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第八届海峡论坛两岸同名村论文集④王桂明

第八届海峡论坛两岸同名村论文集④王桂明

更新时间:2016-06-07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第八届海峡论坛两岸同名村论文集④王桂明

论文题目:《新竹客运公交车站名称浅谈》
          -–以[新竹-大华科大(经芎林)]为例

壹 前言
同名(同宗)村的田野調查與歷史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探討議題。茲以渡台祖居住過的祖籍地「泉州安溪」為依據,找到新竹地區與其相關的地名,「泉州厝」與「安溪寮」。
落實的研究,就是要親自走訪,眼見為憑,上述這兩個地點,離我家近,也便於田野調查。整條線的探索,比單點研究更有意義,因此改以「新竹-大華科大(經芎林)」的公車站名稱為研究對象。
本文即是筆者將前後四次實地探訪新竹縣竹北、六家、芎林與桃園市平鎮的資料,整理而成的報告,內文涉及歷史文化、地理、族群、人口、宗教信仰、古文物等多方面的探討。
清水祖師與開漳聖王,這兩位閩籍神祇,在客籍人口占絕對多數的竹北市與芎林鄉,各有一間廟宇「祖師廟」與「百壽宮」,將其奉為主祀神明,這是值得關注與研究的議題。

貳 公車站名稱淺談
新竹客運官方路線名稱是「新竹-大華科大(經芎林)」,公車路線編號為5615。

一、公車路線
從起點新竹到終點大華科大,總共43站的公車路線車站名稱如下:
1新竹總站(起點)→2國賓大飯店→3新竹高工→4台肥五廠→5前溪→6經國路口→7下斗崙→8台新罐頭廠→9祖師廟→10縣府入口→11泉州厝→12上泉州厝→13縣體育場→14鹿場→15上鹿場→16六家→17代辦所→18交叉口→19十興→20上十興→21下東興→22東興→23東海國小→24東海→25東平→26東光→27三崁店→28砂石廠→29華聯廠前→30下山→31下田洋→32田洋→33縣農會→34集會所→35上山→36柵門口→37農倉前→38芎林→39文山街→40芎林國小→41大華科大一站→42華興→43大華科大二站(終點)

二、公車站名稱淺談
茲將5615線客運公車,由南而北,繼而由西往東,依序淺談沿途公車站(車牌)名稱,及其附近的歷史建物:
新竹總站
新竹總站,位於新竹市中華路二段471號,新竹客運前身為「臺灣軌道株式會社」,成立於1919年,經營輕便軌道客貨運輸,1946年更名為「新竹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現營客運路線77條,營運區域遍及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等縣市。(註1)
國賓大飯店
國賓大飯店5星級豪華飯店,位於新竹市中華路二段188號,是新竹地區的機關行號與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廠商,招待重要客戶與貴賓的首選之一。
新竹高工
1944年成立,校名「新竹州立新竹工業學校」,1945年改名「新竹工業職業學校」,1969年更名為「新竹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站牌在新竹市中華路二段1號。
台肥五廠
台肥五廠是「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新竹廠」的簡稱,曾經是全台最大化學肥料工廠。站牌在新竹市中華路一段281號,其原有的日式員工宿舍已於2008年底拆除,2010年新竹廠土地進行新竹科技商務園區第一期開發計畫。新竹世博台灣館位於台肥五廠的東南端。
前溪
前溪站牌在新竹市中華路一段225號,即「溪埔橋」南端橋頭,此處舊名溪埔仔莊,1946年改稱前溪里。溪埔橋下的流水,是隆恩圳、二十張犁圳和白沙屯圳灌溉餘水的排水道,水道的主要部份在前溪里,故稱前溪大排水。(註2)
經國路口
站牌在新竹市中華路一段89號,即「中華路」與「經國路」北端交叉路口,此處舊名二十張犁莊,1946年改稱水源里。因其南境隆恩圳北側,為新竹自來水廠的取水源地,故取名水源里。(註3)台灣地區諸多城市,主要幹道都取名「經國路」,以感念蔣經國先生對台灣地區經濟建設的重大貢獻。
下斗崙
站牌在竹北市新崙里中華路46號。斗崙原稱斗六崙,斗六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地名譯音,抑或租穀一斗六升之意,不得而知,惟「崙」即小崗阜之意,因南北繞以溪水,原多河濱砂丘,故取為地名。雍正九年(1731)南安人張春率眾來墾成頂斗崙、中斗崙、下斗崙及泉州厝等小村落。(註4)依此推算,漢人在此區的開墾發展已有285年以上。
台新罐頭廠
設立於1962年,主要產品是農、水、畜產與蔬果之醬、汁食品加工及罐頭製造。2004年該公司已登記解散,惟冠名站牌仍然屹立在竹北市福興路1103號。
祖師廟
路旁高大牌樓寫著「斗崙清水祖師廟」,廟址新竹縣竹北市福興路973號。路名福興,或許有福建人在此興業之意。1947年建廟,主祀泉州安溪地方守護神「清水祖師」。1983年改建為二層樓廟宇。為斗崙里民信仰及活動中心,社區發展協會、長壽俱樂部、圖書館、媽媽教室等,均附設在此。(註5)廟門楹聯為「清徹巖泉濁氣驅除澄世相,水滋田地生機孕育活黎民」。祖師廟旁的福源宮,建於1965年,主祀福德正神。廟門楹聯為「福高正直千秋在,德厚神恩萬古存」。
縣府入口
新竹縣治於1988年,從升格為省轄市的新竹市遷出,遷至新竹縣竹北鄉斗崙村,同年10月底,竹北鄉升格為縣轄竹北市,村亦升格為里。因外來移入人口成長快速,於2001年將原斗崙里析為新崙、北崙與斗崙3里,縣府位於今之北崙里。(註6)
泉州厝
公車站在竹北市福興路與縣政二路交叉口東側,「康乃爾」幼稚園旁邊。清領時期,此處是福建省泉州府移民墾殖地,形成小聚落,因而得名。(註7)
上泉州厝
上泉州厝位於泉州厝的東邊、上方,閩南語及客家話慣用「頂」與「上」表示上方。在鹿場聚落客籍人數占92.5%,(註8)族群人數閩少客多的情況下,閩南語的「頂泉州厝」自然稱為客語的「上泉州厝」。
上泉州厝公車站牌旁的雙興宮,主祀福德正神,廟門楹聯為「鹿門多賢達木源水火傳古風,場圃有能人忠孝節義家淵源」。點出此處屬於鹿場里。雙興宮原名東興宮,是鹿場里的大伯公,結合縣治徵收前的北興宮,更名為雙興宮。此處的大伯公,是客家人對福德正神的慣稱,即為閩南人慣稱的土地公。
縣體育場
新竹縣體育場又稱竹北巨蛋,主場於2005年完工,可容納一萬五千人,用於體育競賽、展覽和大型集會。2015年第28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在新竹縣舉行,主要舉辦場地就在這裡。
鹿場
鹿場往昔為鹿群棲息之地,為平埔族人的獵場,或說漢人移居到此後,在此飼養鹿而稱為鹿場。(註9)公車站位於福興東路一段268號,四周都是建築物,已看不到鹿群低頭吃草或追逐嬉戲的景象。
上鹿場
上鹿場在鹿場聚落的東南邊,竹北市的地勢,東南邊較高,西北邊較低,因此東南方,亦即上方的意思。與上泉州厝的「上」字,有相同含義。公車站牌立於福興東路一段306號,四周都是建築物。
六家
舊稱六張犁,1920年改稱六家,地名由來有二,其一,翻耕時需要六隻牛拖著六張犁,才能完成耕作;其二,當地以五甲地為一張犁計(一甲約等於一公頃),當時墾成面積有三十甲耕地,取名六張犁。站牌位於福興東路二段10號,附近有新竹縣竹北市老人安養中心、鹿場里集會所、社區活動中心與六家國小。成立於1906年的鹿場公學校,1921年改名六家公學校,1968年改名六家國民小學,是現今竹北市設立年代最早的小學。(註10)
代辦所
六家郵政代辦所的簡稱。公車站牌在竹北市嘉興路212號。為提升六家地區的郵政服務,於1985年在六家成立竹北郵局第三支局,(註11)目前竹北六家郵局位於嘉興路457號。
交叉口
交叉口站牌北邊約半公里處,名為安溪寮,其地名源於泉州府安溪縣移民在此搭茅寮安居,(註12)從交叉口公車站到安溪寮橋約700公尺,此橋是目前還可以看到與安溪寮相關的名稱。當地老者告訴筆者,這附近就是安溪寮,公車站就在過了十興橋的下坡處,可惜筆者騎著摩托車來回數趟皆遍尋不著安溪寮站牌。
十興
竹北市十興里一帶,原屬頭前溪主流流域,後來河道南遷,居民將河川地開闢成良田。十興這個名稱,可能寓有十個墾戶合力墾成,在此興起的意思。(註13)竹北地區地名喜用「興」字,取該字有興起、興盛、旺盛之意。站牌附近的榮興宮,主祀福德正神,廟門楹聯為「榮封食邑崇神碁杞,興作新民慶為緣」。
上十興
公車站牌位於十興的東邊,高鐵高架橋的西側,此處有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坪與植樹,是2009年成立的「新竹縣世興空氣品質淨化區」,該區原為亂倒廢棄物,雜草叢生及孽生病媒蚊的地方。園區以生態工程為構築原則,並植栽綠化,增加含氧量及減少揚塵。此淨化區是2013台灣燈會在新竹縣的展區之一。
下東興
竹北市的地勢,東南邊較高,西北邊較低,因此臨近東興聚落西北側的聚落稱為下東興。公車站牌位於竹北市東海里東興路一段625號附近。
東興
公車站牌位於「科技部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的北門口。此園區為重大建設計畫之一,園區以三大中心的磁吸及研發資源之共享,積極引進國際知名的生醫產業與研究單位,並結合新竹科學園區與ICT(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產業優勢,產生聚落效應,著重建立創新技術價值確認與產業化加值的平台,做為帶動生技產業發展的先導園區。
東海國小
1956年成立六家國民學校東海分校,1959年分校獲准獨立為新竹縣竹北鄉東海國民學校,由陳玉球先生出任首任校長。1968年改名東海國民小學。(註14)
東海
舊名東海窟,地名由來有二,其一,從先墾成之地而言方位,客語海與溪同音,窟即積水之凹地,意在東方瀦水之凹地。其二,指位在六家之東,有處潭水充沛浩瀚似大海的潭窟,民眾稱其東海窟,後簡稱東海。(註15)如今積水凹地已乾涸,居民引水圳灌溉水稻田,因水源充足,成為新竹縣主要稻米產地之一。
東平
東平公車站牌立於竹北市東興路二段142號,距離東海公車站約250公尺。這裡的東平是指位於東海里的小地名,與竹北市的東平里無關。
東光
東光公車站牌立於竹北市東興路二段285巷口。距離東平公車站約500公尺。郭里長說,當地老者有確切答案後,再給我東平與東光地名由來的答覆。
三崁店
地名由來有二,其一,該地為九芎林赴舊港的必經要道,最初只有三間店舖於此,即稱三崁店。其二,「崁」意指地形上高低落差之處,本地位於頭前溪河階地上,從河床一帶至此為第三層河階高地,早期此地為東、西往來要道,設有店家於此,因而名之。(註16)實地觀察公車站牌附近地形,筆者認為河階地的說法,接受度較高。站牌邊的三崁店福德宮,主祀福德正神,清代中葉即建有小石廟,今廟宇建成於1987年,廟門楹聯為「福澤降臨三崁店,德音播到萬人家」。
砂石廠
公車站附近,加油站對面約300公尺處有一砂石廠,名為「國產實業竹北廠」。這條公車路線,屬於竹北市轄區最西北端的「下斗崙」與這裡最東南邊的「砂石廠」,兩端公車站牌距離約7.7公里。
華聯廠前
公車站設在芎林鄉下山村文山路1346號「華聯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芎林廠」前,該公司1955年設立,主要產品是電力設備與電池製造業。前一站「砂石廠」位於竹北市東海里與此站「華聯廠前」位於芎林鄉下山村,其分界有兩種說法,其一,東海里與下山村以東山溪為界,其二,以五座屋圳為界,(註17)西北側為竹北市,東南邊屬芎林鄉。
下山
公車站牌設立在芎林鄉下山村文山路1237號,下山為客語山下之義,地名由來有四,其一,位於犁頭山下,其二,與飛鳳山丘陵上的上山村相對應,其三,原稱九芎林下山村莊,意在芎林下方依山之村莊,以與上山莊對應稱,其四,因有下山山橫亙於本村北側(註18)
站牌附近有指示牌,寫著「百壽宮王公廟→」,田野調查當然不能漏掉看到的資訊,依指示從文山路1286號旁的巷道前進約600公尺抵達百壽公。
客家聚落一般信仰三官大帝、三山國王與義民爺,而百壽宮祀奉主神為,福建漳州地方守護神「開漳聖王」,在客籍人數占絕對優勢的地方,祀奉閩籍神祇,一定有特殊之處。
廟祝張先生告訴筆者,其祖籍廣東嘉應梅縣,渡台祖是17-18世,現已傳衍至26代,家族大多住在桃園平鎮,王公(開漳聖王)是其祖父由桃園平鎮東勢建安宮分香而來,因當時遷徙來此開墾並非順遂,王公來此之後,就較為穩定。百壽宮建成於1984年,附近居民大都是張姓族親,廟方每年農曆正月組團1-2部遊覽車,回平鎮東勢建安宮謁祖,農曆2月15王公聖誕日舉行祝壽祭典。依據統計至2000年6月的芎林鄉居民姓氏統計表,顯示張姓是下山村第一大姓。(註19)
筆者前往桃園平鎮東勢建安宮參訪,從該宮廟祝與沿革得知,嘉慶16年(1811)已建廟,為平鎮地區百姓之信仰中心,每年王公聖誕日,皆由祭祀圈的六大庄輪流敬奉,獻祭神豬神羊。(註20)當地客籍善信祀奉閩籍神祇開漳聖王的特殊信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下田洋
芎林鄉的地勢與竹北市同為東南邊較高,西北邊較低,因此臨近田洋聚落西北側的聚落稱為下田洋。公車站牌立於文山路1139巷口,其西北側約200公尺,路旁為五座屋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五座屋指由五戶屋舍所組成的聚落。(註21)廟建於光緒初年,現有廟宇建成於1995年,廟門楹聯為「福厚濟田家年年人壽,德深施鄉里物阜民康」。
田洋
公車站牌在文山路1045號。1934年完成頭前溪治水工事,芎林鄉沿溪一帶,自此即無洪水之患,本鄉土壤肥沃,水利豐富,上山、下山產米,品質之優冠於全縣。田洋為上山村的平原區,地勢平坦,稻田縱橫其間,故而名之。(註22)
縣農會
新竹縣農會前身為日治時期的「新竹州農業會」,1951年會址遷於新竹市公園路,新竹市升格省轄市後,配合縣府遷治,於1992年遷至現址新竹縣芎林鄉上山村文山路989號。
集會所
芎林鄉上山村集會所,附設上山村活動中心,社區發展協會與長壽俱樂部等。統計至2016年4月,上山村有4,726人,是鄉內人口數最多的第一大村。舊有集會所只有30多坪,2014年改建為約80建坪的新集會所。
上山
公車站牌立於芎林鄉文山路816號對面,上山為客語山上之義,地名由來有三,其一,在上方丘陵上聚落,與其西北方之下山相對稱,其二,因有上山山橫亙於本村北側,其三,東側聚落位於飛鳳山丘陵上,與位於下山村的「下山」聚落相對應。(註23)由公車站往芎林方向前進約100公尺,是1993年完工的上山2號橋,此處橋上有「綠獅農村社區」大型標示牌,橋下圳道設有水門,稱為閘門或水汴頭,在此將下山圳之水分別注入支渠,稱左圳為下山圳田洋支線,稱右圳為下山圳山下支線,分別灌溉五座屋、東海、六家與上山、下山、東海之農田。
柵門口
公車站牌立於芎林鄉上山村文山路733巷口,地名由來有二,其一,昔日芎林市街自今之打磚窩口經芎林衛生所至芎林福音中心一帶,種植有一排密密麻麻的刺竹,作為保護芎林市街安全的柵欄,柵門口即為進出芎林的門戶所在,其二,大致為上山村與芎林村的交界一帶,柵門口即為芎林市街的出入口。(註24)
筆者實地分析,初判目前公車站牌設立之處「閘門口」有可能才是正確名稱。說明如下:(1).柵門口公車站牌,距離水汴頭閘門口約300公尺,距離下一站「農倉前」約200公尺,距離芎林衛生所約500公尺,以距離來看,水汴頭閘門口近多了,地名的選用以距離最近者較具代表性。(2).依據地名由來敘述,推論柵門口,位於今文山路與文德路交叉口的芎林衛生所旁邊或其附近周圍100公尺左右的地方,柵門位於刺竹與道路叉路口,較為合理,而非遠離密密麻麻的刺竹,於500公尺外,再行設置柵門!
農倉前
公車站牌設立在芎林鄉文山路626號大門口,此處是「新竹縣芎林鄉農會供銷部」與「台灣省糧食局新竹管理處公糧委託倉庫」。
芎林
舊名九芎林,1920年改為芎林。曾有鄉代建議將諧音「窮」林,改為「文」林,因經費與其他考量而作罷。公車站牌位於芎林鄉文山路512號,其與文山路502號之間,目前是大型露天停車場,此處原為1974年設立的「新竹客運公司芎林站」,設有站長、副站長各一人,冷氣車12輛,員工15人,行駛路線,分往新埔、關西、橫山、竹東與竹北。(註25)近年因新竹往芎林的客運黃金路線,延長行駛至大華科大,而將此調車站撤除,僅設立公車站牌。此站附近有「芎林鄉公有零售市場」以及以客家美食聞名的百年老店「美濃樓飲食店」。
文山街
公車站牌在文山路377號,其旁之廣福巷,可通往廣福宮,該宮創建於1800年,主祀三山國王,廟埕左側圍牆邊,共有三面古碑,即兩面「義渡碑」與立於1867年的「奉憲示禁碑」,廟內左側牆上,掛有「芎林莊誌」匾,是研究芎林開墾與發展的重要史料。(註26)筆者認為「芎林莊誌」落款民國十七年立,與史實不符,因當時的台灣還是日治,民國十七年即是日治昭和3年(1928)。
芎林國小
校址是芎林鄉文林村文山路288號,其前身為1898年成立的九芎林公學校,1968年改稱新竹縣芎林鄉芎林國民小學,今之六家國小與五龍國小,皆由其分出。有「台灣民謠之父」稱號的地方名人鄧雨賢,1940年任教於芎林公學校。附近的「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2005年落成,主要就是紀念與發揚其音樂成就。
站牌附近有創建於光緒2年(1876)的「文林閣」文昌廟,今廟宇為三層樓建築,建成於1996年,每逢考季,來此祈求上榜及第者眾。
文林閣左前方,文昌街4號後面有歷史建物「呈甘眾善橋捐題碑」,碑文指出該橋重建竣工於日治大正癸亥年,即大正12年(1923)。碑由數段石塊堆成尖塔型,高約一層樓,其基座四面均刻有善信芳名寄附金額與聯對。
文林閣右前方,文昌街35號旁巷口有指標往「高梘頭福德祠」,該祠主祀福德正神,已有百年歷史。梘為導水的長竹管,下架木以引水渡河之竹器。(註27)今廟宇建成於2001年,廟門楹聯為「福並青山不老,德如綠水常流」。
大華科大一站
公車站牌在大華科技大學大門口,站牌名稱居然是錯誤的「中華學院一站」。該校成立於1967年,校名「私立大華農業專科學校」,爾後由農專改制為工專、工商專,1997年升格為「大華技術學院」,2012年奉准改名「大華科技大學」。
華興
公車站牌位於芎林鄉水坑村文華街295號,鉅鹿堂魏姓民家門口,站名由來,當地人戲稱有「大華興盛」的含意。前方約100公尺,文華街285之1號門口掛有「新竹縣竹東關東橋橫山芎林羅姓宗親會」直立式木匾。
大華科大二站
此站是此線公車的終點站,其旁即為大華科大電機館。這條公車路線,屬於芎林鄉轄區最西北與最東南邊的公車站牌,分別是「華聯廠前」與這裡的「大華科大二站」,兩端距離約4.7公里。

三、公車站名稱的分類與統計
(1).車站名稱其字數統計分析:2字有13站(30.23%)例如鹿場、東海;3字有16站(37.21%)例如祖師廟、三崁店;4字有10站(23.26%)例如上泉州厝;其他4站(9.3%),可見本路線公車站名稱,字數以3字居多。
(2).車站名稱以聚落名稱命名居多:共有23處(53.49%)例如上山、十興。
(3).車站名稱以學校、工廠、政府機構名稱命名:共有16處(37.21%),其中學校5處例如高工、國小。工廠4處例如砂石廠。政府機構4處例如縣體育場。

參 結語
頭前溪是新竹縣、市的天然界線,也是新竹地區的第一大溪,頭前溪兩岸的公車站名稱分別是「下斗崙」與「經國路口」,未見此線公車站名稱為「頭前溪」,以及未尋獲「交叉口」公車站附近的「安溪寮」站牌,稍感可惜。
從車站名稱大華科大一站、二站,無法直接分辨這兩站之間的相對方位,若將一、二站改名東、西或南、北站,相信在方位的認知上,會更加明確。新竹客運公司應儘速把大華科大門口,錯的離譜的「中華學院一站」公車站牌撤離。
安溪寮在竹北市十興里的確切範圍?來此開墾的安溪人,其後裔現況?還有百壽宮附近地區,當地客籍善信祀奉閩籍神祇開漳聖王的特殊信仰現象。以及芎林柵門口的確切位置?廣福宮內的「芎林莊誌」匾,落款年代為何與史實不符?筆者認為上述這些議題,皆可定為議題,待適當時機再加以深入研究。(作者王桂明为台灣閩台同名村交流中心秘书长、新竹縣王姓宗親會顧問)

參考文獻
一、參考書目
洪敏麟,1983,《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上》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安倍明義,1987,《台灣地名研究》台北:武陵出版社
范良森,1993,《財團法人東勢建安宮簡介》桃園:財團法人東勢建安宮
呂順安,1995,《新竹縣鄉土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施添福,1996,《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八‧新竹市》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舜臣,1996,《竹北市志》新竹:竹北市公所
莊興惠,2004,《芎林鄉志》新竹:芎林鄉公所
莊興惠、邱秀珠,2006,《新竹縣芎林鄉廣福宮簡介》新竹:廣福宮管理委員會
施添福,2010,《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四‧新竹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二、參考期刊
黃奇烈,1954,《新竹文獻會通訊‧第8號‧竹北》新竹:新竹縣文獻委員會
黃奇烈,1954,《新竹文獻會通訊‧第11號‧芎林》新竹:新竹縣文獻委員會

三、網路資料
大華科技大學
http://www.tust.edu.tw/bin/home.php,2016/5/7擷取
台新罐頭廠股份有限公司
http://datataiwan.com/company.php?id=46607000,2016/5/10擷取
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taifer.com.tw/taifer/tw/,2016/5/10擷取
華聯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http://datataiwan.com/company.php?id=48148100,2016/5/10擷取
新竹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hcbus.com.tw/,2016/4/13擷取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http://www.sipa.gov.tw/index.jsp,2016/5/2擷取
新竹高工
http://web.hcvs.hc.edu.tw/bin/home.php,2016/5/10擷取
新竹縣戶政服務網,105年4月 竹北市 人口統計報表http://w3.hsinchu.gov.tw/house/print/village.aspx?y=105&m=4&c=01&l=%E7%AB%B9%E5%8C%97%E5%B8%82,2016/5/16擷取
新竹縣戶政服務網,105年4月 芎林鄉 人口統計報表http://w3.hsinchu.gov.tw/house/print/village.aspx?y=105&m=4&c=07&l=%E8%8A%8E%E6%9E%97%E9%84%89,2016/5/16擷取
新竹縣戶政服務網,105年4月 新竹縣 人口統計報表
http://w3.hsinchu.gov.tw/house/print/city.aspx?y=105&m=4,2016/5/16擷取
新竹縣芎林國小
http://www.cles.hcc.edu.tw/bin/home.php,2016/5/7擷取
新竹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http://www.hsinchu.gov.tw/zh-tw/AboutHsinchu/Population,2016/5/16擷取
新竹縣農會
http://www.hcsfa.org.tw/fengxi/front/bin/home.phtml,2016/5/7擷取
新竹縣體育場
http://stadium.hcc.edu.tw/bin/home.php,2016/5/2擷取

註釋出處(作者,出版年:頁碼)
註1:施添福,1996:100-101;新竹客運網站
註2:施添福,1996:86-87
註3:施添福,1996:85-86
註4:洪敏麟,1983:170;陳舜臣,1996:54-55
註5:陳舜臣,1996:55,354-356
註6:施添福,1996:25,58
註7:施添福,1996:58
註8:洪敏麟,1983:170
註9:洪敏麟,1983:170;陳舜臣,1996:57
註10:洪敏麟,1983:171;陳舜臣,1996:58,274;施添福,2010:62
註11:陳舜臣,1996:233-235
註12:洪敏麟,1983:173;陳舜臣,1996:55
註13:洪敏麟,1983:173;陳舜臣,1996:55
註14:陳舜臣,1996:297-300
註15:洪敏麟,1983:172;陳舜臣,1996:56
註16:洪敏麟,1983:172;陳舜臣,1996:56;施添福,2010:65
註17:陳舜臣,1996:56;施添福,2010:208
註18:施添福,2010:208;洪敏麟,1983:213;莊興惠,2004:72
註19:莊興惠,2004:604-610
註20:范良森,1993:11-18,95
註21:施添福,2010:210
註22:黃奇烈,1954:1;莊興惠,2004:72
註23:洪敏麟,1983:213;莊興惠,2004:72;施添福,2010:206
註24:莊興惠,2004:72;施添福,2010:208
註25:呂順安,1995:328;莊興惠,2004:591-592
註26:莊興惠、邱秀珠,2006:3-11
註27:洪敏麟,198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