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自謙“老兵”的國際知名藝術大家李奇茂 * 陸炳文

自謙“老兵”的國際知名藝術大家李奇茂 * 陸炳文

更新时间:2016-07-18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自謙“老兵”的國際知名藝術大家李奇茂
一一兼賀濟南市成立「李奇茂教授藝術研究院」* 陸炳文

今(2016)年7月15日,臺北大直國軍某軍事重地裏,實即國防部博愛營區內博愛藝廊,文藝氣息濃郁,文化氣氛尤佳,因此將星雲集,迎來高朋滿座,《李奇茂大師—情境馬祖 / 繪畫新思維水墨創作展》,開幕典禮在此隆重舉行;當天主人翁李奇茂先生,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大家,致詞時一開口卻自謙稱:「永遠是國防部的老兵,只要大家需要我,我永遠都在一旁」。

高齡九十二的長者強調,雖然一生於海內外奔走,到各地去宣揚中華文化,但最感驕傲的一個身分,還在自己是中國的老兵,其實他是大家心目中,最受歡迎的大師級人物。作為後生晚輩的筆者,在李先生面前不敢言老,然而今歲寫字習作落款,小的早已自署“七十四叟”。如此仍無可逃避老字,可是對於大師的“老兵”健康心態,由於親炙多年,體會依舊深刻,且異於同儕者久矣。

按照長期觀察所得,臺灣藝術界巨擘大椽,自詡“老兵”一詞,自然脫口而出,我同在現場的機會,至少就有五次以上,親耳聽聞李師謙虛,親眼目睹他的謙卑,更親歷其境體察其精義,當中應當具有兩層涵義:第一、以文化“老兵”的責任自許,憶往成就歸功於人文的薰陶,心系中華文明有待傳承進步;第二、以軍中“老兵”的經歷自適,追溯榮耀歸功於國軍的培育,勗勉年輕軍人理當報效國家。

李先生自復興崗學院前身、政工幹部學校,一度叫做政治作戰學校,美術系畢業至今,已接近70個寒暑,後來歷任各大學教職,美術系所教授兼主任多年,桃李遍天下,自不待贅述,受贈名譽學位,多到數不勝數,推廣社會藝術教育,卓然有成,到處弘揚中國固有文化,成功不居,皆有目共睹,以上推崇實不作第二人想,我還不想用臺灣第一人譽之。

海峽兩岸對李奇茂教授的正面評價,比較喜歡跟兩位藝壇前輩相提並論,那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藝術大家:齊白石和張大千兩大國寶級人物。

李老師嘗坦承創作藝術,齊白石對其影響最大,所以是生平最佩服的藝術家之一,也一直遵循著齊老的筆墨思想,牢牢記住那一句名言:“萬物過眼皆為我用”。實際上正是這種相互為用的結果表現,我國水墨藝術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呈現,中華傳統繪畫又源於人民日常生活展現。李奇茂創作始終本著齊白石的啟示,繼續傳承中國水墨畫文化,充分利用中國繪畫的精神,拿捏好筆與墨這兩個重要因素,並將作品高度融合了藝術與生活,作畫更遊走於出世和入世思想之間,盡情發揮在灑脫自由的媒材空間,依託筆墨紙三者來實現藝術作品,成為古老智慧的累積、和民族文化的結晶,兩人同樣老而彌堅彌新,長年勤奮保有藝術創作活力。

李師還不諱言自成氣侯,張大千給他很大鼓勵,因而高度重視一件事,才出校門不久的文藝青年,有幸負笈遠赴巴西的八德園,向經營並居住在那裏十多年,馳名國際的水墨畫大師討教,體驗出浩瀚藝術領域,只有起始點而無止境,又領悟到人世間,沒有人一出生,就一步登天,就成名成家,都是需要經過漫長歲月浸潤,逐漸才出名成大家的。大千居士假如沒有敦煌那一段,大量臨摹古跡壁畫,甚至出現高仿製品,後來世人恐怕不會肯定,張大千對中西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如今李奇茂似乎也不可能,享有“當代張大千”的美譽,繼大千之後在海外揚名立萬,世所公認正逐步自我成長,最有影響力的中國書畫藝術家。

如果我的記憶沒有錯的話,李師在國外的個人首展,始自1974年的首爾,當時尚且稱之為汊城;然而在大陸首次個展,也就是所謂處女秀,奉獻給了人文底蘊深厚的魯地,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濟南市美術館,1999年的雀屏中選,留下印象這般深刻,在我行政院於同年稍後,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頒予大師國家文化貢獻獎。

日前,師母張光正教授告訴我,老家濟南市即將成立「李奇茂教授藝術研究院」,咸信這將是全球第一座,也會是獨一無二的一座,同性質的文化藝術學術研究機構,不僅擁有海內外唯一冠名的榮譽,而且榮獲大師首肯把新家,建在自己的家鄉這方沃土上,誠為兩岸文化交流史上的頭等大事,作為臺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主席的我,原本應該為此盛舉大書特書一番,無奈下走筆禿加以又文拙,但求謹身節用文字,勉力試作,自為詩題:“祝賀李奇茂教授藝術研究院成立”,聊表心意,七絕四句,如下:

「老兵自詡世無雙,九二妙齡風雨扛。藝術大成書畫外,傾情所系是家邦」。詩作第一句與第三句的原意,恰如本文上述各節內容旨揭;第二句采“九二妙齡”,而不用“九二高齡”,其意則有三種內涵:一是、通過年齡來突顯事實,李師之秉持勤奮努力,所取得的令人起敬成就,豈一個妙字了得;二是、從近年全球粥會官網發佈的,有關李教授的幾篇報導文章看,先生為人風趣幽默,也當得起一個妙字;三是、先生此壽暗合“九二共識”,為三、四兩句的拓展留下伏筆,個人暗自竊喜,真是妙不可言。第四句昇華到兩岸關係,特適合當前和平発展需要。

另外,我粥會核心幹部董峰君,聞此喜訊,普天同慶,開張大吉,院務亨通,也樂於撰“祝李奇茂教授藝術研究院在濟南成立”,一冠首嵌名聯,特此同申賀忱,我業已併同拙詩,寫成行楷書法兩件,屆時可望攜往成立大會,現場當面致贈大師惠存。茲先附錄楹聯句云:「“奇”石峰還顯矮,“茂”林木已成材」。

我先睹為快,自行解讀之:貴院設立旨趣正確,規模大小各有主張,但總不宜自我矮化,一如叢山峻嶺,遠近高低各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但總不應只建成小石小峰,只以研究發展書畫為主,而實在應該擴大研發範圍,力逮以藝術文化為主要範疇。

個中理由很簡單,因為巨山如嶺、茂林如椽大師,李奇茂的專長和成就,不僅僅在書畫造詣方面而已,他所擁有的藝術創作特質,包括高貴的人格特質在內,都是舉世無雙,都值得大家去深入挖掘,探究和研習其成功之道,特別是其超凡入聖之處,不久之後形成一門顯學,自成一家的“李奇茂學”,指日可待,貴院唯吾獨尊“李學重鎮”,計日程功,筆者乃頭號“李學粉絲”,是所至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