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从“谱繫两岸”谈到两岸谱系之我见(9之3)* 陆炳文

从“谱繫两岸”谈到两岸谱系之我见(9之3)* 陆炳文

更新时间:2013-06-25 来源: 发布:陆炳文 浏览:
叁、离谱就要靠谱之寻根亲情-根深蒂结
8年以前,即2005年9月9日上午,萧万长始乘去厦门开会之便,于参加第9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后,实现了他长久以来的溯源心愿,首度在萧家人簇拥下,到过乌石浦萧氏家庙谒祖,上香之后,当场再为家庙题字:「光宗耀祖,庇佑子孙」,并为自己2004年亲手题字《兰陵世家》的赐匾揭牌,同时替厦门涉台文物古迹立石揭碑。当年参加厦门乌石浦隆重拜祖仪式的,有来自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6省萧氏宗亲,多达500余人之谱,大家聚集在家庙里外,迎接萧万长及其家人。
乌石浦家庙管委会理事长萧增加,2012年2月29日才从台湾参加第8届全球萧氏宗亲恳亲会归来,向笔者亲情喴话:我刚到你们彰化出席恳亲大会上,很荣幸与万长宗长有缘再次握手,这里我准备了萧氏家庙地界内取土一包,务望“陆大哥”返台面呈萧副总统留存;另外就是乌石浦一带宗亲“纠肖复萧”、还我姓氏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证明“萧”与“肖”根本就不存在繁简关系,最近也可望大功告成,实足以告慰萧氏列祖列宗。我闻讯表示嘉许,当局从善如流,应为中华姓氏谱牒文化昌明的大成功大胜利。
由姓萧一度被迫改姓肖的离谱叛道行径,我们发觉真正解放的其实是有谱为证,因为根深蒂结之世传千百年谱系当中,几十代甚至上百代萧氏列祖列宗,就从来没有一个人姓氏汉字作“肖”字的,这可不能推说简体字以讹传讹,更不可以视之为姓字混化变革,而是对不起祖宗血脉的头等大事,也就必须正视加以全面更正,所以“纠肖复萧” 原本是好事一桩,值得表彰之外,还要从此引以为戒,子子孙孙不得再有类此情事发生才好。
台湾在日治时期,也发生过这种事情,统治者廹令推行“皇民化” 运动,一些台湾同胞无可奈何,只有顺从一途,改用了日式姓名的苗字,少数姓林竟成了“并木”、石氏变成“岩下”二字姓,但改姓者终究为数寥寥,数典忘祖者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均不忘木本水源,沿用原有汊字姓氏,墓碑依然故我,照刻祖籍或郡望堂号,此种情形委实感动人心,特别令人敬佩的事,在于台湾人民族观念很强,自始至终沿袭「族谱世系相承」之风未改。
我演说《从中国姓氏源流谈台湾与大陆之一体关系》,第4段子题,即「族谱世系相承」单元,强调有言:「两、三百年前就已开始移民,世居台湾的闽、粤人士,以及三、四十年前,被迫离乡背井而旅台的大陆各省人士,不管是先来,还是后到,很多都没能携带族谱同行,先民或其子孙,无不深深引为憾事,历来均以伺机返回祖籍抄谱为念。清嘉庆年间,与日据时代的民国初年至十五年之间,台湾各姓同胞此风尤其盛行。近来大陆政策改弦更张,因此前往内地找寻族谱,从世系寻根探源之举,又蔚为风气。据闻已经有不少人透过各种途径或管道,从老家抄录到族谱。他们不惜千里迢迢,只为了传续香烟,一方面带着台湾族谱的复印件,一方面在祖籍遍访可能收藏有相关族谱的宗亲,一旦如愿以偿,就将两方面数据连贯起来,自中原得姓始祖,以迄这代在台每一个子孙,衔接成一个完整地世系」。然而连贯和衔接并非那么容易,幸运儿才会一次便成功对接。
25年以前我就举出幸运的真人真事,为族谱成功寻根作明证。「故事发生在1987年中秋节前夕,一位客家徐姓青年回到他陌生的祖籍故土-广东梅县地区,凭着族谱上的记载,接续了台湾、大陆两地的血脉。徐仁修代表了他这一余迁台届满两百年的徐氏一族,也代表了久居台湾的客家人,在离开大陆这么多年以后,返回台湾客族当初迁出的祖地。当他在今蕉岺(古称镇平)挨家挨户探访,好不容易才从一位87岁的徐氏父老处,找到一本家谱。这夲在文革期间私下藏起来的族谱,始终纹风不动,没有人再碰过,等送到了徐君手上,简直如获至宝。他一个字一个字核对,终于有段触及祖先的名讳:『十四世祖日万公三子宏珂公,于乾隆五十二年,偕房族多人,往台湾谋生』。宏珂公,即徐仁修这一系徐氏家族渡台祖」。笔者很替台粤客籍徐姓庆幸,在失联离谱百余年后,藉由靠谱而接上祖根,找回可靠且值得相信的“谱儿”,这种根深蒂固的亲情才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