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温船队远航台湾史记及近几年的开发挖掘情况*柯善辉
尊敬的蔡市长、陆会长、各位台湾嘉宾,大家下午好!
我们期盼已久的在台湾岛内举办卫温船队远航台湾的座谈会,在各位的热忱支持、特别是陆炳文先生的精心筹划下,今天总于如期召开了。首先我提议与会嘉宾向陆炳文先生致敬!同时,我代表台州市台办,向各位新朋老友的热情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根据这次座谈会的安排,先对卫温船队远航台湾作一介绍,以期抛砖引玉。
首先介绍发生在公元230年的卫温船队远航台湾事件
史书上有关这一事件的表述甚少,但也略见一斑:
——《三国志》卷47《吴书•二》记载,吴王孙权在黄龙“二年(公元230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州“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三年春二月,……卫温、诸葛直皆以违诏无功,下狱诛”。
——《资治通鉴•卷71•魏纪三》:“春,吴主使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亶洲,欲俘其民以益众。”
——《资治通鉴•卷72•魏纪四》:“卫温、诸葛直军行经岁,士卒疾疫者什八九。亶洲绝远,卒不得至,得夷洲数千人还。温、直无功,诛。”
从以上简短的史记,以及后人的研究,我们可以构略出当时的故事情节:公元230年三国鼎立时期,当时存在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东吴地处东南沿海,其政治、军事的优势和实力,不如北方的魏(曹操)、中原的蜀(刘备)。史载:“曹魏势强、蜀汉义正,吴介其间,所皆不敌”。但东吴有个优势,就是面向大海,拥有辽阔的海洋,以及出海的重要基地。东吴要在三国中立于不败之地,甚至一统天下,只有靠海吃海、向海洋要地盘、要兵力。于是在公元230年2月24日这天,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将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亶洲,亶洲太远没有到达,而到了夷洲(今天的台湾),目的是“益众”——扩充其地盘及军事实力。军行经岁:一年左右的时间,水土不服,得病死亡十有八九,呆不下去,只好带上当地民众数千人返还东吴。由于卫温、诸葛直二将军无功,被孙权诛杀。
卫温船队远航台湾为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则毫无疑义。此事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异物志》也有表述。此书对台湾当时情况诸如气候、民族、物产等记载极详,若非亲身经历恐难著成。据此推断,沈莹极有可能随船队出行,沈氏之作也成为此事的又一佐证。
我们认为这是一次影响非凡的两岸交往重大事件:
l、时间久远: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230年,比郑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早1175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公元1492年)早1262年。
2、规模庞大:万人将士远航台湾,发生在1780年前,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实属罕见的伟大壮举。
3、文明进岛:这次事件将大陆先进的生产技术、军事、文化、建筑等文明等带入台湾,是大陆最早一支政权力量到达台湾,把台湾纳入管理范围。从这一事件起,台湾的历史开始有了文字记载,极大地推动了台湾的文明进步。
4、人口迁徙:这一事件促进了两岸大规模的人员往来,大陆万人去“夷洲”,还一二千,“得夷洲数千人还”。也有“留下的东吴将士繁衍成为台湾主要的原始居民”一说。
5、两岸首航。万余将士浮海直航台湾,将两岸直航的最早记载推进到1780多年前。从台州(章安)古港出发,说明台州有着深厚的海上直航台湾的底蕴。
二、近年来开发挖掘这一资源的情况
正是由于卫温船队远航台湾的壮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现任研究会会长潘国平先生的积极推动下,从2010年开始,两岸学术界、文化界和教育界每年都举行一定规模的纪念活动,至今已4年,举办了4次,这次是第5次。
第一次纪念活动:即1780周年,2010年2月24日,地点在北京大学。由中共中央党校“‘台(州)台(湾)’海上直航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和台州市共同举办的“卫温从台州远航台湾1780周年研讨会暨首日封发行仪式”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和台州市的近百位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与会。这次活动拉开了开发挖掘这一资源的帷幕。
第二次纪念活动:即1781周年,2011年2月24日,地点在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来自中央党校、浙江省台办、浙江省台湾研究会、台州市台办、台州市台胞台属联谊会等机构的50余位与会,其中台湾同胞3位(汪明生—台湾中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教授、萧引凤—汪夫人、黄伟伦—台商)。与会人员到古章安港遗址实地考察,在台职院召开了“纪念卫温船队远航台湾1781周年座谈会”。与会人员达成共识:一是每年的2月24日举行一个主题活动,不断推动社会关注;二是筹建研究会、研究所;三是推动两岸专家研究史料开发;四是推动文艺创作。作为对这一事件的纪念,同时也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中心位置建立了“浮海夷州”雕塑,于2011年12月23日正式揭幕。
第三次纪念活动:即1782周年。2012年2月24日,市台办与椒江区政府联合举办,地点在椒江区的凤凰山庄。与会人员有100多人参加,几乎把研究卫温船队远航台湾这一事件的专家学者能请的全请到,(如被谓为“两岸直航研究第一人”大陆学界从事古代航海研究的知名学者孙光圻先生)。台湾有三位应邀参会,他们是: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陆炳文先生、于仁峰先生、吴铭能先生。两岸专家齐聚,群贤再庆盛事。会上举办了“纪念卫温船队远航台湾1782周年座谈会”、“卫温船队远航台湾专题研讨会”,成立了“台州市卫温船队远航台湾研究会”。研究会下设秘书处(设台州市台办)和研究所(设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基金会。研究会聘请了海协会副会长、原国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台州籍的将军冯寿淼、还有台湾的陆炳文先生为名誉会长。研究会由65位会员组成。
第四次纪念活动:即1783周年。2013年2月24日,地点在北京大学,举办了“纪念卫温船队远航台湾1783周年座谈会暨申请世界遗产研讨会”。50余位专家学者、有关部门人员参加。重点对申遗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海协会副会长王在希、浙江省台办副主任陈正仁到会指导。因为年代太久找不到遗址、遗物等物证,专家认为申遗的难度很大。
第五次纪念活动:今天2013年3月16日——“海峡两岸纪念卫温船队远航台湾1783周年座谈会”,是在台湾举办的第一次,也是以海峡两岸名义举办的第二次。今天,台州市蔡市长、卫温船队发生的临海市、椒江区领导、研究会骨干成员来到台湾,与台湾同胞携手并肩,开发挖掘卫温船队远航台湾这一两岸历史资源。在此,真诚希望通过这次座谈会,通过在座的各位台湾同胞的推介,使台湾的有关机构和人员开始对卫温船队远航台湾加强研究与开发,两岸有志之士携手合作推动该项研究,把这一两岸的重大历史事件不断发扬光大!
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一是原始材料的匮乏,使得研究的每一步推进难度很大,更多的细节和真相有待去发现;二是到目前为止无论在台湾还是在大陆,尚未发现直接相关的文物来佐证这一事件;三是认为当年滞留台湾的将士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繁衍的观点,也缺少必要的人类学、民族学方面的支撑;四是研究力量相对薄弱。倘若两岸能够在这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卫温船队远航台湾研究,必将大大拓宽这一课题的研究领域,丰富研究成果。
三、下一步开发挖掘的设想
1、健全提升研究机构。建立台州市卫温船队远航台湾基金会,形成秘书处、研究所、 基金会三驾齐驱的格局。逐步创造条件使研究会升格为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的层次。期待台湾方面早日建立卫温研究机构。
2、推动两岸有关机构开展卫温船队远航台湾的史料挖掘与考古,以找到更多的史料、物证。
3、推动当地政府兴建纪念设施。目前在出港地建立卫温主题公园已形成共识,编入规划,卫温船队远航台湾纪念碑已设计完成,即将动工兴建。
4、推动创作一批文艺作品。如电视、电影、戏剧及文学作品,旅游纪念品。
5、积极创建条件,申报世界遗产。
(作者为台州市台办柯善辉主任2013年 3月16日在台北“海峡两岸纪念卫温船队从台州远航台湾1783周年座谈会”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