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近代中國書法史綱(臺灣編修版3之2)* 陸炳文

近代中國書法史綱(臺灣編修版3之2)* 陸炳文

更新时间:2016-04-16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四、名家名作篇:
1、譚延闓,書顏真卿[麻姑仙壇記],完整無缺寫出其神髓,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有此[革命先烈書法字帖],人如其字,字亦如其人,有種大權在握的氣象,結體寬博,顧盼自雄;一生幾都在專攻顏書,顏體楷書名滿天下。過去南京時代“國民政府”、“行政院”等政府匾額,相傳即出自譚公之筆,故有“譚體蓋世”之美譽,亦善詩聯,擘窠榜書、蠅頭小楷均極精妙,不可言傳。贾景德
2、賈景德,中國最後一第進士,而入民國政壇騷壇,詩人兼書法家,在國府中跟于右任齊名,甚至有此一說,于書早已高過賈氏的話,那麼賈詩卻有過之;另說,其顏體楷書尤為大氣,與譚延闓不相上下。來臺後更常在政餘,與粥友雅士結成詩社,詩書粥唱和,其樂也陶陶。
3、董作賓,對甲骨文領域之研究,最具特色及成就,曾赴韓國講授漢學,誠國民外交急先鋒;粥會後來的胡志直,同樣是河南人,同樣家學淵源,在甲骨金文方面,前後呼應,相映成趣。
4、王壯為,書法骨力雄健,曾寫《中國書論》,臺北故宮博物院出版,另有王氏書法、篆刻圖錄行世。
5、李猷,乃吳昌碩再傳弟子,所作毛公鼎,獨步藝壇,並重隷篆,所擅各類作品,均為故宮入庫典藏。
6、吳稚暉,我粥會精神導師,抗戰時期在陪都,另行組織重慶白粥之會,一時傳為佳話;當年友人所自作主張,在報端刊登鬻字廣告,語句令人噴飯,也被傳誦一時。書法以篆體最為突出,足與最優秀的書家相媲美,其實吳公自幼學習大小篆,是當代無敵的篆體大家,年輕時字就已寫得很好,石鼓文書寫又特別出色,線條靜穆, 結體安然,似乎全無躁動感,落筆無垢,清新乾淨,線條在平直中,略帶一點彎曲,字字生動靈活,通篇觀之別有天趣,可借存世真跡甚少,我手頭有5件逸品,收藏量據說已經算多。

五、書會書教篇:
1、王靜芝,翰墨間互輝,詩書畫俱佳,以中文學者、學術的背景,對書法教育推動,著力甚深,甚具成效,專門對二王研究,頗居功力,影響所及既深且大,已可說是桃李滿天下。
2、李普同,心太平室主,親炙于右任,似得其真傳,致力發揚標準草書,積年累有成績,不愧右老傳人,更是在劉延濤、胡恆等助成下,設立“中國標準草書會” 於臺北,以便與由寧夏銀川轉往南京落戶的、“中國標準草書社”社長胡公石對口;更早的時候,曾推介日本高橋書道社社長金澤子卿,向右老拜師學藝而成唯一外籍弟子。
3、彭鴻,莊敬樓主,賡虞大師,兼擅各體,出神入化,卓成名家,一度應邀在行政院新聞局設書法社傳習,後為弘揚書學組織中華大漢書藝協會,絳帳授書,為臺員大型書藝社團之一,與橄欖齋規模不相上下,蔚為良好學習風氣,彭氏及同道謝宗安二公,居功厥偉,無人能及。
4、董開章,早年就寄情於書法,潛心臨池,博采眾體,最喜愛學習王右軍,寢餽在黃庭經、蘭亭集序、聖教序諸帖,自樹一格,名重藝林,所書二王,爐火純青,如今有弟子藉書會,推廣書教傳其衣缽。
5、程滄波,“中國書法學會”第七至第九屆,連三任的理事長,對書會運作頗多建樹,擔任大學教授、中央日報社長、立法委員期間,也不忘多方面推行書教普及運動。
6、“中國書法學會”第十屆理事長王愷和,自考試院退休下來,於台灣各大學教授書法,與曹秋圃、朱玖瑩、臺靜農、丁治磐、劉延濤、王壯為、謝宗安、傅狷夫、曾紹杰,併稱“當代十書家” ,熱心推展書教不遺餘力,我曾當面敦請出任教席,長期在經濟部的國營事業、中華工程公司書法社傳授秘笈,個人亦短暫受到調教而受益匪淺。

六、刻印刻碑篇:
1、世伯秦孝儀,曾任蔣中正侍從秘書長達25年,歷任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等要職,最常寫的篆書風格獨具,實有助於業餘刀奏治印,王耀庭在《篆山隸海尋錐畫;鷗地鳧天看賦詩—敬記秦心波先生的書法》文中,推崇秦孝公還開創了 “秦體” 獨特書風,有謂「先生的隸書、楷書,筆力,與他的篆書如出一轍。…先生楷書的‘結體’,就如其篆、隸,自成一體。…先生用筆,加入了行書的運筆趣味,因此筆劃的起止,字體的姿態和骨力,圓活遒勁,突破楷書的嚴肅。筆勢紆餘跌宕,結體的優雅大方,一股泱泱氣度,流動在紙上」。
2、王壯為、王王孫、王北岳,合稱“當代三王”、也被戲稱“三把刀” 。王壯為的篆書體,字寫的當然好,刀奏之功尤其佳,歷來總統都有其恭製私章;王王孫的刻刀下,從來都是好印章,一筆如意及12生肖象形字,獨步騷壇而洛陽為之紙貴;王北岳的長刻印,得力於收藏印譜至豊,相關工具書與文房四寶,也成為書房四壁裝飾品。
3、臺靜農所寫的字,雖精通各體書法,但仍重碑味,因本身也善於篆刻治印。有道是臺字磅礡大氣,沉鬱勁拔,書擅各體,針對明朝倪元璐,別具特色之行草,著力甚深,論起書法,頭頭是道,教學相長,習字不輟,在台各大名校授課,甚受莘莘學子歡迎。
4、自稱萬石樓主的陶壽伯,對[天發神讖碑],用心很深,且擅長篆刻,刻印成千上萬,自屬刻印篇典型人物,國畫曾師從張大千,亦為在台少數寵兒,參加過老上海粥會。
5、曾紹杰,八歲開筆,初學歐陽詢楷書,十歲起習隸書,臨北魏[張猛龍碑],在《曾紹杰篆刻選輯》中自序:「余十齡習篆,十四始學篆刻」;學篆刻的原因竟是 「從書樓上找到道光年間顧湘昆仲所集拓的《小石山房印譜》」。嘗於國立歷史博物館,有過「書印雙絕展」,隸篆功夫俱深,以本身兼擅篆刻之故。張大千評述曾氏印藝風格:「雍容大雅,佩玉垂紳,想見漢官威儀,有趨蹌廟堂之致」。
6、至於刻碑篇體例尚屬罕見,獨有臺北近郊雙溪溝古道,途中的帕米爾公園內,出現帕原文化區,陳奇祿題的園區幾個大字,由帕米爾齧雪同志會建成,那裡保有一大片摩崖石刻,十多處碑文刻著于右任墨跡,可借年久失修缺養護,斑駁情況已相當嚴重,值得文化資產維護單位重視。七、書帖書冊篇:
1、吾師江應龍,竟陵才子,專精于遼金文學,成為長年的最愛;平素是一位學不厭、誨不倦的經師人師,講義注釋詳盡精密,巨細靡遺取譬得宜,使後學一望而了然,因此在台師大開課,最為熱門而且實用,出版《最新應用文大全》、及《國學論叢》二書,徜徉於實學與文學之間,不囿於一般交際大全。
2、汪中,同為師大教授,去過韓國講學,雨盦所書米南宮很出色,屬書帖書冊篇代表人物之一。
3、李超哉,曾任“中國書法學會”秘書長職務,連續長達20年,實際掌握會務運作,多次率團出國訪問,推動書法友好交流,影響台灣書壇甚大,1978年韓國建國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榮銜,表示除了論著等身,大量書法作品問世,結集成冊成帖之外,蘭竹畫冊亦傲視當代,名重國際藝術教育圈。
4、張大千,中國畫在當代評價極高,人物花卉山水,無一不精;然而論書法,是源自宋朝黃庭堅[松風閣]此帖,所以終其一生,書畫作品都多,留下書帖書冊亦夥,本篇不可能不提示。
5、于右任,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愛國詩人,在大陸時期,創辦過中國公學、上海大學、復旦大學、西北農專,創紀錄久任監察院院34年,書法雄豪婉麗,奇偉脫俗,草書用中鋒下筆,更進出神入化境界;後期在台書作,全被拍成照片,編輯印行傳世,不論質量皆令人贊嘆,良堪書帖書冊篇壓軸;而由我編印的《景行行止》―于右任逝世四十周年紀念集,總結于右老平生造詣與成就,遽聞後人實在難以忘其項背。
(作者並為講者陸炳文,乃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長、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院長、台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