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各界隆重集会纪念陈星聚莅台视事140周年
更新时间:2013-06-09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粥会新闻中心讯)我们为了台北原知府陈星聚莅台视事140周年,从5月份开始推展纪念活动最后阶段准备,并在全球粥会官方网站发表了17篇文章,近30张新旧相关图片,工作团队中没有姓陈的,也没有籍贯河南省的人,最能与陈星聚搭上边的是我,只不过是陈氏莅台视事前一个官职,古田县知府乃隶属我原籍福建省,略闻百姓口中的“陈官”为“官圣”或“贤吏”,再者我近年曾为台豫文化交流,去过陈星聚故乡河南漯河市两次,深入民间更加证知陈氏声望历久常新,漯河临颍县的陈村始被改名“台陈”村;我接着在日前,晋见即将于3天后赴北京首开“吴习会”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当面汇报陈星聚莅台视事140周年纪念座谈会筹备进度,获颁题词“台陈贤吏”牌匾祝贺集会成功,并且留下罕见的排排坐持匾合影。我和谐粥文团总长陆炳文开场白说。
在台漯河小同乡、退役少将刘明善6月9日指出:我的原籍是漯河郾城县,跟乡贤陈星聚的临颍县,共拥一条颍水相连,中间只相距十公里,从小就知道陈星聚的豊功伟绩,近来也知道陆会长炳文兄正在替乡贤莅台视事140周年纪念会而奔波。5月30日当我在中原读书会上,从炳文兄手中,看到吴主席伯公题写的匾,福至心灵用“台陈贤吏”四个字,真是太恰当太好了,只是不知道6月12号的“吴习会”,伯公届时会不会借“题”发挥一下,见机向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提起,当年台北知府陈星聚治台政绩卓著,以及陆会长正在策筹的纪念座谈会一事;如果北京中央有所表态,我自信颇有把握,作个漯河、台北两市间之中人,继去(2012)年9月6日,首回在我老家漯河市的临颖县,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台北知府陈星聚研讨会》之后,再次促成漯河组团报聘来访台北,进而促进豫台经贸文化的深化交流,一起来为大发展另辟蹊径及新平台。
同日中原读书会总干事、资深粥友韩大元博士认为:今天在台北城中区所见前清建设,不论是4座旧城门,还是城市核心地段规模,都很容易想见140年前,初来乍到的乡贤陈星聚,早已打下良好宏规,嗣经日治时期继续经之营之,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后,随着国民政府播迁来台,再有将近70年的惨淡经营,终于把台北府变成首善之区,而建设台北成为台湾省会、乃至中华民国在台湾的首府之首功,就应该记在晚清时代首位台北知府、我河南临颍台陈人陈星聚身上。虽然乡贤莅台视事之初,只是淡水厅同知,全称为台湾府淡水厅抚民同知,正五品看似地方芝麻小官;而当时的淡水厅,所辖区域北到基隆,南到嘉义,淡水厅同知,实际上等同北台湾地区的最高行政官员。
历史学家、空中大学教授刘鹏佛博士称:明郑为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汉人开台至今这三百多年间,出现在台湾史上的代表性人物,陈姓最多自不意外,因为耳东陈原本就是闽台地区第一大姓,不过清朝中后期最突出的一位陈氏,还是首任台北知府陈星聚,虽说我们刘家也不错,出了一位台湾巡抚刘铭传,然而就事论事,刘氏官大官箴却不如陈星聚。因为中法战争落幕后,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省,刘铭传便成为其首任巡抚,正值改制的过渡期间,巡抚与原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即台湾的实际统治者(台湾道)刘璈之间,权责归属并不明确情况下,加以保台战功之争,深化两人间的派系矛盾,终于演变成二刘间“你死我活”的政争。抚道之争到了最后,虽以刘铭传的政治胜利告终,刘璈获罪而被流放,可是过程中涉及冒功、诬告刘璈,给刘铭传的官声、及在台治迹蒙上了阴影。
台湾宋教仁研究会理事长、台北陈氏后人陈苏民谓:陈星聚是我陈氏宗亲的荣耀,虽然细数在台著名历史人物,还有好多位也都姓陈,如南台湾的陈永华,北台湾的陈维英等,但是若论清季为官功绩,仍以陈星聚功劳最大,留下脍炙人口事迹最多。距离今天聚会所台北国军英雄馆不远处,中华与开封路口立碑有记,在前台北知府陈星聚倡议并协助下,原先在汉口街一带才始建庙宇,奉祀台北府城隍,旧称为「台北府城隍庙」;台湾日据时代,该城隍庙旋被拆除,信众遂将旧庙神像,移到松山继续供奉,又盖了现在的昭明庙;今日所谓「台湾省城隍庙」,另位于武昌街邻近英雄馆者,亦属一间主祀城隍的庙宇,现址兴建于1947年杪。
国民党黄复兴党部新北市支党部主任委员、退役中将欧阳彪说:若是比较近代中国的两位政治人物、晚清陈星聚和民初宋教仁,命运多舛,同样坎坷:前一位在台北赶走来犯法军,同年竟鞠躬尽瘁死于任所,未几清廷反而把台湾割让给了列强,陈知府实为弧臣无力可回天;后一位帮助革命党人把满清帝制推翻,成功建立民主共和国家,却疑似被民国大总统袁世凯阴谋刺杀,宪政之志未竟而壮烈成仁,宋公则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全天出席台北这场隆重集会的各界人士,包括陈氏宗亲、台北乡亲、历史学者、退休官员、退役将领、政党领袖、民意代表、社会贤达、和文团干部邵隆美、朱楚云、龚泰田等共约30人;而陈星聚莅台视事140周年纪念座谈会,完全由陆总长策划并主持其事。
在台漯河小同乡、退役少将刘明善6月9日指出:我的原籍是漯河郾城县,跟乡贤陈星聚的临颍县,共拥一条颍水相连,中间只相距十公里,从小就知道陈星聚的豊功伟绩,近来也知道陆会长炳文兄正在替乡贤莅台视事140周年纪念会而奔波。5月30日当我在中原读书会上,从炳文兄手中,看到吴主席伯公题写的匾,福至心灵用“台陈贤吏”四个字,真是太恰当太好了,只是不知道6月12号的“吴习会”,伯公届时会不会借“题”发挥一下,见机向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提起,当年台北知府陈星聚治台政绩卓著,以及陆会长正在策筹的纪念座谈会一事;如果北京中央有所表态,我自信颇有把握,作个漯河、台北两市间之中人,继去(2012)年9月6日,首回在我老家漯河市的临颖县,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台北知府陈星聚研讨会》之后,再次促成漯河组团报聘来访台北,进而促进豫台经贸文化的深化交流,一起来为大发展另辟蹊径及新平台。
同日中原读书会总干事、资深粥友韩大元博士认为:今天在台北城中区所见前清建设,不论是4座旧城门,还是城市核心地段规模,都很容易想见140年前,初来乍到的乡贤陈星聚,早已打下良好宏规,嗣经日治时期继续经之营之,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后,随着国民政府播迁来台,再有将近70年的惨淡经营,终于把台北府变成首善之区,而建设台北成为台湾省会、乃至中华民国在台湾的首府之首功,就应该记在晚清时代首位台北知府、我河南临颍台陈人陈星聚身上。虽然乡贤莅台视事之初,只是淡水厅同知,全称为台湾府淡水厅抚民同知,正五品看似地方芝麻小官;而当时的淡水厅,所辖区域北到基隆,南到嘉义,淡水厅同知,实际上等同北台湾地区的最高行政官员。
历史学家、空中大学教授刘鹏佛博士称:明郑为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汉人开台至今这三百多年间,出现在台湾史上的代表性人物,陈姓最多自不意外,因为耳东陈原本就是闽台地区第一大姓,不过清朝中后期最突出的一位陈氏,还是首任台北知府陈星聚,虽说我们刘家也不错,出了一位台湾巡抚刘铭传,然而就事论事,刘氏官大官箴却不如陈星聚。因为中法战争落幕后,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省,刘铭传便成为其首任巡抚,正值改制的过渡期间,巡抚与原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即台湾的实际统治者(台湾道)刘璈之间,权责归属并不明确情况下,加以保台战功之争,深化两人间的派系矛盾,终于演变成二刘间“你死我活”的政争。抚道之争到了最后,虽以刘铭传的政治胜利告终,刘璈获罪而被流放,可是过程中涉及冒功、诬告刘璈,给刘铭传的官声、及在台治迹蒙上了阴影。
台湾宋教仁研究会理事长、台北陈氏后人陈苏民谓:陈星聚是我陈氏宗亲的荣耀,虽然细数在台著名历史人物,还有好多位也都姓陈,如南台湾的陈永华,北台湾的陈维英等,但是若论清季为官功绩,仍以陈星聚功劳最大,留下脍炙人口事迹最多。距离今天聚会所台北国军英雄馆不远处,中华与开封路口立碑有记,在前台北知府陈星聚倡议并协助下,原先在汉口街一带才始建庙宇,奉祀台北府城隍,旧称为「台北府城隍庙」;台湾日据时代,该城隍庙旋被拆除,信众遂将旧庙神像,移到松山继续供奉,又盖了现在的昭明庙;今日所谓「台湾省城隍庙」,另位于武昌街邻近英雄馆者,亦属一间主祀城隍的庙宇,现址兴建于1947年杪。
国民党黄复兴党部新北市支党部主任委员、退役中将欧阳彪说:若是比较近代中国的两位政治人物、晚清陈星聚和民初宋教仁,命运多舛,同样坎坷:前一位在台北赶走来犯法军,同年竟鞠躬尽瘁死于任所,未几清廷反而把台湾割让给了列强,陈知府实为弧臣无力可回天;后一位帮助革命党人把满清帝制推翻,成功建立民主共和国家,却疑似被民国大总统袁世凯阴谋刺杀,宪政之志未竟而壮烈成仁,宋公则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全天出席台北这场隆重集会的各界人士,包括陈氏宗亲、台北乡亲、历史学者、退休官员、退役将领、政党领袖、民意代表、社会贤达、和文团干部邵隆美、朱楚云、龚泰田等共约30人;而陈星聚莅台视事140周年纪念座谈会,完全由陆总长策划并主持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