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为卫温研究升温 联手为卫温远航申遗 * 潘国平
更新时间:2013-03-14 来源: 发布:潘国平 浏览:
三国时期,公元230年2月24日,吴主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1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从章安(今浙江省台州市)启程,到达夷洲(今台湾),对当地进行开发经营。这是中国正史上,关于大陆与台湾交往的最早记载。
中国应该为卫温首航台湾申遗。单纯从航海史看,卫温远航比郑和下西洋(1405)早1170多年,是世界航海史上一大壮举,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条件,具有突出价值,有资格成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如果联系到近一年来中国因为钓鱼岛争议升温,被某些周边国家牵扯大量精力,甚至因此受制于西方舆论压力的现实,那么为卫温首航台湾申遗这件事,将变得迫切而富有现实意义。
从地图上我们很容易发现,钓鱼岛及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和台湾西北部位于章安东南约400公里。以当时的航海、造船技术水平和通信条件,船队随风漂动,不可能一天到台湾,不可能以一个方向和直线路径到达台湾,而是采取越岛战术,既可以补充淡水,也能躲避风浪。考虑当时的季节和洋流季风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卫温万人船队航行应该经过一江山岛、大陈岛、琉球群岛、钓鱼岛、彭佳屿及台湾岛等岛链。
著名学者鞠德源就认为,钓鱼岛是卫温远航的“必经之路、必察之路”。可以说,卫温率船队成功往返的这片海域自三国以来已属于中国的势力范围,而此时日本尚未建国。
最近日本要将钓鱼岛申请为世界自然遗产,并声称“尖阁诸岛”(钓鱼岛)是一些散布在石垣市西北面的东海之上的无人岛屿群。笔者相信,日本如果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也绝不会成功。因为这里涉及到的最重要前提是钓鱼岛的领土主权(物权),日本必须首先要证明原始取得钓鱼岛的领土主权,日本能够拿出的史料是1895年它们将钓鱼岛划归琉球。而早在之前1600多年,中国的卫温船队已经在航海中最早发现、占领并利用了钓鱼岛,而且是军队行为,也就是国家最高行为。
目前,在为卫温远航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史料记载可以说确凿充分,最大的难点是文化遗产需要一个物质载体。不过,我们可以用船队出发的码头(章安港)来做这个载体。由于长期填海造地,这个码头受到一定破坏,但仍有考古挖掘的空间和可能性。就好像秦长城到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历代所做的修复工程,并不妨碍万里长城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现在已经零星出土了一些卫温远航的遗物,比如船上用于压舱的鱼纹砖和桨橹等,这些文物能够证明,当时中国的航海水平和造船工艺,已经达到世界领先程度。
卫温船队中有8000多人没有返回大陆,而是在当地定居。但至今在台湾,关于卫温船队的遗迹,还没有太多的考古成果。因此我卫温远航台湾研究会的一批专家,将于3月16日前往台北,与台湾海峡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的学者们合作,举办“海峡两岸纪念卫温船队远航台湾1783周年座谈会”,希望通过这次学术交流,为卫温远航研究工作升温,促成两岸考古界能够联手,在台湾找寻到卫温船队远航史料,实时实地搜集实物实证,支持推动卫温远航的申遗工作,这样不仅申遗成功率会大为增加,而且可以共同捍卫钓鱼岛主权。 (作者为卫温远航台湾研究会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来源:环球时报 2013/02/26)
中国应该为卫温首航台湾申遗。单纯从航海史看,卫温远航比郑和下西洋(1405)早1170多年,是世界航海史上一大壮举,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条件,具有突出价值,有资格成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如果联系到近一年来中国因为钓鱼岛争议升温,被某些周边国家牵扯大量精力,甚至因此受制于西方舆论压力的现实,那么为卫温首航台湾申遗这件事,将变得迫切而富有现实意义。
从地图上我们很容易发现,钓鱼岛及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和台湾西北部位于章安东南约400公里。以当时的航海、造船技术水平和通信条件,船队随风漂动,不可能一天到台湾,不可能以一个方向和直线路径到达台湾,而是采取越岛战术,既可以补充淡水,也能躲避风浪。考虑当时的季节和洋流季风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卫温万人船队航行应该经过一江山岛、大陈岛、琉球群岛、钓鱼岛、彭佳屿及台湾岛等岛链。
著名学者鞠德源就认为,钓鱼岛是卫温远航的“必经之路、必察之路”。可以说,卫温率船队成功往返的这片海域自三国以来已属于中国的势力范围,而此时日本尚未建国。
最近日本要将钓鱼岛申请为世界自然遗产,并声称“尖阁诸岛”(钓鱼岛)是一些散布在石垣市西北面的东海之上的无人岛屿群。笔者相信,日本如果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也绝不会成功。因为这里涉及到的最重要前提是钓鱼岛的领土主权(物权),日本必须首先要证明原始取得钓鱼岛的领土主权,日本能够拿出的史料是1895年它们将钓鱼岛划归琉球。而早在之前1600多年,中国的卫温船队已经在航海中最早发现、占领并利用了钓鱼岛,而且是军队行为,也就是国家最高行为。
目前,在为卫温远航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史料记载可以说确凿充分,最大的难点是文化遗产需要一个物质载体。不过,我们可以用船队出发的码头(章安港)来做这个载体。由于长期填海造地,这个码头受到一定破坏,但仍有考古挖掘的空间和可能性。就好像秦长城到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历代所做的修复工程,并不妨碍万里长城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现在已经零星出土了一些卫温远航的遗物,比如船上用于压舱的鱼纹砖和桨橹等,这些文物能够证明,当时中国的航海水平和造船工艺,已经达到世界领先程度。
卫温船队中有8000多人没有返回大陆,而是在当地定居。但至今在台湾,关于卫温船队的遗迹,还没有太多的考古成果。因此我卫温远航台湾研究会的一批专家,将于3月16日前往台北,与台湾海峡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的学者们合作,举办“海峡两岸纪念卫温船队远航台湾1783周年座谈会”,希望通过这次学术交流,为卫温远航研究工作升温,促成两岸考古界能够联手,在台湾找寻到卫温船队远航史料,实时实地搜集实物实证,支持推动卫温远航的申遗工作,这样不仅申遗成功率会大为增加,而且可以共同捍卫钓鱼岛主权。 (作者为卫温远航台湾研究会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来源:环球时报 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