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中原根亲文化与姓氏源流在台湾之传衍 * 陆炳文

中原根亲文化与姓氏源流在台湾之传衍 * 陆炳文

更新时间:2013-05-07 来源: 发布:陆炳文 浏览:

我作为台湾地区硕果仅存的「姓文化」专家,实在有必要针对今天座谈的两大子题:中原根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以及姓氏源流,根据我30多年来在台澎金马从事田野调查所得,愿以「中原根亲文化与姓氏源流在台湾之传衍」为题,向在座诸君简单介绍一下我的研究心得,报告当中如果有欠周延之处,尚请诸位先进专家学者批评指教!

「姓文化」,泛指与姓氏相关的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化,其研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混化流变、家族播迁、名人事迹、文物遗迹、谱牒世系、宗祠沿革、家规庭训、郡望堂号、堂联牌匾、昭穆辈序等,乃至由此所形成根深蒂固的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认祖归宗等族姓和睦共处、与民族文化认同之根亲观念。

基于这个寻根探源之原因,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便开始长期深入全台各个县市,展开中国姓氏渡海过台专题调研工作,前后走访过300多间宗祠家庙,内含80多个大姓,及20余稀罕姓氏,除了曾在中华电视台制播并主持「今天:古今姓氏趣谭」、「莒光日电视教学:鲲岛探源」等节目,在中国广播公司全国各广播电台联播,主持「中国姓氏源流」帶狀节目,還在各大报章杂志撰写并连载姓氏源流专栏,最后才选出52座具有代表性的本岛祠堂,结集成「台湾各姓祠堂巡礼」(民族文化丛书,台北,台湾省政府新闻处印行,1988年初版),另52座具有指标性的外岛宗祠,合编成「金门宗祠大观」(文化资产论丛,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助印,金门县政府印行,1991年初版)。综合上述各广播电视节目影音資料、及出版专书有关姓氏祠堂图文内容,我最早得到两大结论:

其一、闽粤与台湾的汉族姓氏,十之八九来自中原大地,是根亲文化敷施化育之宝地。河南固始一地,久为中原氏族的主要发祥地,也是中原姓氏的重要迁出地,在大陆东南沿海各省、和台湾地区的许多汊人的族谱上,姓源都常见“光州固始”的字样。据考证,在最初的两次民族大迁徙时代,此即:第一次中原氏族大举南迁,始于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先后率兵赴福建地区平乱,这些入闽将士及眷属累计8000余人,内有87姓,从此落籍闽地,后来陈元光始有开漳圣王之称号流传至今。第二次南迁则始于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乡民随农民义军入闽,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所率将士56姓,也在八闽落户,即使闽南金门犹见闽王祠、也称王氏宗祠,足见氏族播迁之早之广。

其二、八成左右的台湾居民,先民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乃台湾人多中原人河南人之明证。1953年台湾官方的户籍统计显示,当时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的族谱上,均记载其先祖来自“光州固始”;而且这63个姓氏,总共670,512户,时占台湾总户数828,804户的80.9%。这就意味着:每5户台湾居民中,有4户先民来自固始,固始县遂成了在台国人眼中的“大槐树”。到了2005年5日,内政部又编印「姓氏统计」乙书对外刊布,2007年6月再改版为「全国姓氏要览」乙本,内谓当年台湾总人口数22,896,250,前100个大姓累计人口数22,105,105;复据我进一步深究其姓源,100大姓中亦有59个姓,换算成户数约莫占了79.6%户的台湾人,包括全台各地的本省人和外省人,发祥地或迁出地皆为“光州固始”,这同样标志示着:台湾人与大陆人根本一家亲,根亲文化已是两岸同胞共有的精神纽带、“光州固始” 诚系祖国人民共拥的母体脐带。

姓同、氏同、渊源同;人亲、土亲、根尚亲。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热烈欢迎,以王铁副省长为首的河南省中原根亲姓氏文化参访团,来到宝岛台湾首善之区台北,与夲地侨界、学术界、文化艺术界朋友们,一起探讨根亲文化跟姓氏源流课题,一起探索先祖渊源及民族迁徙问题,这对两岸政府与人民较可提供具体而微的统一事证,将有益于中华文化的光大昌明,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有助中华一统大业的圆满完成!(本文作者为姓氏学者,2013年5月7日在海峡两岸中原﹝固始﹞根亲文化台北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