退過稿?

陸總會長今日17號,以新聞稿正式答復:我記憶中是有一次,稿子還被勸退轉投,改在省營臺灣新生報刊登,但套句仲父的話喻之,被中副退稿並不丟人,作者遭遇到退稿,也絕非世界末日,編輯圈内就有句老話:退稿不退人,如今黨內少數從政同志,斗大的字都寫不出幾個,吹牛又不打草稿才丟人現眼。八年前編印「永懷名譽理事長孫如陵」特刊,發現仲父的審核文稿,小節不拘,大公無私,正是其文格、人格、品格的綜合表現。

《孫如陵先生走了》一文作者陳薇就曾披露:原本只知其文不識其人,直到1990年6月,和文友們到中部遊日月潭,九族文化村,才見到廬山真面目。先讀他文章後,再見他本人,幼稚的我聯想到一句:「文如其人」。文格、人格、品格,都可以從前輩的談吐中讀出來。

即使如此嚴謹篩選稿件,還是有大量創作湧入中副,原因在於這塊金字招牌誘人。丘秀芷的《敬念孫如陵老師》文章指出:「中副」成了作家的金字招牌,誰的文章在那兒多登兩篇,就揚名得快。五、六十年前寫文章的人,以能在中副上見名為光榮,中央日報那時不僅是第一大報,也是海外華僑的思鄉依靠。能够敲中副的大門,是年輕作者的大夢。又由於很多名家甚至黨政要人,為了維持名聲於不墜,也常投稿,如果文字不好,內容不佳,孫先生照樣退稿。

孫如陵秉中副編政,退稿方式公開透明。黃文範的《孫公二三事》表白:他用稿明快,只要10天之內,投稿的人沒接到退稿,就表示不久即會刊載了,百試不爽。中副發稿費更是痛快,文字刊出,一周之內稿費通知單就來了,所以文友都以稿件能上中副為「快」事。取稿用稿絕對透明化,即使知名作家,文字不好,盡可退稿。這一來,我們做了中副編輯,屢試不爽,反而不敢寫稿自投了。

經常寫稿自投羅網,卻通過考驗的釋廣元,為文《敬悼哲思湛然的孫如陵長者》證實:中副的文章,為了向讀者有所交代,篇篇都必須經得起考驗。縱然是編者一時眼瞎,但讀者的眼睛卻是雪亮的。先是逃不過「中副小簡」的難關,最後還是被遺棄的。如陵長者自承,主編中副以來,因為退稿,平均起來,每天至少要得罪五個人,心中暗算,十年下來豈不怨家滿天下了。

陸炳文對於中副,不但沒有任何怨言,而且衷心表示感恩:恩同再造的孫如陵,重作馮婦後親口對著我說,「真想不到,中副作者會有如此的好福利,文章竟能成為升官的工具」。這回升官由薦任調整為簡任秘書,指的是長官屢次發覺拙文見報,而下條子諭示「應鼓勵其在寫作上多下功夫」,後來陸某更加努力從事文字秘書工作,奉命參加寫作競賽幾乎囊括所有獎項,再獲條諭「凡此論文比賽得雋各文,均可見其思想、文采、及工作表達方面,已頗有可觀」。

無巧不巧竟然在中副,未幾便發生退稿事件,那是一篇陸炳文投稿,介紹中國最早的人體像,該寫真作品出自鏡底乾坤大,攝影大師郎靜山粥賢两代表作,1928年在上海拍攝的裸女攝影《少女》,和1973年旅台的近作《抱甕凝思》,既然中副礙於尺度,不便開放圖文照登,旋即自行換了個題目,改投臺灣新生報副刊一試,幸獲主編楊震夷(濟賢)粥友不棄,銘感五內至今難忘,又事隔十多年,孫楊陸三氏巧遇粥會,舊事重提那段處於禁忌的年代,如何巧妙避開忌諱,雅趣軼聞令人噴飯。

中副在孫氏主政的那個政治威權時代,類此退稿事例不勝枚舉,最被人津津樂道的一件,乃直接了當退回黨國元老陳立夫的稿子。然而孫如陵拔擢當年新秀、或文青始终不遺餘力,受惠者有如余光中、朱西甯、司馬中原、張曉風、隱地等作家,對中副這塊文藝界新樂園地靈人傑,印象深刻不在話下。楊震夷的《追思孫如老》冠首嵌名诗句,足以作為代言:「孫公博學點人傑,如昊高懷醉墨田;陵谷文情開智慧,大椽筆底起雲煙。方塊逾百流芳遠,家訓無多末座傳。千億璣珠成絕響,古今懋德畢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