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第八届海峡论坛两岸同名村论文集③林瑞典

第八届海峡论坛两岸同名村论文集③林瑞典

更新时间:2016-06-07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第八届海峡论坛两岸同名村论文集③林瑞典
论文题目:《同安下山头寻根谒祖三部曲》
                 --神主对接、宗亲交流及联谱编修
                               前言
     近年來,大陸政策改弦更張,隨著兩岸交往頻繁,台灣同胞諸多回內地找尋族譜,從世系尋根探源之舉又蔚為風氣。既編妥完整世系,2012年透過網絡確認祖籍地現址,為回鄉尋根謁祖鋪路。另查出開基同安潘塗祖美宗公為闕下的金紫林衍派。2013年7月13日欣逢晒譜節(農曆六月六日)應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之邀,參加首屆「海峽兩岸民間譜牒文化交流大會」,捐贈渡台世系表及相關資料冊。經由館方事先引介祖籍地宗長,會後順途到同安區西柯鎮下山頭展開尋根之路,隔一個月更由拍攝回之清季神主牌中神奇的找到回籍祖先名諱,即對接到渡台二、三世回籍的祖先。時隔220年左右,其間歷經日據、國共交惡中斷往來達百餘年,能一次對接成功,真是不可思議。自尋根由神主牌對接日起閩台宗親三年來通信聯繫外,兩岸族親已有數次往來聯誼續緣交流,也由兩地資料推測出渡台祖來台時間及回籍祖先年代。本人藉由參加2014第六屆海峽論壇舉辦「首屆閩台同宗(同名)村交流大會」,配合推動兩岸民間宗親聯誼交流平台及2015年又參與第七屆海峽論壇「兩岸同名同宗村文化論壇」,兩次會後均回祖籍地拜會,親赴浦頭林氏家廟續探大陸祖之源流,先後取得<金紫美宗浦頭族譜(1994重修)>並已協助建立磁灶回祖居之再公世系與渡台世系聯結,均補入重修浦頭族譜中,完成連譜編修工作。
    今逢第八屆海峽論壇中「兩岸同宗(同名)村文化論壇」舉辦之際,特以筆者同安下山頭尋根謁祖為例,就編修渡台世系、神主牌對接、宗親交流、聯譜編修為主軸,留下紀錄,提出若干心得分享,期有助兩岸各姓同宗尋根或修譜對接之參考。
  本文  茲以編修渡台世系表、神主牌對接、宗親交流、聯譜編修分述如次:
一、編修鳳邑林氏渡台世系表
    林姓家族督管臺鳳本族渡台始祖傳公約於清季乾隆年間渡海來台,世居鳳山縣港東中里牛埔庄,迄今衍傳十二世,約二百五十年左右。其間歷經1895年台灣割讓日本,至1945年(民國34年)台灣光復,被統治長達五十年;惟因國共交惡,內戰全面爆發,人民政府成立,迨1949年底(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台,海峽兩岸中斷往來,迄2008年大小三通全面開放,又相隔近六十年之久,年長日久人時地物事面目俱非。古云:舉目能無念宗功祖德,心存豈不思水木淵源。
    2011年底逢辛亥百年,自服務四十年餘的公職崗位屆齡退休,乃思重修家譜,藉以序昭穆、立世系、明親衰、別長幼、共守倫常,團結以親,恢祖宗積業於不墬,振忠孝儒禮之風以昌厥後。遂依先祖父蕃公1959年所恭錄本族肇基臺灣世系表及直系世譜資料延續,經詢問、訪查、蒐集、網路查證、資料整理,終於2012年壬辰荔月初步編撰完成至十二世。
    本人編修渡台世系表主要參採文件及途徑約有下述幾方面:
    1、 原有一至七世世系表
       2、 牛埔庄林氏直系世譜及祖塋墓碑奉祀子孫名字
       3、 林姓鬮書(大正六年1917 追認)
       4、日據時期戶口調查簿及台灣光復後戶籍謄本
       5、實地逐戶訪談記錄及現行戶口名簿
其內容詳載於「編修鳳邑林氏渡台世系與尋根謁祖後記」一文(發表於第七屆海峽論壇海峽百姓論壇論文選集),本文不再贅述,僅列出供參考。

二、確認祖籍地和宗派源流與神主牌對接
    1、祖籍地和宗派源流的確認
原有世系表中載明本宗族堂號為西河堂 進浦頭祠堂,祖籍地為福建省泉   州府同安縣下山頭磁灶。目前同安村林姓族人原有閩南式建築的大廳門額皆寫「西河堂」三字,洋式大門上亦如是冠上堂號。廳堂孝思堂祖龕奉祀歷代祖先牌位,內牌標示的祖籍地與世系表相同。尤其祖塋墓碑均鐫刻「銀同」,以表明祖籍來自福建同安。經由網絡搜尋同安縣沿革「銀同」、「銀邑」、「同邑」均係同安縣別稱,而下山頭磁灶指北宋時期的同安縣從順里三都下崎保磁灶鄉,至康熙五十二年仍沿用明制。
       另尋根謁祖時由宗親處拿到其祖輩抄錄的一份「塗樓前歷史傳略」亦指   稱塗樓前地名原稱磁灶,根據歷史傳說:北宋時期,在地鄉里名稱大都以姓氏聚落為名。下山頭在磁灶山,從庄里盌窑墩起沿海邊至走馬山、普灶下山仔邊香山仔止,共建九條磁窑,而沿襲磁灶鄉之名。 所以下山頭古地名為磁灶,當地居民以柯、林兩姓為主,而有磁灶柯、磁灶林稱號。至此確認了下山頭(磁灶)為尋根地,目前行政劃分為厦門市同安區西柯鎮下山頭村(里),有別於泉州市轄屬晉江市,以陶瓷瓦罐建材業興盛之磁灶鎮,可避免誤導尋親地點,為回祖籍尋根謁祖增加信心。
        為查同安下山頭及浦頭等地名,導出更多寶貴資訊,得知本家族宗派源    流及分布地區,諸如:闕下林世系源流、金紫林家源流概述(比干文研第三期1996、8)、金紫林氏(新博浪網頁)、閩台緣博物館提供「厦門同安林氏源流」、「金紫林氏重修族譜」等珍貴史料,包括塗樓前歷史傳略均指本渡台支系源於同安潘塗祖美宗公衍派(公元1225入居同安亨泥)。唐代闕下祖與九牧祖恰分支,闕下林九世續接宋末金紫衍派,金紫七世祖仲麟公開列五宗生五子,第四子美宗由安溪遷到潘塗定居。美宗公生四子,長子真虎居潘塗,次子真應分居下山頭,三子伯晉居浦頭,四子元成住窯頭,後移新厝頂,各自興家蕃衍成族,而本支派則係伯晉公的二房後裔玉麟公由浦頭再遷移下山頭與真應公後代毗鄰而居,遂與另一位親屬即土樓前吉公(士貞)派下共同開墾磁灶,以海為生,以農為家。後又建一座城堡式土樓(土角厝)共十四間,遂以土樓前為名,有別於下山頭真應公衍派。
        此於2013年參拜下山頭林氏家廟、土樓前祖廳及本支派倖未毀於文革之舊祖廳而明確宗派系統。除整理相關世系,今以簡明四字聯詞呈現本家宗派源流如次:
        開閩祿公  源流闕下  分支金紫  派出美宗  房屬伯晉
        磁灶玉麟  渡臺傳公  回籍再公  兩岸裔傳  十有二世
  2、神主牌對接
2012年早規劃回祖籍探訪,為償多年尋根謁祖之宿願, 2013年晒譜節(農曆六月六日)本人偕妻應邀參加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首次海峽兩岸民間譜牒文化交流大會」,捐贈本族渡台12世系表及相關資料。會前接待單位已引介下山頭對口耆老並事先連繫,會後於7月15日上午即赴同安區西柯鎮下山頭展開尋根問祖之路,當日參拜林氏家廟(2008重建,美宗公次子真應公派下)及土樓前祖廳(浦頭伯晉公二房11世士貞等移墾),二支派均居磁灶山頭。查考史料悉美宗公三子伯晉公分居浦頭,後裔部分移墾下山頭磁灶對照祖先牌位及世系表所記相符,故祖籍地可確認無誤。惟據宗親告稱:族譜於文革及家廟遭祝融時焚毀,又建塗樓祖廳之林吉公(士貞)世系,依昭穆忠十七宗親所提供其伯父杯公1994年所抄錄”塗樓前歷史傳略”三頁資料,有完整世系。並載明同建土樓之另一支派親屬不明,僅登記國十五世之後輩,往前數世則缺如。應是祖先有靈,當時有其後代德勝宗弟聆聽述說渡臺返祖籍地情況後,即抱來其祖上神主牌三片,乃先行拍照,未及時詳閱,即引導到其家中另一疏於整理之舊祖廳探望,並稱祖先曾有移往臺灣後再返籍者。因沒看過先傳來的世系表且時間匆促,一時沒能與提供之渡臺世系中原籍祖先及返祖籍地者名諱對接上。因之,矚附再查考下山頭及浦頭村宗親是否有留存詳實族譜,再進一步查證。
   返台月餘,時有所思及聯繫,七夕值先祖父蕃公忌辰,冥冥之中促我整理當日拍攝相片。想不到,竟然在所拍舊神主牌位中找到對接根源,經查對名諱,再生公所生五子有三人 (讀、甘、兼)列奉祀其母(乳名切) 孝男名中,另一出嗣男為暹,尚缺一名,略有出入;再生公僅記為再公,但與讀、兼之生卒年代對照渡台一至三世之年代均相當吻合。審以早期祖先名諱時有慣以單字稱呼者,恐係回籍改名,子嗣亦有更名或折損,人禍災變所在都有。其他祖妣尚有康熙年代出生者;當年再公返回祖籍地與其伯父我公(玉麟公之長子)子孫在磁灶情形皆待追蹤查考。
 ‘進浦頭祠堂’是否指本支派因已自有廳堂,保有原神主牌位且倖未毀於文革,此次始問祖有據。原有土樓祖廳已毀,而另一支派1942壬午年(民國31年)、2004甲申年兩次重修建時均以吉公及其後代為主祀,致德勝祖上並未併入奉祀,但為緬懷浦頭伯晉祖而名。此二分支皆屬美宗派出之浦山衍派伯晉公後裔無疑,且據稱往昔族人每年年節都有回浦頭祭祖,有段期間曾因涉當年抓兵事件下山頭後裔與浦頭村宗親造成誤會而中斷,近年已回復往來。也因筆者尋根謁祖之舉,探求渡台始祖傳公之父玉麟公是否即與吉公同墾土樓前之二支派或列浦頭祖廟,而更加強了兩村宗親情誼。

三、宗親交流
     三年前尋根對接成功後兩岸三地宗親隨時保持電話、電子信箱、微信聯絡,並抓住機會聯誼,以下採紀實方式作簡述:
1、1934~1937年間  據家祖父母曾述及:四伯祖父溪公日治時期或光復後曾取道日本轉赴中國大陸東北採購漢藥材並轉往同安縣祖籍地認親祭祖。此次尋根謁祖時,本支再公後裔宗親亦稱有台灣親族曾來祭祖且出資建祖廳,後時局變化,兩地阻隔無法續助建,回鄉拜祖亦因而中斷,距3年前本人再踏上祖籍地尋根謁祖,又相隔七、八十年矣。現本族臺灣世居地屏東縣南州鄉同安村村名即於1951年自林邊鄉分鄉時,由擔任鄉長的水順叔公為緬懷祖籍同安而將牛埔庄取名為同安村,南側鄰村就叫南安村。也是閩台同宗(同名)村的寫照。
此事對照在2013首次尋根時何以本支派再公後裔會主動拿清季神主牌來給我拍照是有極大因緣;2014年再次回祖籍地拜會時,德勝宗叔之大嫂、汀溪鎮副鎮長林振訓之母即陳述:第一次見到我時,驚訝本人形貌與其祖父極為神似。也憶及當年曾問祖輩:咱們這一房柱為何人口如此單薄(指與伯晉公後裔同移墾土樓前之吉公支派比較),則答稱:我們在台灣的家族人丁是很興旺的。由此印證所言不假。
   2、2013.7.15  首次偕妻同行尋根謁祖,當日由對口林氏家廟老人會主委林金勸、副主委林天北及下山頭村副村長林完成宗叔(浦頭金紫林十八世忠字輩)接待,宗親扶老攜幼熱烈歡迎,有特地返鄉參與會親者。隨後祭拜祖先、奉獻香燭金,與宗親在祖廳前合照,再轉往附近磁灶窑遺址探究,參拜奇江亭等處。因預計時程不夠,此次無法赴浦頭村探望,感謝副村長完成宗叔盛餐款待,相談甚歡,又專程接送,順利達成尋根謁祖之旅。隨後有關世系查對、聯繫則由德盛宗弟之子振龍接棒。
   3、2014.4.1  林完成宗叔隨閩台緣博物館前副館長朱定波所組成同名村宗親代表來台參訪,行程因由中部往北走,本人特地由高雄趕去台中,傍晚皆住台中之侄輩與之會面交誼。上午空檔則安排拜訪瑞井區瑞安宮主委林茂德宗親,查訪其清代下山頭真應公後裔移居雲林南寮及台中瑞井、蔗廍聚落分布概況、回祖籍地謁祖情形與有否建立族譜等。
   4、2014.6.17  筆者 2014.6.14參加第六屆海峽論壇舉辦「首屆閩台同宗(同名)村交流大會」致贈閩台緣捲軸一幅(肇基台灣世系表 修正版)、渡台世系與下山頭世系連譜資料,並提交一篇「編修鳳邑林氏渡台世系與尋根謁祖後記」論文,會後再度回祖籍地謁祖拜訪同安下山頭宗親及浦頭家廟(欣逢美宗公神主輪祀於詒翼堂),並參訪當地真君殿、十八公墓、朝天宮而加強兩村族人交往,促成閩台三村親緣。並取得一本1994年重修的「金紫流風-金紫美宗浦頭族譜」影本,成為編修聯譜之重要依據。
   5、2014.11.1  下山頭宗侄林振訓(汀溪鎮副鎮長)帶領參訪團來台,首站抵高雄,筆者親赴國際機場接機,雖未曾謀面,仍一見如故。當晚於下榻飯店暢談至深夜,加強宗親情誼。
   6、2015.6.16  此趟大陸福建行,6.11經由金廈小三通抵廈門。首先到廈島思明區拜訪住華僑博物館附近的水成宗叔全家人。下午赴泉州參加閩台緣博物館舉辦之「第二屆海峽兩岸民間譜牒文化論壇」,致贈「金紫流風-金紫美宗浦頭族譜(含渡台世系)」給其文獻中心收藏。緊接著6.13轉回廈門參加第七屆海峽論壇「兩岸同名同宗村文化論壇」,提交「傳公渡台時間及再公回籍年代推測」一文。會後第三度回下山頭祖籍地,從浦頭宗親處又拿到一本「同安林氏世系譜略」。振訓、振龍宗侄,安排進同安城參訪名勝古蹟,並去汀溪溫泉之鄉巡禮。
   7、2015.12.21~12.23  邀同南州老家親侄、同安村北極殿主委林立專程回同安區祖籍地謁祖、參加同祖移祀大典。首日參拜浦頭林氏家廟,會見宗親耆老,下午轉赴窯頭村參拜「同一武當」,奉祀玄天上帝的大元殿,瞭解該殿與台灣各地北極宮廟之深厚淵源、當年由美宗公四子元成公後代捐地建廟及本支渡台祖乞得大元殿香火,保佑渡台平安,遂在世居地設立北極殿。此行為來日帶領信眾參香拜祖廟鋪路。傍晚又先往新厝頂拜會家廟管理人,瞭解隔天冬至開基同安祖神主移祀潘涂家廟交接程序、又會見元成公派下族譜保存宗老林振生,傾聽瑤頭遷居新厝頂流傳,一同參訪由大元殿分香的拱蓮殿。立侄特別指稱:該殿較古老玄天上帝神尊與老家北極殿最早神尊形貌頗一致。同安美宗公及併刻四子名諱的神主牌是由潘涂、下山頭、浦頭、新厝頂四個家廟,每年冬至依序輪流奉祀,已行之有年。
     次日,上午先到西柯鎮上、下山頭家廟及奇江亭參訪鄉親冬至到廟宇祭拜風俗。下午二時提早到新厝頂家廟等候潘涂迎同祖團隊,吉時一到迎主隊伍準時抵達家廟,接著展開盛大莊嚴祭拜儀典,悉依古禮進行。當然我們台灣裔孫也一同拜祖,最後請出同祖迎入神轎由一對林字燈籠及鈴鼓隊前導,新厝頂送別同祖至大道,我們則一路跟隨馳往潘涂家廟。
   進入社區前,迎神主團下車與大陣仗迎接隊伍步行前進,沿途熱鬧。繞市區道路約2公里才抵達家廟。潘涂家廟除主廟,兩旁分建有支派家廟,形制均完整輝煌,具有歷史。開基同安亨泥(潘涂)美宗公神主牌位仍依古禮祭典儀式請入祖龕安座,香火鼎盛,參拜宗親更是車水馬龍。也順便結識耆老,尤其認識幾位廈門市同安區西河文化研究會、林氏宗親聯誼會同安分會主要幹部,更獲贈一冊通訊錄,已利日後聯絡。
   極其巧合,冬至前潘涂家廟已打破十年一請慣例,提前至安溪蓮兜美請來老祖(金紫光祿大夫)神像,待次日正式開光後也是四家廟各輪祀十天,再請回安溪。此次難得能先後拜訪同安四個林氏家廟、大元殿,目睹同祖交接盛況,體驗崇宗敬祖文化意涵,收穫良多。當晚與諸宗親歡敘,尤其親侄與之互動熱烈,為來日往來打下良好根基。第三天上午到浦頭尾厝拜訪德勝宗弟之祖父出繼浦頭同的父異母兄弟後代。下午進城裡、大嶝島觀光,結束充實的尋根謁祖之旅。
  8、2016.3.5  台中大度山瑞井一帶林氏為清朝下山頭真應公後裔移墾台灣支派,與下山頭家廟有數次參香紀錄。本次下山頭書記林明心宗親率領林氏家廟親訪團一行300人前來雲林南寮、瑞井區蔗廍及井仔腳,分別參拜福建宮、慶順宮、瑞安宮。當晚假瑞安宮舉辦兩岸林氏宗親盛大康樂聚餐。伯晉後裔宗親有完成宗叔十餘人參加親訪團,冬至同安行已知此預定行程。本人與侄一行四人帶上特產,中午趕到沙鹿會餐,也是一路隨同參拜,拜訪茂德主委,與中部宗親聯誼,相約日後再專程拜訪,呈現同宗同名村鎮宗親交流續緣的交融景象。
  9、2016.6.10  即將再赴廈門參加第八屆海峽論壇同宗(同名)村文化活動,會後必也回下山頭續與宗親交流,順便商討南州老家近期有意組團回同安祖籍謁祖參訪事宜。
  10、2016.11.18~21  筆者預定前往印尼棉蘭參加兩年一度的第十六屆世林懇親大會,剛好可依2015年6月中旬廈門水成宗叔提供其三叔後代的資訊,事先做好聯繫,屆時趁機親自拜訪。如此渡台世系、回籍再公世系及海外世系相互連結交流,也列入今年的宗親交流重要使命。

四、聯譜編修
     編修閩台三地(廈門同安區西柯鎮下山頭村、西柯鎮浦頭村與台灣屏東縣南州鄉同安村)林氏族譜的聯譜主要根據幾項祖譜資料,加以整合。
編修鳳邑林氏渡台世系表
 完成渡台世系表之編寫已如前述,唯欲編撰成族譜仍有待努力,已著手蒐
集相關族譜、流傳、譜略,參考各式編例,收集更多資料圖片,自渡台十世起女性擬列入族譜,或附加數位電子檔,召集祖譜編寫組定稿,期能短期間付梓,甚或逕以金紫美宗浦頭族譜為藍本加以增修,重新打印成冊。
    2、協助編列下山頭(磁灶)世系表
    渡台世系表雖記載大陸祖之長子我公子孫與再生公之子孫仍居下山頭磁灶鄉,但其後裔尚未清楚,僅知舊祖廳神主牌有幾位祖妣還須查明歸屬。但吾人根據祖廳三片神主牌資料,已確定回籍祖先與渡台世系完全對接,且「塗樓前歷史傳略」所列本支世系不完整,曾問及其他世代祖上有無列載,告知僅以紅紙書寫附入內牌中,遂促請德盛、振龍宗親父子依據筆者代整理的世系,補上前幾代至目前,草擬一份再公以下完整世系傳回給我審查。
    2015年6月中旬拜訪水成宗叔時又取得一份其三叔亞章約於1937年由廈門遷徙印尼棉蘭(Medan)裔傳資料,也補鍵入世系表。目前已協助完成同安下山頭(磁灶)回籍再公世系之建構。
    3、增修「金紫流風-金紫美宗浦頭族譜」
         1994年重修的「金紫流風-金紫美宗浦頭族譜」、「同安林氏世系譜略」為書寫體,均由林家瑞(家20世)主編。吾族係同安美宗公(金紫八世)分派,燈號為「金紫光祿大夫」,簡稱為「金紫」。昭穆字輩按潘涂譜載:清雍正八年,五宗於泉州金紫大宗祠聯訂金紫派字行「敦伯侯子臣」自「侯子臣」統一,以下金紫14世「文」字輩起聯訂為:    
       文章資國本  忠孝振家聲   世德詒謀遠   綸恩賜慶榮
 並釐定浦頭世數,以明定世系於後代,部分已修訂至24世「世」字輩。本人遂參照此字輩世數附入渡台世系、修訂下山頭二分支世系。
   浦頭林氏伯晉公開族始於元初,迄今七百餘年。遺憾的是原族譜久失,祖廟神主牌文化大革命時因應埋藏,迨1992年經族老掘出幾全毀壞,致重修族譜缺元、明、清初時期世代(伯10~資16)都有不明不全,連我渡台祖傳公之父玉麟公名諱亦無從查考。重修譜中對磁灶再公世系亦僅以「另一支派 其祖輩世系不明」簡單帶過。倖因渡台世系完整,由神主牌對接,到浦頭再尋根,反而伯晉二房渡台世系、杯公所寫吉公世系及重建回籍再公世系仍可追溯到金紫11世「侯」字輩。復費心校正,加上幾篇相關文稿,另將譜系中有族內過繼、出繼、回祖系、回接、出入贅等相互註記頁次,以利查對。現已將下山頭(磁灶)浦頭世系倂同渡台世系及土樓前吉公世系,合為同安浦頭林氏的聯譜。補入吾人增修的「金紫流風-金紫美宗浦頭族譜(含渡台世系)」。除分贈家廟、宗親外,另送一冊予閩台緣博物館收藏,供各界人士查考。
 
  後記
     寫下筆者尋根謁祖的心路歷程,創下成功的案例,完成傳奇式的三部曲。真正實踐閩台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五緣”,再透過“譜緣”更增強宗親文化交流的深度。
     在此感謝所有提供尋根協助、贈書的宗親、<台灣源流>朋友、兩岸譜牒專家,攜提我在閩南文化、譜牒研究增長的族譜學者陸炳文先生及朱定波先生。如果能早幾年開始我的尋根之路,或許能早日認識<比干文研>前主編林樹丹宗長、編下山頭吉公世系的林金杯宗祖及重修浦頭族譜的林家瑞三位宗親,由他們或能直接獲得第一手資訊,更有助於尋根,惜三位宗長已先後作古,失去切磋機會。不過譜牒專家朱定波先生首創「同宗同名村」,經台灣譜牒專家陸炳文先生認同,共同定調,已深根於閩南學術界。自2014年起成了第六、七屆海峽論壇的主流分論壇,成效斐然。各地姓氏源流研究會、民間譜牒文化研究院、台灣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也相繼成立,搭建起海峽兩岸宗親尋根、文化交流平台,將實現「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的大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作者林瑞典为同安金紫林派孝20世、台灣閩台同名村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屏東縣林姓宗親會理事、台灣百姓文化交流協會顧問、臺灣銀行高雄分行退休專門委員[資深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