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乐把「如意」當成情人 * 稱 心

乐把「如意」當成情人 * 稱 心

更新时间:2013-02-14 来源: 发布:稱 心 浏览:

把「如意」當情人看待,擁有她,疼惜她,時時帶在身邊,陸炳文自承只是个如意爱好者,痴而不迷,蓄而不失,聚而不散;其实别人也这么看待他,识者如故宫博物院前院长秦孝仪,正持同一看法,曾为所爱所好,特书篆字「如意」以赠,并为文记之,末段就指出「炳文先生杂蓄如意,金、玉、犀、象、竹、木大备,此非所谓物聚于所好欤?」


在古文物收藏界,如意名目属杂项,由来历史有此一说,源自印度佛教法器,秦孝公上文开宗明义证称,「如意原于天竺,菩萨开士类,持有讲经说偈,魏晋六朝显,隐士流亦好,以如意麈尾指画、清谈,至清室,则每以为礼敬、颂福」。此话的确不假,如意是清朝皇室的最爱,不过上溯比魏晋更早的朝代,我国早已出现过的带钩、奏板、拂尘、不求人等物件,如果也归纳为如意类型,那么沿革就更加久远,几乎没有一朝代没有她。
在台湾第一手考据如意沿革,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夏生便持权威性看法,「清代最是喜爱如意,满清皇朝一来沿袭明朝汉人风气,二来崇信喇嘛教,认为如意是祥瑞祈福之器,因此任何喜庆节日都少不了如意」。正因为如此,逢年过节特别是新春元旦,前清王公大臣们都会乐于列队,鱼贯进入长春宫,向太后跪献如意,同时口中说着:「主子新禧如意」。皇帝、太后寿辰同样少不了如意,选秀、大婚也是要赐予如意藉表心意。
而历代皇帝之中,最喜爱如意又最喜欢送人的,都非乾隆皇莫属。1793年,英国大使马嘎尔尼来华呈递到任国书,乾隆回礼英皇的,就是一把白玉如意。除了英国,中国如意也在乾隆送礼第一选择之下,随着外国使节回到了琉球、朝鲜、暹罗、安南等国。喜爱她成痴的乾隆,各地来朝也投其所好,贡品皆以如意为首选;乾隆退位的前一年,尚且下旨表示,归政成为太上皇之后,年节三贡均可免,不过元旦及生日时,依然要备进如意,以迎圣上吉祥,于是原该拿去雕琢礼器的宝玉,后来全成了上贡用的玉如意。
今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百余把如意,绝大多数来自清宫,当然多与乾隆有关。由台北粥会第二任会长李石曾出任委员长的北京故宫,初名“清室善后整理委员会”,到了后年(2015)将要欢度百年院庆,前辈秦孝仪在世时有个宿愿,希望陆炳文所领导的中华如意学会,届时与台北故宫合办一次如意联展,此话说来已有11年,实乃2002年春节,秦孝公应邀出席如意学会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如意展开幕式中当面对陆炳文讲的,今天(14号)节令想起往事历历在目,似乎应该完成孝公所喜所愿,通过昔日同事苏庆豊(国立故宫公关负责人),径向院方反映促成之,这不也是另类「如意」吗?!
那年接受记者蔡文婷专访时,引用过陸炳文的话强调,「有一种器物文明,在中国流传了千年,她既古老又现代,既可观赏又实用,自宫廷贵冑到常民百姓随处可见,既是具体形制的物品,也是抽象意义的好话,是中国人都经常挂在嘴边、渴望拥有、疼惜的…」。
这在陆炳文的说法尤其经典,他尝谓如意的分类法,在制作年代、材质、大小、形制、器用之外,还可以区分为三大门别,此即:具象的器物、抽象的概念、无相的心境;然而在最近,他又归结出一句话,「如意,万象的世界,世界的万象」,用以铨释无处不如意之说,意味只要心中有如意,万事万物皆可如意。因此当记者问陆炳文,在收藏品当中最喜爱那一把,才会坦率回答,「如意有如情人,心中情人如意,即使只是一枝…」。
年前北京来人看过陆炳文部分藏品,一柄柄都惊为天人(情人),唯独不解的是那枝「烂木头」,她还被当作宝贝一般购得,在他心目中却是古朴天成,纯属一把自然的大如意。陆炳文解释道,「原本如意并没有一定的样子,你觉得是如意,她就是如意」。此即如意的「无相之道」,进而说:「人生许多境遇,何尝不是这样,如意不如意,就在一念之间」。
对陆炳文而言,每一柄如意都是一种吉祥、一个心愿,没有优劣之分、没有好坏之别。未来再接办任何如意巡展,除了分享一己收藏的如意,陆炳文甚至提醒大家注意,展品中必定会有一柄无形的「心中如意」,此一看不见摸不著的她,在日常生活与工作里、及紧急危机事件处理上,帮助良多、受惠无穷,是他最乐意分享的大众情人。