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横:陈星聚任内诸皆草创躬任其难而城工尤巨
更新时间:2013-06-04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粥会新闻中心讯)「陈星聚,字耀堂,河南临颍人。道光二十九年,举于乡。捻党之乱,督率乡团,以功授知县。同治十年,升任淡水同知。淡水地广,延袤数百里,而同锣湾、三角涌、大嵙崁等,皆僻处内山,为盗贼薮,劫杀频仍。前任同知以是被劾。星聚悬赏缉捕,亲赴南乡,遂获匪首吴阿来诛之。次第肃清。在任五年,颇多善政。光绪四年,台北建府,裁同知,调任中路。越数月即授台北知府。诸皆草创,躬任其难,而城工尤巨。方竣而遭法人之役,集绅民,筹守御,众亦踊跃效命。及和议后,以劳卒于官」。上文详见连横代表作《台湾通史》一书。
该书﹝卷三十四‧列传六‧循吏﹞中,为台北知府陈星聚立此小传,盖棺论定字数不足200,却足以简要说明,传主世寿不到70,在台岁月亦不过12载,生平事略只在13字:「诸皆草创,躬任其难,而城工尤巨」。然而我和谐粥文团总长陆炳文认为,自己总结陈星聚为官事功,更喜欢用「一生尽瘁,千古浩气」8个字,来形容这位大义“官圣”。
3日,陆总长又偕同杨在中、邵隆美等寻根一族,再到城中区228和平公园(即台北新公园)寻觅“台陈贤吏”官事史实,针对更多關於陈星聚的链接,展开新一波的田野调查,固雖沒有重大新發現,但是單就陈星聚舍身禦外侮,相對守身保貞節的黄婦操持,也算是找到了其間的相關性。公园内原就保有的古迹、“黄氏节孝牌坊”石柱上,留下清知府陈星聚题联一付,保存著“纯儒良吏”传统上,重视名节与孝道的价值。
新公园另一角落,还建有纪念连横的“剑华亭” (“华”字,音义均同“花”),亭柱挂着木刻为台湾先贤林熊祥联作,赞颂《台湾通史》作者:「祖国勋昭,正气长存椽笔史;士林风振,别才争仰剑华诗」。陆炳文则强调,此一联句同样真实反映出,台湾同胞多半来自中原士族,一向认同并心系祖国,拥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凛然正气令人生畏。
这种正气即浩气,在在表现于连横、或陈星聚等古今爱国人士身上,也往往出现在台湾清官或庶民百姓的良心事业上。陆炳文调查研究心得指出,就以贤吏陈星聚在台为例,清朝中叶道光年间,竹堑社「番」一部窜入新竹东方一带,包含山丘之十八尖山及客雅丛林,是时陈同知出任艰巨、不畏险阻地抗拒所辖境内作乱,敢于出张严禁入内打家劫舍告示,认定这一带原应归属百姓之义冢,其英勇行为一如后来的陈同知,光绪年间率领台湾义民抵御外侮,取得了台北抗法保卫战的胜利,他前后一致的道德勇气尤其可嘉。
拜读书的﹝卷十六‧城池志‧台北府城 附郭淡水﹞,连横有文曰:「光绪元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奏建府治,择地于大佳腊堡。四年,知府陈星聚谋于绅士,捐款二十余万两,以五年正月起工,八年告竣。垒石为之。周一千五百有六丈,池略大之。辟五门:东曰照正,西曰宝成,南曰丽正,北曰承恩,小南曰重熙。面东北两门又筑一郭,题曰“岩疆锁钥”。既成,聚者渐多,其后复建巡抚衙门,遂为省会」。又见陈星聚莅台视事功德无量,确实是老百姓衷心拥戴的父母官。
做台湾省长时勤政爱民、风评不错的宋楚瑜,先前参访过河南临颍的“陈星聚纪念馆”,曾留言「德泽台北,保家卫国,亲民至善,河南之光」,道尽同为好官惺惺相惜之情。如今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行将出访北京展开“吴习会”前夕、行前马英九总统亲自接见吴主席之后,再安排第一时间单独会见陆总长那一刻,同时取出为纪念陈星聚莅台视事140周年的题词“台陈贤吏”,充分显示好官良吏终将永留英名于海峡两岸。
228和平公园内的“剑华亭”也不孤单,并列另外3座中国古典式亭阁,为纪念郑成功的“大木亭”、刘铭传的“大潜亭”、以及丘逢甲的“沧海亭”;亭柱亦都刻有楹联,分别是梁寒操写郑成功的:「骑鲸海上忆英风,重看一旅中兴,更无遗憾留天地;焚服世间传伟业,愿种十围大木,长有奇材作栋梁」。许世英写刘铭传的:「水深鱼乐民咸阜;云起龙骧剑有花」。于右任写丘逢甲的:「耿耿孤忠为民族复兴斗士;峥峥大笔亦诗坛崛起人豪」。无巧不成书,撰联者梁寒操、许世英、于右任皆系粥会名贤。
该书﹝卷三十四‧列传六‧循吏﹞中,为台北知府陈星聚立此小传,盖棺论定字数不足200,却足以简要说明,传主世寿不到70,在台岁月亦不过12载,生平事略只在13字:「诸皆草创,躬任其难,而城工尤巨」。然而我和谐粥文团总长陆炳文认为,自己总结陈星聚为官事功,更喜欢用「一生尽瘁,千古浩气」8个字,来形容这位大义“官圣”。
3日,陆总长又偕同杨在中、邵隆美等寻根一族,再到城中区228和平公园(即台北新公园)寻觅“台陈贤吏”官事史实,针对更多關於陈星聚的链接,展开新一波的田野调查,固雖沒有重大新發現,但是單就陈星聚舍身禦外侮,相對守身保貞節的黄婦操持,也算是找到了其間的相關性。公园内原就保有的古迹、“黄氏节孝牌坊”石柱上,留下清知府陈星聚题联一付,保存著“纯儒良吏”传统上,重视名节与孝道的价值。
新公园另一角落,还建有纪念连横的“剑华亭” (“华”字,音义均同“花”),亭柱挂着木刻为台湾先贤林熊祥联作,赞颂《台湾通史》作者:「祖国勋昭,正气长存椽笔史;士林风振,别才争仰剑华诗」。陆炳文则强调,此一联句同样真实反映出,台湾同胞多半来自中原士族,一向认同并心系祖国,拥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凛然正气令人生畏。
这种正气即浩气,在在表现于连横、或陈星聚等古今爱国人士身上,也往往出现在台湾清官或庶民百姓的良心事业上。陆炳文调查研究心得指出,就以贤吏陈星聚在台为例,清朝中叶道光年间,竹堑社「番」一部窜入新竹东方一带,包含山丘之十八尖山及客雅丛林,是时陈同知出任艰巨、不畏险阻地抗拒所辖境内作乱,敢于出张严禁入内打家劫舍告示,认定这一带原应归属百姓之义冢,其英勇行为一如后来的陈同知,光绪年间率领台湾义民抵御外侮,取得了台北抗法保卫战的胜利,他前后一致的道德勇气尤其可嘉。
拜读书的﹝卷十六‧城池志‧台北府城 附郭淡水﹞,连横有文曰:「光绪元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奏建府治,择地于大佳腊堡。四年,知府陈星聚谋于绅士,捐款二十余万两,以五年正月起工,八年告竣。垒石为之。周一千五百有六丈,池略大之。辟五门:东曰照正,西曰宝成,南曰丽正,北曰承恩,小南曰重熙。面东北两门又筑一郭,题曰“岩疆锁钥”。既成,聚者渐多,其后复建巡抚衙门,遂为省会」。又见陈星聚莅台视事功德无量,确实是老百姓衷心拥戴的父母官。
做台湾省长时勤政爱民、风评不错的宋楚瑜,先前参访过河南临颍的“陈星聚纪念馆”,曾留言「德泽台北,保家卫国,亲民至善,河南之光」,道尽同为好官惺惺相惜之情。如今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行将出访北京展开“吴习会”前夕、行前马英九总统亲自接见吴主席之后,再安排第一时间单独会见陆总长那一刻,同时取出为纪念陈星聚莅台视事140周年的题词“台陈贤吏”,充分显示好官良吏终将永留英名于海峡两岸。
228和平公园内的“剑华亭”也不孤单,并列另外3座中国古典式亭阁,为纪念郑成功的“大木亭”、刘铭传的“大潜亭”、以及丘逢甲的“沧海亭”;亭柱亦都刻有楹联,分别是梁寒操写郑成功的:「骑鲸海上忆英风,重看一旅中兴,更无遗憾留天地;焚服世间传伟业,愿种十围大木,长有奇材作栋梁」。许世英写刘铭传的:「水深鱼乐民咸阜;云起龙骧剑有花」。于右任写丘逢甲的:「耿耿孤忠为民族复兴斗士;峥峥大笔亦诗坛崛起人豪」。无巧不成书,撰联者梁寒操、许世英、于右任皆系粥会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