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贤吏陈星聚”海峡两岸永留英名(中)* 朱金中

“贤吏陈星聚”海峡两岸永留英名(中)* 朱金中

更新时间:2013-06-04 来源: 发布:朱金中 浏览:
李秋花说,这块碑也是饱经风雨,当年曾遭毁坏,后来被人在麦地里发现,经过洗刷,又将碑上的字重新雕刻。墓冢周围新植的松柏郁郁苍苍,增添了几分庄严肃穆之感。
站在陈星聚墓冢前,我静静的思考着。这位从临颍走出的河南人,在海峡的另一边土地上为官十二年,勤政清廉,把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台湾人民。拜别陈星聚墓冢时,李秋花老人双手合十,低声的说了几句。我问她说了什么,李秋花老人笑着说,每次来陈官爷墓前,临走时都要告诉他一声,这是一百多年来陈家人祖传的礼节。
一百多年过去,陈家人依然缅怀这位英雄的先祖。如今在临颍县教育部门工作的陈文先生,是陈星聚的嫡系后人,他目前最为热心的事情,就是在业余时间搜集整理先祖的事迹。根据陈文回忆,小时候他对陈星聚也非常陌生,由于历史原因,他并不清楚先祖的英雄事迹。
大约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学校让填家庭成分。他回去问父亲,是不是应该写“贫农”。“当时我们是住在旧式大杂院里,我话一出口,邻居们都大笑,纷纷说,你应该填‘地主’。”陈文说,“当时我也懵了。”在邻居们善意的笑声中,陈文聪父亲那里得知了有关陈星聚的简短信息。
“大概是在1984年,《河南日报》有个‘中州名人’栏目,刊登了一篇介绍陈星聚的文章,我看了以后才彻底明白,我曾经有个如此伟大的先祖。”此后,陈文开始整理父亲的回忆录,并不断搜集有关陈星聚的资料和掌故。“这些只要有时间,就忙这个事情。通过不断整理,我对这位先祖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也更加立体。
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勤奋而慈善的先人。能有这样一位祖先,我非常骄傲和自豪。”如今,每年清明,陈家人都会来到陈星聚的墓地,祭奠这位让他们骄傲的先祖。
陈星聚最后的12年,都是在台湾度过的。陈星聚除了修筑台北城,对当地的经济、教育发展都倾注了很大心血。大甲溪是台北的一条大河,年年汛期瀑涨时泛滥成灾。据《苗粟县志》记载:“大甲溪,溪阔三、四里,一遇暴雨,则水势汹涌横流不可涉,行人每为所阻。”
陈星聚到任后,得知每年雨季到来时,大甲溪山洪爆发,冲决堤岸,淹没村庄和良田,年年有死人现象发生,已成地方大患。于是,陈星聚决定着手治理这条河流。在经过实地考察并咨询当地村民的意见后,
陈星聚想出了好办法。他命人先挖河清石,用铁丝或竹子编笼,将乱石装入,筑成“八”字形喇叭状长堤,既可将上游来水约束在溪中,缓缓泄入大海,也可适当蓄水,凿渠修堰,引水浇灌两岸之田。
在陈星聚的带领下,两岸居民经过100多天的奋战,一座长620多丈、高1丈余、宽4丈多的大堤正式竣工。当地百姓见此,无不慨叹称颂。大甲溪的疏浚与治理后,不仅使两岸的荒地得到了开垦,田地得到了浇灌,也使台湾南北交通得以改善。(未完待續)(来源:华夏经纬网  201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