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三读《蒋日记》见微知著首称吴稚晖师(下)* 陆炳文

三读《蒋日记》见微知著首称吴稚晖师(下)* 陆炳文

更新时间:2013-07-01 来源: 发布: 陆炳文 浏览:
□解读《蒋日记》1943年8月7日条-蒋公今日与稚老在车中谈(国民政府)主席人选,其实意为请稚老担任主席,但为稚老所拒。惟未见日记中,有那一段谐趣说词:「吴家二、三千年来,未曾当过皇帝,自己面貌丑陋,生性又爱笑,更不会穿西装打领带」。其实那全是稚师推托之词,真正理由乃在于淡泊名利,谦逊敦厚的修养才婉拒斯职。
□解读《蒋日记》1943年8月17日条-蒋公对党内元老素所尊重,不时请益吴稚晖,日记所载甚多,即对其他老同志,亦约期见面,听意见,形成党内伦理。关于这一点我以为很重要,礼贤下士都古有名训,何况大老元勋功在党国,历练均值得虚心就教学习。
□解读《蒋日记》1944年8月3日条-与稚老谈,中国自周以来盛衰之历史,以及军事为建国之唯一要素,其实此即毛泽东所谓「枪杆子出政权」。见证昨(29)日台北报载,记者引述语出郝柏村,在民主基金会发表演说,前言呼应后语一致指出:过去推翻满清后,政权北洋军阀取得,一路枪杆子出政权;抗战胜利,制订中华民国宪法,规定军人不能干政,但中共拒绝接受,因此有国共内战,在两个枪杆子政权下成了分裂状态;今后唯有终止中国人打中国人,终止枪杆子出政权,两岸人民的政治制度有共识时,和平统一才会水到渠成。
□解读《蒋日记》1944年8月4日条-晚听稚老讲故事,以「缓事急处,急事缓处,大事小做,小事大做」之古训相勉。我发现此一决策原则,也是近代危机管理心法之一。
□解读《蒋日记》1944年8月5日条-昨晚稚老以孔子生平所法者五人,乃引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及吾不复梦见周公之语为证,又以孔明之寿五十三,张居正之寿四十七,曾文正之寿六十一为戒,隐示蒋公以涵养保健为重。上午送稚老时,见其唱注音符号之自得精神,出乎自然。蒋公忧虑时,唯见稚老,则可忘忧。我譬喻导师,此忘忧草也!
□解读《蒋日记》1944年8月,上星期反省录条第七项-稚老谆谆,以德性事业相勉,并以蒋公身体与精神为念,此老知蒋公最深,爱护最切,足以慰蒋公平生。在我补充说,其实爱之深、责之切的稚师,骂人是不留情面的,面对蒋介石也不例外。
□解读《蒋日记》1944年8月17日条-今日之害,不在倭寇,唯有逆来顺受,实为明年雅尔塔密约之预感。特此加注,素有三明之誉的粥师常言,先见之明、识人之明,急流勇退之明,领导人缺一不可。
□解读《蒋日记》1945年2月28日条-稚老名吴敬恒,字稚晖,为国父同时之革命同志。生性诙谐,对世事观察敏锐,但一生不做官。蒋公视为前辈,执礼甚恭,每遇烦闷,即邀稚老请益。稚老语多中肯,为蒋公折服,亦可谓能规劝蒋公的唯一长者。稚老言,在此十年内(1945~1955),共产主义必一度兴起,果然言中。
□解读《蒋日记》1945年6月16日条-蒋公于苦闷抑郁时,常邀稚老谈叙解愁。按说,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国师,自己心里并不好过,还得再去帮蒋解愁;今天恐怕已经找不到像稚老这样忧国忧民的人了,即使有这号人物,元首也不会视为前辈师辈而器重之!
当年委员长后兼国府主席的蒋介石,前后八年受教、受益、受惠、受助于稚师的师事,应该不止上述各条,爰因事繁不及备载,有如心腹大患之汪精卫不除,后患必定无穷,这件大条代志事,国师可主动帮了大忙,首先发难助以臂力,1939年4月9日在中央总理纪念周会,大义凛然发表痛斥「汪精怪」的诙谐谈话,事在汪逆行迹败露前,而大快人心,而深得蒋心,遂在日记里响应,犹修正稚老驳汪的论文(详见同日《蒋日记》)。
郝柏村据以解读,吴稚老诙谐的斥汪纪录,我年轻时也从报纸上读过,他以大老之尊,是最有资格斥汪的长者,故影响重大。.... 故必须痛斥其罪状,使抗战阵营内意志统一。(详见1939年4月12日《蒋日记》)
看来似乎意犹未尽,翌(13)日又记有解读:吴稚老斥汪文一出,通令全军全民年阅读。后在同月上星期反省录条,蒋公自我检讨,吴稚老斥汪精卫的文章,效果很大,对敌方与汪逆,及抗战阵营内的封建势力,势必发生教训作用。粥师对汪伪叛国行为,不顾情面的大加讨伐,洞察于大难临头之前,机先于危难未萌之初,等于预为蒋解决了大难题。
蒋公自己喜好读书,起码在那八年间,有计划地看完清史,英、美、俄、德史书,圣经、孙子兵法、荀子、鬼谷子等兵书。蒋做为领导人,虽然日理万机,还不忘看书写日记,不忘把读书心得记下来;亦指示干部养成阅读习惯,至少要选看王安石、张居正文集,黑格尔辩证法,毛泽东的党的建设,其它尚有三民主义、民权初步、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峨嵋训练集、科学的学庸、曾胡治兵语录等,均列为国民党员应读之基本教材,不过指示归指示,并未加落实,即在今日亦然,甚至等而下之,根本无人闻问。
读竟《蒋日记》全书,我有一种通体舒畅的感觉,很可能是受到蒋公尊师重道的感动。我看得出来,蒋只崇拜两个老师:有帮助的书与吴稚晖,以书为师,因书中自有经国济世之道,蒋喜爱读书的道理自不待言;而蒋的敬爱关心稚师,体贴备至又全写在1939年11月、上星期反省录条后郝柏村的解读:吴稚晖先生是备受蒋公崇敬的元老,因血压高而忧其健康,时吴稚老年七十五,而蒋公才五十三岁。查师生两人相差22岁,却情同兄弟手足般,亦师亦友地共赴国难,革命情感令人好生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