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连载】天下有不散之筵席——“粥会”源流考略(1)

【连载】天下有不散之筵席——“粥会”源流考略(1)

更新时间:2013-04-08 来源: 发布:吴峻峰 浏览:

吃粥之风古已有之,史载,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始烹谷为粥”、“初教民作糜”,而被奉为粥祖。“粥会”乃近代中国社会“以粥会友、以文会友”形成之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参加者多为硕学俊彦之士。于众多文艺团体里,其为最老牌,而知之者甚少。盖发源于上海,辗转于重庆,流播于台湾,分衍于海外,而汇涌于泉州矣。

粥会文献佚者多而存者少,以回忆文字为最,历后人递述,期间不少增益,或多流失,或失真传。本文于故纸堆中采集诸言,特别是我校已故老教授沈映冬生前主编之五十余种台北粥会刊物,以及现任讲座教授陆炳文近十一年来编著之百余种《粥文丛刊》与《中华粥刊》,资料多,内容详,兹略加考据,兼抒管见。试分条述之如次:

 

一、上海粥会及其滥觞

1.茶会与饭会

1922上海学者丁福保`1`因感于知己故旧甚少聚晤,不无寂寞,故约数亲友天天到一乐天茶馆喝茶,上天下地,古往今来,无所不谈,很是投契。`2`然观台北粥会编撰之《丁福保先生年表》,1922年条云:

 

乡友裘葆良、蔡禹门等,邀先生在“一乐天”茶馆小叙。`3`

 

据此,则丁福保被邀是也。此述与通说虽不全同,亦自有其可贵之史料价值在,故并存之。又云:

 

自五月一日起每逢星期六,改移丁府吃茶聊天,傍晚,主人留客食粥,咸认此有益于养生会友,宜倡导之。`4`

 

可见,是时粥集已不自觉进行矣。

饭会自1923年起始,每月四次,逢星期三举行,称“星期三饭会”。会员赵云韶`5`设有功德林素食处,故于功德林进食。当时参加者钱化佛回忆曰:

 

我们的饭会的主脑,是丁仲祜居士。`6`

 

又曰:

 

粥会和饭会是有联系性的,所以粥会的会员,大都是参加饭会的。`7`

   

茶会与饭会历时殆不久,明白有年可考者止此,乃粥会滥觞也。

2.粥会之始

之后,丁福保因时局不宁,遂闭门著作。于闲暇时续约集无锡、武进两邑耆彦之旅沪者如庄仲咸,裘葆良,吴敬恒(稚晖),蒋维乔(竹庄),钱化佛等十余人,聚合于梅白克路其寓所,作食粥之会。有如下文之所云:

 

丁福保向来有晚粥宵夜的习惯,于是大家在民国十三年一月十三日开始约集,每逢周一就由丁福保提供场地与粥食,结伴改往丁家去吃粥。一锅热粥,四碟小菜,便是粥会之开始。`8`

 

可知粥会始于1924113日,粥集文会恰腊月初八,应节吃粥当是。一云:

   

上海素粥会,从民国十三年四月兴起。`9`

 

又云:

 

民国十三年九月一个星月当空、微风徐来的夜晚,年五十一岁的丁福保坐在客厅里,凭窗仰望上海夜空,繁星点点,秋高气爽,为增添朋友聚谈情趣,联络情感,乃邀三、五名好友在家晚餐,促膝谈心,这一晚餐临时邀约,没有准备佳肴,客人建议改煮稀饭,有小菜即可,丁福保夫人将稀饭煮得很纯,小菜美味可口,博得客人好评,福保曰:经常吃粥会友,既经济又简单,立获全体鼓掌同意并推丁福保为粥会主人,丁欣然接受。`10`

 

是时也,应为首次粥集场景。

以上所载粥会起始日期,略有不同。但据台湾“国史馆”刊行之《中华民国史事记要》民国十三年一月十三日条载:“丁福保等创粥会于上海,自此成为文化人士之雅集。”今从之。

大陆无锡邑后学吴伟勋另编撰有《丁福保仲祜先生年表》,1924年甲子51岁条载:

 

同乡星一之会,每周例必一集,有为“丁家吃粥”闻风而来者,率皆无锡武进两邑籍,称为“星一粥会”。`11`

 

星期一抑或星期六,据《丁福保先生年表》1924年条:

 

倡周末之会,每星期六集会一次,有谓“丁府吃粥”闻风而来者,皆文人雅士,又称“星六会”。`12`

 

1927年,星六会星一会`13` 具体月份,无从查考。

食粥之友到者就座而食,食罄而谈,上下古今,乡音娓娓,每至深夜,欢然而散。伏天则移至三楼屋顶平台,便纳凉也。`14`此诚怡情之事也。杨恺龄以“无阻风雨”形容之,钱化佛亦回忆云:

 

丁仲祜晚间是吃粥的,就每星期一晚,请他们到丁家去吃粥,素菜六盘,不论风雨寒暑,从没间断过。`15`

 

日久定型,美其名为“粥会”,后人称为上海粥会者以此,及至1930年始有“上海粥会”之名。



`1` 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号畴隐居士,近代藏书家、书目专家。原籍江苏常州,生于无锡。其博古通今,著述甚丰,有《文选类诂》、《尔雅诂林》、《说文解字诂林》、《无锡丁氏藏书志》、《古钱大辞典》等。1913年,于上海派克路自建丁氏医院一所。

`2` 钱化佛遗稿:《饭会与粥会》,台北粥会刊物第四十六种《今天的粥会》,1989年。

`3`《丁福保先生年表》,台北粥会刊物第四十九种《丁福保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年纪念专辑》,1993年。

`4` 同上。

`5` “赵云韶本是天台的监狱官,目睹刑罚惨酷,罪犯的众多,他大大的不忍,发着慈悲,实行戒杀,开素菜馆以为创。”(钱化佛遗稿:《饭会与粥会》,台北粥会刊物第四十六种《今天的粥会》,1989年。)

`6` 2

`7` 2

`8` 蔡文婷:《名士雅集,宁静致远——中华粥会八十周年》,《光华》,200210月,第92页;粥文丛刊077《楼梯响了五十年》2008年版,第60页。

`9`《粥会风云录》,台北粥会刊物第四十九种《丁福保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年纪念专辑》,1993年。

`10` 同上。

`11` 转引自粥文丛刊065《明天的粥会——粥集在台五十周年纪念》2005年版,第140页。

`12` 3

`13` 3

`14` 杨恺龄:《白粥之会——吴稚老参加上海粥会纪实》,《粥会画页——吴敬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1964年。

`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