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旗袍艺术·中华神韵 * 李卫国

旗袍艺术·中华神韵 * 李卫国

更新时间:2016-03-05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旗袍,中华民族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的国粹,历经风雨,仍然绚烂地展示出中华女性之美。

记者为了更加充实地了解旗袍,最近特意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采访了“首届上海朱家角海派旗袍大赛”获奖者,上海玉云粥会陆长辉的太太王剑影老师,从王老师那里解了到了更多的旗袍知识。

《辞海》中有关于旗袍的注解为:“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用的一种服装,两边不开衩,袖长八寸至一尺,衣服的边缘绣有彩绿。辛亥革命以后为汉族妇女所接受,并改良为:直领,右斜襟开口,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边开衩,袖口收小。”我们现在通常意义上的旗袍,一般是指20世纪30年代左右民国以后的一种女装式样。特别是在30、40年代的上海。由于“海派旗袍”的修长适体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所以在上海滩上倍受女人们青睐。这一点我们在4、50年代的老电影里就可以看到很多女人特别是上海的女人们穿着的各式各样的旗袍。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旗袍离开了人们的生活,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旗袍才又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近年来,旗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江南文化的代表,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上海做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海纳百川,引领国际时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千年历史的古镇朱家角正是传承海派旗袍最具文化底蕴的好地方。在“首届上海朱家角海派旗袍大赛”上,聘请了四位重量级专家担任评审,他们是联合国倡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旗袍”传承人李霞芳;新一代知名旗袍艺术家、文化部艺术形象设计师杨明明;复旦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培华;清华大学、上海大学艺术品客座教授、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著名艺术评论家吕红楼。这么高水平的老师来给我们当评审,更加激励我们要好好的理解旗袍艺术的内涵,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展示出我们对旗袍的热爱,对旗袍的研究,对旗袍传承的责任感。

王老师继续说道,我年轻时就特别喜欢旗袍,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能穿着旗袍,而真正穿起旗袍,也是在最近几年,我们几个志同道和的姐妹经常在一起探讨旗袍的特点及穿着的方式,并且参加不同场合的旗袍展示活动。而后我们克服了年龄上、身体上、家庭上的各种困难,组织了旗袍队,因为我们都热爱旗袍,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身体力行,带领更多人了解旗袍、喜欢旗袍、钟爱旗袍,为了弘扬旗袍,特别是海派旗袍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做着不懈努力。

特别还要一提的是,支持王剑影老师穿着旗袍、展示旗袍的是王老师的先生,著名书法家陆长辉老师,身为上海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书画委员会副主任陆长辉,长期以来对中国书法的不懈探求和实践,为上海市青浦区的书法园地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在自己钟爱的书法艺术方面的刻苦钻研和积极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多次举办过多次个人书法艺术展,出版了书法集,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不断地攀登新的高峰。特别是在上海云玉粥会会长方云女士提供素材的基础上,陆老师书写的“孔子礼运大同篇”获得了业内的好评。在日常生活中,陆老师经常把自己在书法艺术中的体会与王老师一起交流,启发王剑影老师在展示旗袍艺术中,认识到书法和旗袍虽然是不同的中华文化的展示方式,但是他们的内在文化氛围是相通的,要不断提高自己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示出自己的文化内涵,展示出旗袍艺术的高雅。

最后王老师说,今年5月,第二届朱家角海派旗袍赛又将开始,我要在比赛前的这段时间内,再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修养,带领周围更多的姐妹加入到穿着、展示旗袍的队伍中来,展现我们精致的生活态度,让千年古镇朱家角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人在景中、景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