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宋教仁为宪法牺牲(上)* 吴相湘(遗作)

宋教仁为宪法牺牲(上)* 吴相湘(遗作)

更新时间:2013-03-03 来源: 发布:吴相湘 浏览:
宋教仁是中国革命同盟会的主要份子,中部同盟会的发起人。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不顾一切,以实际行动力求促进中国于现代政党政治的正轨。不幸所志未遂,遽以身殉;然其主张,迄今仍为中国人奋力追求的目标。
宋教仁又名炼,字遯初(钝初),笔名渔父(桃源渔父),1882年4月5日(清光绪8年2月18日)出生于湖南桃源县,民国2年(1913)3月22日在上海逝世。宋对于政党政治──两党政治的向往,少年时代故乡的学术思想环境是具有影响力的。
宋的出生地桃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流传以后,就被一般人认为是一风景优美的所在。但湖南民性坚忍慓悍,自古也引人注意;曾国藩利用这种民性创立湘军,以一省人力转移举国风气,更使人刮目。不论今人对曾国藩的评断怎样?宋自撰的文字和谈话中是自认受有曾氏影响的;事实上,曾倡导的经世致用注意时务的学风,确是弥漫湖南全省。1897年冬,一部由湖南提学使汇辑当时湖南青年学生的论文集名《沅湘通艺录》梓行于世,其中就讨论到「英国有自由保守二党,中国将来是否有此气象?」这时正是宋17岁,肄业于漳江书院,一切言行已表现出受有当时学风的影响。1902年冬,宋考入张之洞新创办的武昌文普通中学堂,更扩大了接触新知识、新人物的机会。
1903年4月,由于俄军霸占中国东三省,延不撤退,更加强中国学界怒潮澎湃,抗俄排满的民族革命运动从此普遍展开。宋也加入黄轸(兴)主持的「华兴会」,担负武昌支部责任,并于翌年6月别组一「科学补习所」,公开吸收各学堂及新军同志,准备是年慈禧生辰(11月16日)起义,占据湖南作革命根据地。
不幸这一计划先期被清吏发现,宋与黄等先后逃往上海。因官厅索捕甚急,宋乃与杨度、杨守仁乘轮渡海,是年12月12日安抵日本东京。
1905年6月,宋主办的《20世纪之支那》杂志第一期出版,这可以说是对当时若干人高喊打破省界观念的一个具体反应。另一反应就是湘鄂留日学生共组一「大湖南北同盟会」,这些行动就汇合为是年8月中国革命同盟会组成的先导。
中国同盟会的组织,是以孙逸仙与黄兴及宋的相识会晤开始。1905年7月28日,孙宋初次会晤:当时孙年40,宋24岁;据宋日记──「我之历史」,这是现存有关同盟会组织的唯一当时当地直接史料──对孙留下深刻印象。而年轻的宋从此更步步表现出天赋的组织与领导才能:8月9日担任留日学生欢迎孙先生大会的主席,8月20日同盟会成立,被选任司法部检事;9月10日,被推为中国学生总会馆评议员。宋旋即把握中国留学生反对日本取缔规则的罢课运动的领导权──尤以后者表现最佳,使得反对这一罢课运动的梁启超也不得不承认「领导者非仅具有破坏力且有建设力」。
自这一风潮以后,宋放弃了学习陆军的素志,于1906年2月,更名宋炼,入学早稻田大学留学生部预科。后又进入法政大学,从此学养日深,在《民报》发表的日文译述之信雅达,尤为人所称道;章炳麟、章士钊等均以文会友,与宋成莫逆交。
由于少年时代喜好舆地之学,旅日之初又正值日俄战争,故于东三省及朝鲜史地更多注意搜集,因而认识鸭绿江畔马侠的详情。1907年3月,经过黄兴的怂恿,宋乃前往辽东游说马侠,以为革命党开辟一新基地;不幸图谋未成,铩羽而归。但实地履勘,益体认东三省的战略价值,故重返日本后,更用心研求。是年秋,中日间岛(Kantao)交涉发生,宋乃本其心得编纂《间岛问题》一书,邮寄袁世凯藉作交涉参考。1908年8月,全稿在上海刊行,孟森特为撰序,唤起国人注意。因为这书不仅综合中日韩各种资料,证明其地为中国领土,并且指出日本之占据间岛,实欲由此北满洲之后门进而囊括东三省全部,以逐鹿中原。民国20年「九一八」以后的史实已证明宋的远见,故在当时,极招日人之嫉恨;民国2年(1913年)且因此不同意宋出使日本的任命。
1908年春,同盟会内部酝酿多时的若干不同的观念和见解,终于公开显现裂痕,宋与章炳麟、谭人凤对孙逸仙颇持异同,黄兴努力调护双方。1910年6月,黄又偕孙至东京,孙宋两次晤谈,仍不欢而散。是年冬,宋自日本回上海,应于右任之邀出任《民立报》主笔,并发起组织中部同盟会以谋推动长江流域的革命工作。﹝未完待續﹞(來源:《湖南文献》季刊 2013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