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连载】天下有不散之筵席——“粥会”源流考略(5)

【连载】天下有不散之筵席——“粥会”源流考略(5)

更新时间:2013-04-20 来源: 发布:吴峻峰 浏览:

2.“稀饭晚会”
狄膺 在一次讲话中提到:

从上海粥会到重庆粥会,时间上是贯串得通,就是从民国十三年起一直到三十六年,不过中间有一段时间,是吴稚老吃粥吃到重庆去了。

观于沈映冬《重庆粥会述往》一文,可获知甚明晰,其原文云:

重庆粥会系踵接上海粥会,时为民国卅三年一月。初,稚老既尝啜粥沪上,亟嘉其旨意,又与丁福保善。迄抗战末期,稚老在渝殷念丁先生,及闻斯会偶尔停顿,乃邀其族人丁锦慕韩先生,赓扇流风,每周五夜间,集渝市春森路丁寓,除发起人稚老外,其基本常客为:许溯伊、孙子远、王心如、侯疑始、林筠斋、廉劭成、顾毓琇、俞勖成、丁锦等九位。乡人友好闻风前往者渐多,惟客众时亦不过两席。

吴稚晖请丁锦(国府首任民航局长)继丁福保为东道主,则笃旧之恋,志节情操,诚足风世矣。其时,吴稚晖住重庆上清寺73号。 “每与会,辄由上清寺寓所至春森路,步行往返,了无难色。” 后,闻风而至者益多,蜀人呼“稀饭晚会”是也。当时情景可于胥端甫回忆文字中觇其梗概:

风帆渔火,疏星明月,照耀掩映于字水塗山之间,嘉陵江上之渔歌夕唱,韵和悠扬,予征戍劳人、山城黎庶以片时憩息,而稀饭晚会复按周举行,吴先生健步赴会,同座十余人,清宵夜话,乡音悦耳,热粥一盂,精神百倍,最富于寿人寿国之意义。

此则于流亡羁旅之中而怡情也,亦为志士雅人砥砺之聚会。有叩以宗旨者,吴稚晖默不对。少顷,忽传笺座间,视之,则“笑谈古今,闲话家常” 八字也。语若平直,而寓意深远。众为之倾倒。今有何志浩作词,李中和谱曲之《粥会会歌》存世,词曰:

吴公稚晖闻朝野,提倡粥会遍天下,今天大家来相聚,吃粥聊天兴致佳,人人爱吃粥,健康如龙马,生活虽清简,心地却宽大,开粥会,最风雅,笑谈古今事,天地同造化。

荀子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大家在动乱中,除不改魏晋清谈之风,一方面也有简约食粥,想念沦陷区同胞之意味在。重庆粥会发起之初,吴稚晖曾一口无锡腔对客曰:

倷伲吃粥吃到重庆来了!

其言颇有家国之痛,薪胆之励。又尝答客曰:

吾人虽啜粥陪都,不日终将东归也。

可见其穷且益坚,志不可夺之概,后果于翌年胜利还都。此两语,先后异时。粥会五十年纪念词《粥会的历程——上海、重庆、台北》一文中有所谓吴稚晖曰:

现在吃粥吃到重庆来了,但是,明年一定可以回上海。

此说流传颇广,更延其误有云:

抗日既七载,战事正酣。一日,稚老云:原呷粥在沪,今呷粥来川,明年,定可回沪呷粥矣!

此疑亦非当时情实,或出后人附会。以下二则文献亦可证矣——
郎静山《稚老与我的一段因缘》一文中云:

抗战时……我问他抗战前途怎样?他说:“你们放心!必有一朝,日本与欧美失和而遭惨败。”

另者,吴稚晖一封家书谓:

我想打仗是终会最后必胜的!目前虽然又去南宁,都是老鼠牙不穿缸瓮,去瞎闯,实力是一天坏一天。好了。最好耐性冷静过度。着急,想法,反要弄出没趣来。

重庆粥会,其明白可征信者,厥惟上述之事。抗战胜利后,粥会之流程,亦大略可知,兹就载籍所见,缕陈其端附于下——
1945年8月对日抗战胜利后,重庆尚有粥会举行,见于周一士所忆:

我……蒙宠邀参加十月中一次市区百龄餐厅举行的重庆粥会雅集,这是我生平罕见的一场盛会。盖以重庆当时为战时陪都,人文荟萃,自然冠盖云集,群贤毕至,又值八年抗战甫告胜利,人人苦尽甘来,情绪开朗,挤挤跄跄,非常热闹,会中除稚老及李石曾氏致词外,还有好多位长辈粥友讲话,均极精辟动容,惜当时未带照相机摄影志盛为憾……

此后,西迁之人纷纷东归,知道丁宅粥会又告恢复,地点改在静安寺路其子丁惠康之寓所:

胜利来临,惠康诊所移至静安寺路美琪大楼,粥会也移到美琪。

八年兵劫,人事皆非,众粥友于粥会重逢,可谓百感交横。吴稚晖延至1946年4月20日遂乘专机返回上海。 又云:
   
吴稚晖八年没来参加,于是重来叙旧,最近又移到霞飞路香雪园。

另有《丁福保仲祜先生年表》1946年丙戌73岁条云:

去年抗战胜利之后,先生为恢复举行粥会,谋之于同乡杨恺龄,促予提调,旋借用吕班路“寄舲”(吴稚晖乳名)吴寓,赓续作不定期粥叙。

1947年夏,粥会又移集于霞飞路虹桥疗养院后花园。人数似已增多,改为聚餐方式,不再由丁宅招待。 即:

抗日胜利后由杨恺龄先生继续在上海市重庆南路(即吕班路卅八号)举办。

杨恺龄所忆大抵与上述相合:

三十四年胜利后,重集于静安寺路其子丁惠康医师诊所。翌年四月,稚老由渝返沪,亦尝参加;其后以步履维艰,遂不常至。三十六年夏,又移集于霞飞路虹桥疗养院之前园,饶荷池茅亭之胜,改聚餐方式。时庄裘诸老均已下世,稚老、仲老亦已不至。未几,其地且辟为雪园餐室,即星散矣。

此后至1949年间粥会之举办情况,仅见《丁福保先生年表》1948年条载略:

吴稚晖在南京举行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