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真第一人":写于宋教仁被害及去世100周年
更新时间:2013-03-29 来源: 发布:解放日报 浏览:
1913年3月20日晚上的上海火车站,欲赴北京的宋教仁在众人相送下,走向剪票口。就在这时,人群后闪出一个身材短小的人,窜至宋教仁身后,抬手一枪,近距离击中宋教仁右肋,宋教仁身子一晃,仆倒下去。混乱之中,凶手逃走。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人慌忙扶住宋教仁,只见他咬牙闭目,面孔失色,鲜血却已经从他的腰部直涌出来。
3月22日凌晨,宋教仁不治身亡。中国的时局,因此发生逆转;历史的向度,由此发生改变。宋教仁早年参加革命团体,是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0年底,宋教仁从日本返抵上海,任《民立报》主笔,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
宋教仁在日本时,先后翻译了《日本宪法》《英国制度要览》《俄国制度要览》《澳地利匈牙利制度要览》《美国制度概要》《比利时澳匈国俄国财政制度》《德国官制》《普鲁士王国官制》等,对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权组织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比较,形成了系统的宪政理念。
1911年春天,他从上海赶到香港,参加黄花岗起义的准备工作,起草了约法文告和制度设置,这是他宪政思想一次具体而完整的表述。武昌起义发生后,他赴武汉起草了《鄂州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他出任法制院长,中华民国第一部《临时约法》包含了他的许多重要观点。
蔡元培因此说:“其(同盟会)抱有建设之计划者居少数。抱此计划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数,宋渔父先生其最着也。 ”
南北和议以后,袁世凯任临时总统,国民党理事长孙中山开始全力考察铁路建设,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主掌党务,并全面致力于政党政治和即将进行的议会选举。是时,宋教仁奔走各地,批评国事,讨论朝政。演讲会上,总是人山人海,“所至欢迎,大有倾倒一时之概”。在1913年的议会选举中,国民党在预定的七百席中,获得392席;民主、共和、统一三党的得票总数,不及国民党票数的三分之二。宋教仁由国会多数党推举为内阁总理,已然是顺理成章。袁世凯为此几次邀请宋教仁筹谈国会开幕及组阁事宜。
一直与同盟会、孙中山抵牾甚深的章太炎,对宋教仁的才干也极为推崇,“至于建制内阁,仆则首推宋君教仁,堪为宰辅”。 “谓总理莫宜于宋教仁。 ”一种两相制衡的新型政治架构,呼之欲出。宋教仁中弹后,于右任冲到车站外边,拦住一辆汽车,急忙把宋教仁送到离车站最近的老靶子路沪宁铁路医院。手术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两位德国医生取出了他身上的子弹。子弹从后背右肋处射入、斜入腹中,离心脏很近。手术后虽然注射了止痛药,但是宋教仁仍然剧痛难忍。据说,子弹上过了毒药。
此时,宋教仁感觉到自己恐将不起,便对陪护在侧的于右任说道,“有三件事情还需同志相助,一是将我在南京、北京,还有东京寄存的书籍。全部捐入南京图书馆,二是家中一向贫寒,老母尚在,希望各位故人代为照料,三是,诸位同志要继续奋斗救国,勿以我为念而放弃责任。 ”第二天上午,张謇、章太炎等人都来了。宋教仁的情况没有好转,不断呕吐,大小便出血。医生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最后时刻,宋教仁请黄兴发了一份电报给袁世凯:“今国基未固,民福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延至22日凌晨4时48分,宋教仁眼中噙泪,与世长辞,年仅32岁。党内彻夜守侯的同志悲痛不已,陈其美更是放声大哭。宋教仁最信赖和亲密的挚友黄兴,一边流泪一边为他清洗了身体。宋教仁斜躺在床上洁白的被褥中,上半身裸露着,拆掉了纱布的右腹部,有一片瘀痕。
3月23日下午,宋教仁的遗体从闸北沪宁铁路医院移往湖南会馆。浩大的行列中,先是民国五色旗的队阵,然后是一列军乐队。宋教仁的遗像安放在一个花亭当中。楠木棺材由扎上了花彩的双驾马车运载,然后又是海军军乐队。各界政要名人的花圈队列后,荷枪的军队列阵行进。随后是一千五百人的国民党党员,黑纱执绋,许多人痛哭失声。最后是约二百余辆的贵宾车辆。加入送殡行列的市民越来越多,送殡的队伍,从闸北往老城厢方向,长达十余里。
孙中山书写的挽联是:“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政流血,公真第一人。 ”宋教仁灵柩最后没有运回湖南,而是在闸北落葬,以后就叫宋公园,再以后改作闸北公园。墓前塑了宋教仁的一尊铜像,作手支腮颌侧坐沉思状,下面石座上是章太炎的阳篆“渔父”二字,于右任撰书刻铭,文曰: “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记?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 ?曲笔天诛。於乎!九泉之泪,天下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来源:解放日报 2013年03月27日)
3月22日凌晨,宋教仁不治身亡。中国的时局,因此发生逆转;历史的向度,由此发生改变。宋教仁早年参加革命团体,是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0年底,宋教仁从日本返抵上海,任《民立报》主笔,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
宋教仁在日本时,先后翻译了《日本宪法》《英国制度要览》《俄国制度要览》《澳地利匈牙利制度要览》《美国制度概要》《比利时澳匈国俄国财政制度》《德国官制》《普鲁士王国官制》等,对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权组织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比较,形成了系统的宪政理念。
1911年春天,他从上海赶到香港,参加黄花岗起义的准备工作,起草了约法文告和制度设置,这是他宪政思想一次具体而完整的表述。武昌起义发生后,他赴武汉起草了《鄂州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他出任法制院长,中华民国第一部《临时约法》包含了他的许多重要观点。
蔡元培因此说:“其(同盟会)抱有建设之计划者居少数。抱此计划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数,宋渔父先生其最着也。 ”
南北和议以后,袁世凯任临时总统,国民党理事长孙中山开始全力考察铁路建设,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主掌党务,并全面致力于政党政治和即将进行的议会选举。是时,宋教仁奔走各地,批评国事,讨论朝政。演讲会上,总是人山人海,“所至欢迎,大有倾倒一时之概”。在1913年的议会选举中,国民党在预定的七百席中,获得392席;民主、共和、统一三党的得票总数,不及国民党票数的三分之二。宋教仁由国会多数党推举为内阁总理,已然是顺理成章。袁世凯为此几次邀请宋教仁筹谈国会开幕及组阁事宜。
一直与同盟会、孙中山抵牾甚深的章太炎,对宋教仁的才干也极为推崇,“至于建制内阁,仆则首推宋君教仁,堪为宰辅”。 “谓总理莫宜于宋教仁。 ”一种两相制衡的新型政治架构,呼之欲出。宋教仁中弹后,于右任冲到车站外边,拦住一辆汽车,急忙把宋教仁送到离车站最近的老靶子路沪宁铁路医院。手术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两位德国医生取出了他身上的子弹。子弹从后背右肋处射入、斜入腹中,离心脏很近。手术后虽然注射了止痛药,但是宋教仁仍然剧痛难忍。据说,子弹上过了毒药。
此时,宋教仁感觉到自己恐将不起,便对陪护在侧的于右任说道,“有三件事情还需同志相助,一是将我在南京、北京,还有东京寄存的书籍。全部捐入南京图书馆,二是家中一向贫寒,老母尚在,希望各位故人代为照料,三是,诸位同志要继续奋斗救国,勿以我为念而放弃责任。 ”第二天上午,张謇、章太炎等人都来了。宋教仁的情况没有好转,不断呕吐,大小便出血。医生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最后时刻,宋教仁请黄兴发了一份电报给袁世凯:“今国基未固,民福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延至22日凌晨4时48分,宋教仁眼中噙泪,与世长辞,年仅32岁。党内彻夜守侯的同志悲痛不已,陈其美更是放声大哭。宋教仁最信赖和亲密的挚友黄兴,一边流泪一边为他清洗了身体。宋教仁斜躺在床上洁白的被褥中,上半身裸露着,拆掉了纱布的右腹部,有一片瘀痕。
3月23日下午,宋教仁的遗体从闸北沪宁铁路医院移往湖南会馆。浩大的行列中,先是民国五色旗的队阵,然后是一列军乐队。宋教仁的遗像安放在一个花亭当中。楠木棺材由扎上了花彩的双驾马车运载,然后又是海军军乐队。各界政要名人的花圈队列后,荷枪的军队列阵行进。随后是一千五百人的国民党党员,黑纱执绋,许多人痛哭失声。最后是约二百余辆的贵宾车辆。加入送殡行列的市民越来越多,送殡的队伍,从闸北往老城厢方向,长达十余里。
孙中山书写的挽联是:“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政流血,公真第一人。 ”宋教仁灵柩最后没有运回湖南,而是在闸北落葬,以后就叫宋公园,再以后改作闸北公园。墓前塑了宋教仁的一尊铜像,作手支腮颌侧坐沉思状,下面石座上是章太炎的阳篆“渔父”二字,于右任撰书刻铭,文曰: “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记?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 ?曲笔天诛。於乎!九泉之泪,天下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来源:解放日报 2013年0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