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宋教仁与于右任民立报(上)* 高郁雅

宋教仁与于右任民立报(上)* 高郁雅

更新时间:2013-03-07 来源: 发布:高郁雅 浏览:
宋教仁是近代中国著名之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报人。在其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很早就注意政治思想的宣传,先后创办、主编、撰述几份报刊,如:《二十世纪之支那》、《醒狮》、《民报》、《民立报》等。不同于前三份报刊在日本发行,粥会名贤于右任在上海创办《民立报》,直接面对国内民众,影响更为广大。
宋教仁曾被于右任聘任为该报主笔,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介绍《民立报》时,认为该报的宋教仁:「发表光艳逼人之文,努力鼓吹革命主义,……尤受国内外知识阶级之欢迎,……故是时《民立报》于上海遂有革命党本部之观」。发言将研究报人时代的宋教仁,观察宋透过《民立报》展现的新闻理念与言论特色,及在反清革命及民初政局中发挥的社会影响力。
《民立报》是于右任继《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之后开办的报纸。于右任1906年在日加入同盟会,年底返国,开始在上海办报宣传革命。1907年4月2日《神州日报》创刊,后因火灾毁损及人事纠纷,于右任1908年6月20日离开该报。
宋教仁的加入《民立报》,与于右任有关。1911年冬,宋由日返国,当时于右任在上海刚办《民立报》,正「亟求同盟会中能文之士」。宋教仁往访于右任,相见即作深谈,于右任欣赏宋的外交知识和办报理念,乃请宋为该报撰述。两人友谊深厚,宋教仁死后,墓之哀辞即由于右任撰写。
宋教仁在《民立报》的时间尽管不长,但却是其一生中承先启后的关键时期。在《民立报》这个革命信息平台上,宋教仁撰文宣扬反清,启发读者的革命意识,不仅有助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建立宋的革命知名度,为其之后的政治活动奠下基础。
从上表看来,《民立报》编辑多于记者,重心摆在言论,此为清末「文人论政报」的特点。该报编辑,许多是于右任之前办报的旧班底,如王无生、范鸿仙、徐天复、周锡山等在《民呼日报》服务过,《民吁日报》又加上景耀月、谈善吾等,宋教仁则是《民立报》开办后才加入的新人。
宋教仁文笔雄浑,批评清廷的内政外交,分析国际情势,鼓吹共和革命,煌煌大论,深受读者欢迎。其文章见报频繁,较该报社长于右任以「骚心」为笔名的文章还多。计宋以「渔父」、「桃源渔父」为笔名,在《民立报》上共有129篇文章,因部分文章分多天连载,故共出现211次。
自1911年2月8日至1913年3月22日共743天,发表211篇文章,平均每3.5天就有一文见报。但频率并非等同,1911年2月8日至12月31日共327天,发表191篇文章,平均每1.7天有一篇文章,频率最高,与此时宋热衷革命活动有关。1912年的一整年,只出现过10篇文章,平均每36.6天才有一文,因民国成立后宋投身政界,投稿次数变少。1913年至宋遇刺身亡共50天,有10篇文章见报,平均每5天有一篇文章,因此时宋到处演讲批判袁世凯、鼓吹政党内阁,投稿次数又回升。
依文章类别来看,次数最多的是「对外类」,有47篇文章,占全数的37%,内容为反帝国主义、批判清廷的外交政策,显示宋教仁非常关心国际情势。「反清类」的也很多,有17篇,占全数的13%,内容为抨击清廷无能、揭露立宪骗局。宋教仁在担任《民立报》主笔期间,不只在报馆撰述,同时也直接投入实际的革命起事。1911年春,同盟会重谋大举广州(黄花岗之役),宋教仁特地前去参加。《民立报》的笔政,托方潜暂代,仍署名渔父,免人起疑。(本文未完待续,作者为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2013/3/7在海峡两岸宋教仁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